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毒舌电影
坚持原创,只说真话——信毒Sir,有好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影工厂  ·  沈腾张雨绮上演激情戏,好辣眼睛啊! ·  2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好东西》点映口碑爆了? ·  4 天前  
广电独家  ·  快讯!新版记者证全国统一启用 ·  6 天前  
桃桃淘电影  ·  马群耀的悠长假日|赏色 ·  1 周前  
导演帮  ·  导演徐飞专访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毒舌电影

这个中国人要买下好莱坞,但我们不该高兴

毒舌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6-11-01 23:17

正文

不夸张地说,最近一个中国人的大名,震动了整个好莱坞。


——你一定认识。


是的,当初以“一亿都是小目标”刷遍社交网络的亚洲首富,万达老总王健林


《好莱坞报道者(The Hollywood Reporter)甚至专门为他的新闻配上漫画。



王健林要把好莱坞怎么了?


为什么美国电影对中国爸爸既欢迎又恐惧?


我们离地球第一电影大国,还差什么?


@Jackie是《毒舌电影》好莱坞常驻记者,Sir的小弟。今天,他将以第一线观察者的身份,带我们一起经历这场酝酿在中美电影贸易之间的风暴。


文 | @Jackie


故事开始于王健林在洛杉矶举办的一场万达电影峰会




峰会上,他向好莱坞宣布:


要拍片,来中国!来我们万达青岛东方影都,我们最大!最先进!


这海口夸的,有底么?


别说,还真有。


单一个室内摄影棚,就有10万平方米,足足15个足球场那么大,是世界上目前最大摄影棚松林制片厂(Pinewood Studio的两倍


场地大设备好,都是次要,最重要的是,不差钱


我们给你们高达40%的退税补贴,总额达到50亿人民币。这项高福利的补贴计划将由万达集团与青岛市政府共同分担。


什么是退税补贴?


打个比方,如果你拍一部电影花100万,那万达将返还你40万。也就是说,你的制片成本足足打了6折!这优惠比双十一力度还大。



电影行业中这种鼓励来当地拍片的退税政策并不少见。除了美国境内一些偏远的州以外,世界各国和地区也会用这招吸引制片方,退税补贴一般都在10%—20%左右。


在此之前,世界退税补贴最高是马来西亚,30%


——可见,王健林一出手,就完全甩开整个地球好几个人民广场。


我们似乎听到王总心底的呼喊:设备有,场地有,钱也够,就等好莱坞来了!


外媒颇有意味的配图,熊猫无疑是王总


但,并非每个人对金钱的第一反应都是俯首称臣。


在好莱坞,媒体对王总高举高打的战略行为,不置可否。


他们称他为"Aggressive acquirer",充满攻击性的收购者。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王健林进攻好莱坞,那叫一个快。


从2012年5月,万达花费26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电影院线公司AMC开始,每当王健林这个名字一出现,往往就代表……


要出大事。


2016年1月,万达35亿美元收购传奇影业控股权,这是目前中国大陆企业最大的海外文化企业并购行动。


你肯定知道传奇影业的地位。它制作的电影海了去了,随便说几部都是大阵仗:《盗梦空间》《蝙蝠侠前传三部曲》《侏罗纪世界》还有《魔兽》。



紧接着,2016年3月,万达旗下AMC11亿美元收购Carmike影业公司。9月,万达与索尼影视娱乐旗下Motion Picture Group达成战略合作。


就在不远前,万达10亿美元收购美国电视制作公司迪克·克拉克工作室(Dick Clark Productions也已板上钉钉。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视直播制作商,其制作的典礼包括“全美音乐奖”“金球奖”以及“好莱坞电影奖”。


王健林自己都对CNN说,他的主要目标是收购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20世纪福克斯、哥伦比亚、派拉蒙、环球影业、华纳兄弟和迪士尼。


口气这么大,当今世界或许只有他。



这个速度,实在是吓死了好莱坞的宝宝们。


在美国人看来,如果中国人购买了院线公司,影院里放什么,就是你们中国人说了算。


买下了电影和电视的制作公司,那更可怕:连拍什么,都要完全听你们中国人的了。


这种想象,让美国人坐立不安。


别说我吹,我有实证:


比如好莱坞日落大道的这个巨大广告牌,警示着路过的美国人:


AMC影院就是中国的红色傀儡。




网址名称就是China Owns US,意思是:中国不仅占有了我们(us),也占领了美国(US)


打开网址,你可以搜到所有“被中国控制的”影院。




“红旗”已经插满了洛杉矶地区。




(其实没啥技术含量,就是用Google地区引擎,搜索出所有当地AMC影院。)


最重要的,还是首页的宣传视频。这个名为China Owns US的视频在youtube上超过了10万点击。


视频是这样告诉无知的美国人滴:


一个来自中国的大富翁阿土伯,已经坐拥这三家影视巨头。



从此以后,所有电影中关于中国的负面消息,都将被抹去。




不仅如此,中国还可以通过内容,来影响美国人的生活和习惯。




那时候,想看什么,都不是你美国人说了算。




美国已被占领了,奥巴马总统救救我们吧(喂,可他马上要换届了)




视频里的内容,当然有夸大的成分。


但不可否认,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的思维定式中,来自中国的任何一个人,极有可能就和政府紧密相连……


在他们眼里,王健林的一切行为,都是中国政府的行为。而中国一直以来“严格”的审查制度,让美国人有了更多的猜测和恐惧。


打开任何王健林报道,网友评论随便一截,都是恐慌:


中国就是要取代好莱坞了,让我们面对现实吧,金钱才是爸爸。




他们能用铅来给我们的食物下毒,可以想象他们会给娱乐产业下多少毒




要跟我们谈生意,中国要先停止对于美国电影的审查,停止对网络的封锁啊。




如果说网民吐槽没什么稀奇,那连美国政府都开始恐慌,总值得我们关注了吧?


美国众议院资深议员约翰·库伯森(John Culberson致信美国司法部,称万达针对美国娱乐公司的一系列并购,引起了人们对外国控制美国传媒业的担忧。


他还与16名美国众议院议员联名致信美国政府问责局,要求扩大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职权范围,以便该委员会能审查中国企业对美国媒体的收购行为。


约翰·库伯森


面对这么多的阻碍和质疑,王健林并不care,他在峰会上回应——


你不能说我只到市场上捞钱,但是我不管你的口味,不管你的观众,我还要所谓的有些政治人士的观点,还要保持我的电影所谓的独立性,这个不符合商业规律。想赚钱,就研究怎么赚钱的事情,最好不要和政治挂钩。


在王总的算盘里,“未来10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达300亿美元!”


而:你要赚中国人的钱,就得按照中国的方式。


好有霸气,势不可挡。



在好莱坞看来,王健林就是这样一个横空出现的土豪。


富可敌国,自带光环,神秘叵测。


……让我想起了盖茨比。




别误会,当然不是说颜值。


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排在第二位。改编影视剧无数,评分最高的就是小李这版。


豆瓣7.7(234224人评价)




IMDB 7.3




在我看来,一个好的故事,不仅可以还原一个时代,是它放在任何时空、任何地域、任何文化,都能找到隐喻。


《盖茨比》发生于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喧嚣年代”。


当时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地产交易、股票市场异常活跃,一夜暴富的神话屡屡上演——财富,成为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人们的目标就是赚钱、赚钱、再赚钱。


看看现在的周围,是不是非常熟悉?


这时,一个名叫盖茨比的超级富豪,出现在美国当时最繁华的城市——纽约,他在长岛的巨型豪宅夜夜笙歌,吸引各界名流。




冲着盖茨比富丽堂皇的城堡和用之不尽的财富,谁都不愿错过享乐的机会。


商业大亨。




著名导演。




一线演员。




黑白两道的政要人物。




齐聚一堂,欢愉雀跃,繁花似锦……一片生命的大和谐!


看看这次王总的洛杉矶之旅,是不是有些相似。



峰会开始前,与洛杉矶市长、奥斯卡主席等人交谈。



演讲开始前,门外等候参会的人熙熙攘攘。



峰会现场高朋满座。


但,又有谁真的知道,或者真的想知道,盖茨比是谁?


关于他的来历,众说纷纭。


——最多只是娱乐间隙的谈资。


他在战时曾当过德国间谍

不不不,他是德皇的刺客

……

他们说他是德皇的第三个表兄,魔鬼的第二个表兄









没有人真的关心他的钱哪里来,他又经历过些什么,奋斗过些什么。但……


谁都想在这财富中,沾一点便宜。


连盖茨比自己,也被自己创造的假象说服了。


他相信他不是凡人,是上帝之子,他可以做到一切,拥有一切。


他从未承认他们是自己的父母

在他的臆想中,他是上帝之子





他凭什么相信这些?


因为他有大把钱。


我并不是说盖茨比就代表了王健林。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大多来自中国的企业和影视公司,想在好莱坞立足,并拥有话语权,他们的筹码就是钱。


好莱坞媒体也习惯性地把中国公司和钱画上等号。


乐视影业出资2亿美元在美国洛杉矶成立子公司




阿里影业3亿美元设立影业文化基金




华谊兄弟1.3亿美元成立美国子公司




今天, 无数来自中国的公司,拿着热钱换取进入好莱坞的入场券。


外媒配图:好莱坞团队去中国


这种场景就类似——


在欧美奢侈品店的门口,中国人排队进入,你争我抢,出手阔绰。营业员送上专业的笑脸,笑脸背后,却是抱怨和轻视。而提着“战利品”出门的买家们,他们觉得自己更高贵了。



亢奋之余,我们不能装听不到这些意见。


比赚钱更重要的,是当地训练有素的优秀电影团队。如果一个国外的制片人要飞去(青岛)拍片,还要带着自己的庞大团队一起过去,那会得不偿失。




有人觉得电影团队只是劳动力,是容易训练的,但真正有效的制片需要许多人互相合作,每个人都要有专业的素养,并且互相善于沟通。



说白了,电影不是买买买。


如果电影是一门生意,那好电影,一定是慢生意。


那些击中我们,为之感动与尊敬的吉光片羽,绝不是钱能烧出来的。


好怕将来的电影人都抱着这样的洋洋自得的狂热:我有一个小目标,先赚它一个亿。


这并非只求艺术不问商业。


而是因为,任何一部志在掘金的商业大片,假如忘记揭露人性与生活的朴素真相,也绝不可能走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