专栏名称: 王驰1960
51好读  ›  专栏  ›  王驰1960

先前那点事儿第三部 200

王驰1960  · 简书  ·  · 2018-05-14 09:1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至此我算是明白了,他们的操盘思路,还是没有格局上的突破。所谓道不合不予为谋,我当时很客气,告诉他们,我可能很难胜任这个顾问头衔,如果硬让我顾问的话,我的建议只有一个,出仓,放弃在“沪的士”上的计划,起码一点,不应该再加仓了。而且承诺他们,一旦我发现新的攻击热点的时候,我之前一定通知他们,快速完成建仓。

这个领导对我还是信任的,在两周以后,他们终于决定把买的思路转换成卖的思路了。

不过,这次邀请未成,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又是一件好事,也让我转变思路,看看自己是不是可以为其它机构做操盘顾问?这是一个美差,如果有机会接手这种事情的话,我自己没有什么风险,搞好了一个周期下来,就有百万以上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我知道,机会之前必须做好准备,我以往的操作,还是建立在周期性快进快出的基础上,比较适合我们大户室这几个个人快速决策的操作机制,适合个人性中小资金的顺势操作,但作为机构的超大资金,未必适合。确切说,你会开小轿车,未必可以开大轿车,你会开大轿车,未必会开几百吨上百个轮子的大卡车,同样是驾驶机动车,千差万别。

我这么一说,您就明白了,所谓机构大户,虽然拥有资金、信息、团队、人脉、背景等绝对优势,但是大势判断不好,往往也很难堪;相反散户厅的散户虽然资金小、动作快、进出便利,但他们也和机构大户一样,所谓读懂大势才能赚钱,这才是证券市场的关键所在。

“北京旅”这一单完成以后,我又跑到那家证券营业部的大厅,想了解一下当初大喊“北京旅涨了,快跑吧”那些人的操作情况,借机调查一下股民的心理,这对我今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和那个四十多岁的哥们套完近乎,求助般地了解一下他们的是不是在这只股票的操作情况,目的还是想了解一些他们对股票的操作思路。

大致情况是,当“北京旅”在4元以内震荡的时候,这些人本着“逢低吸纳,逢高派发”这个原则,操作过两三个来回,当这只股票再次突破4元以后,他们还是很经验地继续抛光了手里的股票,他们一直不相信这只股票是当时的一匹脱颖而出的“黑马”,结果眼睁睁看着北京旅冲到了8元以上,随后调整。他们似乎有了感觉,做了几次高抛低吸以后,就放弃了。那次股东大会外方总经理上任的消息,让他们很振奋,以为又是一个大黑马呼之欲出了。不少人都是在股东大会后10元附近买进的,不过这哥们反应快,算是止损跑出来了,一些一同操作的,不舍得割肉,都被严严实实扣在里面了,已经“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我觉得这些人的操作思路,和这个机构的两个硕士研究生的很接近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就是“经验和教条主义”。

经常跑散户大厅,有很多好处,伟大领袖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在股市你不了解不同对手盘的操作,也就无法制定自己的操作原则。所谓对手盘,不仅仅包括机构大户,也包括广大的中小散户,每一轮行情过后,都要总结和了解。

如何培养机构大资金操盘的个人能力呢?我觉得首先是要学会读懂大势,这一点我确实还是缺乏,而且严重缺乏。

有幸的是,有一个香港的国际证券分析师,来到北京给一些专业机构和个人做培训,我免费得到了这次机会,他的分析和预测让我大开眼界。

这位先生好像姓黄,名字我忘记了。他基本上是从20年的发展角度,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他的结论是那时候GDP(国民经济总产值)每年都以2位数的速度发展,中国的经济起点的基数比较低,而且经济增长点丰富,十年之内不用担心有大的经济危机。

他是在此基础上做的预测。他的预测我记得很清楚,他的基本观点是,最多三年,上证指数是可以看到2000点,2000点以后会出现一个大幅调整,以后再经过几年左右的调整,下一个目标是6000点,应该可以看到10000点。

有人问,指数涨到2000点,6000点,那什么股票能够保证赚钱。这位老师答:行业周期是变化的,不变的应该是金融股。

下面几乎哑然,因为当时股市就有一只银行股三只金融信托股,而且股性都很滞,我平时基本不关注,不过这次上课,让我每天都开始关注那个银行股了。

当时的上证指数是600点,我在下面弱弱地想,要是到了2000点,我应该有不低于3000万的个人现金,这美梦难道可以成真吗?

在他的培训课上,我最大的收获是解决了破浪分析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回来以后,我觉得自己似乎有脱胎换骨的提高。几天课下来,我对中国股市的信心,已经有具体的时间化和目标化的概念了,我开始理解,一些机构大户为什么会在深圳那只银行股保有一定的仓位,拒绝任何高抛低吸等短线行为。

这段时间,我还是每天去股市,让自己的账户保有2个以上7位数的现金存留,只要在大户室,我还是坚持每天1万元“T+0”操作,继续做股市小学生该做的作业,感受止损止盈点。

我没有经济负担,只有家庭的感情负担。每次到疗养院,看到父亲这种情况心里都不好受,不管怎么说,仅仅手上的现金,就足可以让父母到国外好好潇洒潇洒的,做儿子的赚了点钱,父母却没有机会花,这心情,就是好不起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爱奇艺晓松奇谈  ·  古巴导弹危机中的间谍战
8 年前
审计之家  ·  【资讯 】审计新闻五则
8 年前
经典人生感悟  ·  人,不能想太多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