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好好的
却突然眩晕
晕到天旋地转
恶心呕吐 浑身冒汗
走路也“斜楞”了
直往一边侧倾
到底是咋回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上,53岁的袁大姐(化名)坐在轮椅上,被家属推着进来,她面色苍白,向右耷拉着头,闭着眼睛,一脸痛苦。“
昨晚上好端端地,突然天旋地转,差点摔倒
,不停恶心呕吐、浑身出汗、不敢睁眼,只能往床上躺着,一动更加头晕犯恶心,走路总往右边‘斜楞’,刚才可能活动多又吐了,医生您快给看看怎么回事!”
言语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医生
注意到
阿姨
眼睛不由自主地震颤
,但不是很明显,随后一边安慰袁大姐,一边
详细补充病史,进行了
对症检查,其中
前庭功能检查显示:
眼偏斜:头偏斜向右;交替遮盖未见眼球上下移位情况
眼震:水平左相眼震,略带有扭转成分,固视明显减弱
凝视:左右凝视时眼震均向左侧,向左凝视时眼震加强
摇头:水平向眼震加强,未出现变向情况
视频头脉冲(甩头试验):右侧阳性
综合考虑其他检查结果,医生诊断袁大姐突然眩晕的“元凶”是耳朵里一个小小的神经——前庭神经,诊断她患有右侧前庭上神经炎
。
对于前庭神经炎的患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借助红外视频眼震图仪采用 HINTS+检查(眼震-摇头-凝视-甩头-OTR检查—听力检查),可以短暂时间内将大部分危险的“中枢性恶性眩晕”筛查出来。
前庭神经炎是常见的急性外周性眩晕疾病。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30~60岁多发,无性别差异。
往往发病之前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劳累、熬夜、情绪波动等病史。
病毒感染波及前庭神经,引起肿胀,受到周围骨壁压迫发病,也有部分患者发病前无任何征兆。
大部分前庭神经炎患者为单相病程,不容易复发,急性起病,眩晕、不稳等症状一般在24h内发展至高峰。部分患者在急性眩晕发作前数小时或数日出现头晕不适感,伴随恶心、呕吐和走路不稳。
急性期:
临床出现持续且严重的眩晕,患者常明确描述为“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及不稳感,站立时易向患侧倾倒,不伴听力下降及其他脑干小脑症状,头部活动加重眩晕;急性期患者常会选择健侧耳向下、闭目侧躺、头部僵硬不敢动等姿势以减轻眩晕症状,眩晕症状一般在24内到达高峰,持续数天后眩晕症状缓解。
恢复期:
患者眩晕症状消失,患者多描述为头晕沉、走路不稳、头部运动后的短暂眩晕;通常可独立站立行走,部分患者会出现行走时向一侧的偏斜,偏斜方向与前庭代偿状态相关。
急性期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眩晕药物、促进前庭代偿药物、抗病毒药物等(药物信息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人员的治疗及用药建议,如出现相关症状,应
及时就医
!
)
非常重要!越早开始,恢复越快、越完全!
通过头眼协调训练、习服训练、视觉和本体觉替代训练等方法,纠正前庭输入信息的不对称,提高患者前庭觉、视觉、本体觉对平衡的控制能力,加速前庭功能代偿恢复,从而消除症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VR辅助下前庭康复,患者沉浸在360°虚拟环境中,在特定时间内,根据语音提示针对不同训练场景设定的任务做出动作。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患者处于虚拟场景中训练起来更轻松、有趣;医生能够通过患者训练时的表现和得分,迅速掌握其病情变化及康复训练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专家提醒,对于首发持续性眩晕患者,需重点考虑前庭神经炎和后循环梗死。患者应及时就医,大部分前庭神经炎患者治疗后一至数天改善,数周内逐渐恢复正常,复发率低。加强疾病了解,重视康复训练可避免头晕慢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