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广东省的帮扶工作队在肇庆市广宁县和洲仔镇进行的帮扶活动。通过推进绿色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以及办实惠民生的事项,如帮助开设云吞店、废金属加工生产、建设校园安全设施、推广环保活动等,改善了当地民生和环境。同时,通过资源驿站的建设,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帮扶工作队通过推进广宁绿色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把暖民心的事办细,把顺民意的事办好。
通过“云吞贷”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粤菜师傅培训,带动广宁云吞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群众就业创业的机会。
帮扶工作队在调研走访后,指导企业开展扩园环评和规划环评工作,优化公司流程设计和环境管理,助力企业拓展废金属加工生产新领域。
帮扶工作队通过资源驿站建设、举办“无废城市”创建宣传活动等举措,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广环保设施和文化理念。
“感谢‘云吞贷’,让我在市里开起了小店。”“感谢工作队,为我们学校筑牢‘安全门’”“工作队员和我们一起装大米、卖大米”……
群众民生无小事。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家单位派出人员组建的“百千万工程”纵向帮扶驻肇庆市广宁县工作队和驻肇庆市广宁县洲仔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大力推进广宁绿色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的同时,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冬日凛冽的寒风中,广宁街头的云吞店格外引人注目,热气腾腾的云吞在锅中翻滚,散发诱人的香气。
店主李阿姨忙得不可开交。她笑着说:“以前我们资
金紧张,对自己手艺也不自信,不敢扩大经营。后来政府推出了‘云
吞贷’,还组织了粤菜师傅
培训,我们有了资金保障,技能也得到了锻炼。
现在云吞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真是太感谢政府和银行的支持了!
”
广宁云吞久负盛名,是当地特色名小吃。纵向帮扶工作队队长、广宁县委副书记、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测试与环境应急室主任鲁言波介绍道:“近年来,广宁县政府大力推
广‘广宁云吞’品
牌,深挖产业价值,积极推进
项目落地。”据了解,相关金融机构共向广宁县云吞协会提供意向授信1.6亿元,带动本地群众就业创业约4000人,云吞产业年产值达20亿元。
“去年国庆后,我们正式开始废金属加工生产。这不仅拓展了公司业务新领域,也增加了公司收入和当地税收。”位于广宁县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园的肇庆市金盟再生资源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在多次调研走访公司生产实际情况后,帮扶工作队联合广宁生态环境分局,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园区开展扩园环评和规划环评工作,优化公司流程设计和环境管理,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痛点堵点问题,助力园区、企业绿色发展。
“再过几个月,我们首批乳鸽将新鲜出笼。”洲仔镇仓丰村支书对未来充满期待。在上一批帮扶工作队的积极协调和争取下,“广宁县洲仔镇肉鸽产业示范项目”落户仓丰。通过实施“国企+村办公司+农村职业经理人+农户”模式,强化带农联农机制,助力乡村振兴。据测算,满棚后可养殖种鸽4万余羽,年出栏种鸽、肉鸽44万余羽,预计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
村支书表示,为保障这个村集体最大项目顺利实施,几个月来帮扶队“煞费苦心”,帮扶队队员积极协调相关资源,提供有效帮助,专业指导做好环境管理工作,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和可持续发展。
近日,在洲仔镇中心小学,校门口新装的四个可升降防撞桩格外亮眼。
“没想到帮扶工作队这么细心、这么迅速!”洲仔镇中心小学校长告诉记者:“之前条件不允许,我们只能用石头在校门前做防护,师生出入很不方便。帮扶队为学校安装防撞桩,让我们乡村学校也能用上城市学校的设施。”
“这是我们驻洲仔镇工作队在当地落实的首个公共服务项目。在洲仔镇中心小学、洲仔中学和洲仔第一幼儿园三所学校,我们共投入11万元,安装了12根可升降的智能防冲撞桩。”驻洲仔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长、省生态环境厅规财处三级调研员陈相屹讲述道,“这些防撞桩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升起,有效阻挡非法闯入的车辆,为校园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原来‘垃圾’也可以变成‘宝藏’,我们一定要学会分辨,给地球母亲减负!”稚嫩的话语透露着孩子们最纯粹的想法。
不久前,帮扶队联合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学校举办“无废城市”创建宣传活动。技术人员来到教室,从垃圾的前世今生说起,科普当前垃圾再生循环利用技术,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无废”课。活动后,省环科院为学校捐赠了一套智能分类垃圾桶,进一步推动了校园环保设施建设。此外,帮扶队还争取到在洲仔镇中心小学建设满天星公益图书馆。
在洲仔镇主干道旁,一片干净整洁的水泥地和一间透明崭新的建筑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新建立的资源驿站,里面有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售卖。外面的空地是公共空间,傍晚时候村民们都来这里休闲娱乐,跳一跳广场舞。”驻洲仔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长、省生态环境厅规财处三级调研员陈相屹介绍
道。
“在广宁罗锅村,我们建设的第一批资源驿站很成功,经过实地考察和评估,我们认为在洲仔镇因地制宜建设资源驿站也是可行的。”项目负责人张先生分享道,“帮扶队主动帮我们协调相关资源,给我们好的意见和建议,对驿站建设提供了很多帮助。”
据了解,资源驿站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包括光伏、储能系统、汽车充电桩、乡村旅游服务站等配套设施,地下部分则是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在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同时,还能结合农产品销售、新能源充电等产业,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我们帮村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说翻晒谷物、包装销售,有时候也化身
‘带货达人’
,给周边同事朋友推荐广宁鸡、鸭等好货。去年我们一共加工了一万多斤大米,为村民创收五万多元。虽然手上多了一些茧子,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洲仔镇金场村支书助理、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处四级主任科员孟鲁豫讲述着她的故事,“刚来村里的时候比较陌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经过一段时间跟村民们一起劳动、一起丰收,和大家相处得越来越好,我们也越来越融入村集体了。”
点击
在看
,一起助力生态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