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净宗18
我是净土宗,我是净宗,这里是净土宗【净宗18】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  返程高峰,这份安全提示送给路上的您! ·  2 天前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  返程高峰,这份安全提示送给路上的您! ·  2 天前  
平安北京朝阳  ·  归途 有我护航 ·  2 天前  
辽沈晚报  ·  有一种爱叫后备箱还能塞! ·  3 天前  
辽沈晚报  ·  有一种爱叫后备箱还能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净宗18

精要摘录33 |《净土宗概论讲记》

净宗18  · 公众号  ·  · 2020-10-27 12:34

正文






《法事赞》两卷


先解题号。


《法事赞》题号有三种:上卷首题《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尾题《西方净土法事赞》,下卷首尾皆题《安乐行道转经愿往生净土法事赞》;简称《法事赞》或《净土法事赞》。内容为教导转读《阿弥陀经》并绕行念佛之仪则,以此法事愿求往生;为临时行法,五种正行中别明读诵正行,助入称名正定业。


全书三分:前行法分,正转经分,后行法分。以正转经分为主,将《阿弥陀经》分为十七段,每段附加赞文以解释经文之义,历来备受重视。如解释“生因段”经文说:


极乐无为涅槃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此即是广为传诵的“称名入报之偈”。以极乐是无为涅槃的境界,也就是报土;以念佛之外“随缘杂善”(即《观经》定散二善),解释“少善根福德因缘”;以“念弥陀专复专”解释“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全书三分:前行法分,正转经分,后行法分”,行法仪则有前有后,中间“转经”是最重要的部分。


“以正转经分为主,将《阿弥陀经》分为十七段,每段附加赞文,以解释经文之义,历来备受重视”,虽然是赞偈,但赞偈的内容就是解释当段经文的,它的重点就在十七段经文当中。


解释‘生因段’经文说”,“生因”就是往生正因这一段: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善导大师很简略地用了四句偈子解释这一段,“此即是广为传诵的‘称名入报之偈’”,就是:


极乐无为涅槃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阿弥陀经》前面有一大段赞叹极乐依正二报庄严的文句。这样的依正二报庄严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大师以“极乐无为涅槃界”这一句话作了总结,也就是说,极乐世界是报土。


“以念佛之外‘随缘杂善’(即《观经》定散二善),解释‘少善根福德因缘’”,这都是很简略地来解释《阿弥陀经》。


又,最后咒愿,显明因施主别请,大众共行转经念佛,为之回愿祝福,为接引信众所共修之法事。


《法事赞》的因缘就是有施主来请。在唐朝善导大师的时代,到底是怎样来做这个法事的,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净土门善导大师的《法事赞》是用来接引信众的,有人到寺院里做佛事或者是有什么要求,比如祈愿、祈福的,通过《法事赞》来成就,这非常好。

《往生礼赞》一卷


(1)解释题号


《往生礼赞》全称《往生礼赞偈》,简称《往生礼赞》《礼赞》,又称《六时礼赞》。


(2)本书目的


本书目的在于劝一切众生愿生极乐。


《往生礼赞》第一句就说:


劝一切众生愿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六时礼赞偈。


(3)本书内容


内容是将一日分为“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六个时段,教导于六时之中各唱赞文而行礼忏之法。


为寻常行法;五种正行中别明礼拜正行,助入称名正定业。


《阿弥陀经》说“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把一天分成六个时段。“教导于六时之中各唱赞文而行礼忏之法”,《往生礼赞》有赞偈的文句,也有“南无至心归命礼”等等至心礼拜,还有发愿、忏悔、回向、念佛等具体内容。


这是寻常行法,是日常可以做的。


(4)本书组成


本书由“前序”“正赞”“后序”三段组成。“前序”“后序”显明愿生要义,“正赞”示正修仪则。


《往生礼赞》主要由三段组成,就是前序、正赞、后序。其中,前序、后序是显明愿生要义;正赞是说明正修仪则,就是怎样修持、礼拜。



正赞有六部分:第一是依据《无量寿经》,有十二光如来、日没礼赞等等;第二是总结《无量寿经》主要的经文,分成六段;第三是龙树菩萨的赞偈;第四是天亲菩萨的赞偈;第五是彦琮法师的赞偈;最后是善导大师自己写的赞偈。


(5)本书要点


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部分:


其中,前序所明净土宗之“安心、起行、作业”,本愿称名易生、专杂二修得失,正赞中大师自撰之《礼赞偈》,及后序“本愿四十八字释”,最为切要。


善导大师的著作在中国没有完全传承下来;不过这本《往生礼赞》没有失传,它被记录在智升法师所编《集诸经礼忏仪》中,这本书有流传下来。这本书里面讲到“专杂二修得失”,是很恳切的。中国净土的行法,自从善导大师提倡专修念佛、称名正定业之后,就一直被贯彻了下来,没有改变。这也得力于这本《往生礼赞》的传持。


①专杂二修文


《往生礼赞》在五种正行中属于行仪分,所以在教理的开显方面不如《观经疏》那么完整、系统、有规模;但它在“专杂二修”这方面有一段文:


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何以故?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忆想间断故;回愿不殷重真实故;贪瞋诸见烦恼来间断故;无有惭愧忏悔心故;又不相续念报彼佛恩故;心生轻慢,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人我自覆,不亲近同行善知识故;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莲池大师也曾引用这一段,历代不少大德也都有引用。


②临睡入观法


又,为利净业行人之念佛相续,本书提到十声称阿弥陀佛之临睡入观法,称大有现验。


临睡之前,十声称“南无阿弥陀佛”,然后发愿:


若入观及睡眠时,应发此愿(若坐若立,一心合掌,正面向西,十声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菩萨、清净大海众竟


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日遇善知识,得闻弥陀本愿名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本弘,誓愿摄受。弟子不识弥陀佛身相光明,愿佛慈悲,示现弟子身相,观音、势至诸菩萨等,及彼世界清净庄严光明等相。


道此语已,一心正念,即随意入观及睡。或有正发愿时即得见之,或有睡眠时得见,除不至心。此愿比来大有现验。


白天在外边忙一天,心里吸收了很多负面的东西,就像吸尘器一样,把很多尘埃、脏东西吸进来了,睡觉前应该洗洗干净——不仅身体要洗,心也要洗。那就来念佛,这样睡得也很安稳。


善导大师弘扬不是虚的,他说:


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善导大师说“见以不见,皆是佛恩力”,我们希望见弥陀身相,有的人见到了,有的人没见到;见到还是没见到,都是佛的恩德。佛根据众生的根机来度化,或许有人见到了更有利于他的成长,或许没见着更有利于他善根的增长,这都是不可思议的。只要我们抱有信心,见与不见都一样。


其实,阿弥陀佛身相光明也都包含在六字名号之中,观佛、念佛法门是一体的,以六字名号功德摄受这一切。我们只管老实念佛,这辈子总能见到的。我们要抱定这个愿望不放松,肯定能见到阿弥陀佛——可能不是正发愿时,也可能不是晚上睡眠时,而是临终之时。


③四十八字释


“四十八字释”是很有名的,就出在《往生礼赞》的后序。另外还有善导大师写的一首赞佛偈,非常好。慧净上人专门就此讲解过,这篇开示叫《略说善导大师赞佛偈之深广内涵》(全文见附录四)。这首赞佛偈有八句,我们现在早晚课都是念这八句赞佛偈:


弥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

当知本愿最为强。

六方如来舒舌证,

专称名号至西方。

到彼华开闻妙法,

十地愿行自然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  返程高峰,这份安全提示送给路上的您!
2 天前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  返程高峰,这份安全提示送给路上的您!
2 天前
平安北京朝阳  ·  归途 有我护航
2 天前
辽沈晚报  ·  有一种爱叫后备箱还能塞!
3 天前
辽沈晚报  ·  有一种爱叫后备箱还能塞!
3 天前
考研英语时事阅读  ·  【核心词汇】DAY 34
8 年前
霍老爷  ·  高考并不能决定你的人生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