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行,释放出这些鲜明信号
“改革”,福建考察调研的一个关键词。
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向前的每一步都是挑战。遇到问题,不是缓改革,而是坚定推进;不是小改革,而是全面深化;不是虚改革,而是落地有声。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不停步!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考察调研改革情况,具有深意。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时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7年多来,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
从1985年到2002年,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他推动福州国有企业改革;11次深入三明调研,为当地改革指明方向;推进简政放权,呼吁理解、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亲自主导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结合这次考察调研,在时间的轴向上,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是在长期改革实践中应运而生的。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比如福建山多地少。30多年前,受制于旧有林业政策僵化、山林产权不清晰,当地百姓无法“靠山吃山”,更谈不上生态保护。当时他提出,“在闽东这样一个贫困地区,山林资源是一个重要的优势”。他反复强调,“要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0多年来,集体林权制度、“林长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改革举措以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在全国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指导改革的实践。
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再比如,他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医改方向:做到大病不出
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近年来,三明医改以药品耗材治理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医药、医保、医疗改革联动,为全国医改探索了宝贵经验。
他
多
次
在中央深改组(委)会议上听取三明医改经验汇报,强调“要注意推广”。
从“星火”到“燎原”,“三医联动”“两票制”等举措,已上升为国家医改的顶层方案。改革没有完成时,他指出
,“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谈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
他表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
,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要变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武夷山这个地方物华天宝,茶文化历史久远,气候适宜、茶资源优势明显,又有科技支撑,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茶产业。
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
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
在担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时,他召开过一次贫困乡党委书记座谈会。当时下党乡党委书记叫杨奕周,胆子很大,会上直接站起来说:“习书记啊,我这个乡的书记难当啊,下党太落后了,你能不能到我那里去看一看?”
一言为定。之后,他
不仅“三进下党”,而且和杨奕周结成了“草鞋亲戚”
,经常把他请到家里交谈,了解下党乡的发展。到外地任职后,也时常挂念着下党乡,并与杨奕周保持密切联系,并对杨奕本人及孩子的就业等问题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抓创新不问“出身”,用人机制可能生变
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积极鼓励支持创新。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
“十四五”时期我们国家再往前走,必须靠创新,随大流老跟着人家是不行的。
现在就看谁能抢抓机遇,谁有这样的担当和使命感,谁有这样的能力做好。
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都会全力支持。
适应社会需要办学/
设置专业
,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
在福州工作期间,他曾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6年时间,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影响深远。2018年10月,他曾就闽江学院成立60周年致贺信。在闽江学院校史和应用型办学成果展示厅,他肯定学院在坚持应用型办学、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一代责任在肩。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城市规划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咬定目标不放松,对福州的要求,也是对其他地方的要求
“有福之州,七溜八溜不离福州。”他说:“我在福州工作了六七年,37岁到这里,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在这里度过,有很多体会。”他在这里工作的时候,就设想把福州建成海滨城市、山水城市,现在发展得比当时设想得还要好,要继续做下去,希望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
建设好管理好一座城市,要把菜篮子、人居环境、城市空间等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
。
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