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句老话说,隔行如隔山。意思是说各行各业的门道都很多,不入这一行,完全不知道这行规则。在农村赶集,你要是买葱时砍价,经常会听到卖菜的农民抱怨:“神仙不贩葱,挣不了你几个钱,能卖就卖了,你就别讲价了!”为什么“神仙不贩葱”?在农村卖葱这一行为什么这么讲究?
你要是细问这卖葱的“神仙不贩葱”这句话什么意思,他会说:“掉秤啊,葱的损耗大,卖的越慢亏得越多!刚刨出来的大葱里水分含量大,还很容易蒸发,因此卖葱的风险也大。从菜地里拉一车3000斤的葱,送到菜市场过秤,能损耗50斤。神仙本领大,却也不愿做亏本的买卖。”
葱是平日里常见的蔬菜,我们看到的所谓的“葱白”,是圆筒状叶鞘抱合而成的假茎。“葱叶”是中空管状的绿色叶片。
“神仙不贩葱”较为科学的解释是:葱叶中水分充足并有大量的无色透明的粘液,它是葱的泡液,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挥发油和辣素,学名叫烯丙基硫醚,葱叶一旦在运输途中折断或破损,这些粘液会很快挥发掉,葱的重量自然也就降低了。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买了很长时间的葱不知什么时候干瘪了,表面看上去还是一棵完整的葱,捏一捏才知道它里面已经空了。此时葱白和葱叶里的水分已经大量挥发了。
所以在农村,种葱的、卖葱的农民都不容易,需要在短时间内把葱流通到消费者手里,和时间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