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了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9》专题节目,该节目讲述了7位榜样人物和2个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事迹。其中,特别报道了两位河北人的事迹:范振喜和刘小京。范振喜是周台子村党委书记,他带领村民自力更生使村庄从后进变成富裕村;刘小京是农业科学家,他通过科技改良盐碱地,为环渤海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
该节目是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首播于1月16日晚,展示了7位榜样人物和2个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事迹。
范振喜是河北省承德市周台子村党委书记,他与白血病抗争30多年,带领村民自力更生使周台子村从穷乱的后进村发展成富裕村。他实施多项工程,推动村里发展,并关注村民福利,如集体集中养老等。他曾获得多个荣誉称号。
刘小京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的党委书记、副主任。他长期从事盐碱地改良和区域农业发展技术的研究,通过科技手段将盐碱地变成大粮仓。他带领团队解决环渤海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问题,培育出耐盐植物,发明改良盐碱地技术。他还主持实施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为环渤海地区的良田改造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范振喜向前来周台子村参加培训的人员介绍村子发展情况。承德市委宣传部供图
刘小京,
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研究员。
他长期从事盐碱中低产田改良
和区域农业发展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工作,
曾担任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站长近30年,
一半以上时间在野外台站工作。
2016年5月,李振声院士(右)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调研期间,与刘小京(左)合影。
(资料片)
1991年,刘小京硕士毕业后
留在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之后主动请缨调去南皮试验站。
针对环渤海地区土壤盐碱和淡水资源短缺
制约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问题,
他带领团队提出以
“盐碱土、咸水和耐盐植物利用”
为突破口的新思路,
筛选培育出耐盐小麦、绿化柽柳
等一批植物品种,
发明盐碱地咸水冬季结冰灌溉
等改良盐碱地技术,
为缺水盐碱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提供了科技支撑。
2018年9月10日,刘小京(左)在中科院南大港盐碱旱地丰产高效示范基地内查看高粱长势。(资料片)
他以首席科学家身份主持实施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经过5年科技攻关,
建立79个5000亩以上现代化生产示范区,
实现增粮200多亿斤、节水43亿方、
增效180多亿元。
他组织编制
河北沧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
推动建立渤海粮仓种业、
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组织,
发起成立盐碱地特色农业
流动党支部、南皮学堂等,
为环渤海地区良田改造、
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