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梳理在决定全文稿公布以后颇显玩味,尤其是对某些重点内容的揣测,建议大家可以看看前面的稿子,查漏补缺。
不能忽略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为二十届三中全会指明方向
三中全会改革方向前瞻
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把误区讲一讲)
这次决定稿全文公布时间让人觉得特别迫不及待,公报稿与决定稿全文仅仅相差3天时间,是近7届全会
三中全会最短,而且还罕见选择在节假日发布。
实在是太紧迫,太迫不及待了。要知道要到2029年就要完成这300多项改革举措。
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相比,二十届三中全会明显侧重在科技与安全,可参见下图的词频统计。对哪些词汇是弱化的,大家也一目了然。
一、对待资本市场的态度对于搞投资的尤其重要
把原文粘上来看看:
“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防风险、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支持长期资金入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监管和退市制度。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完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约束机制。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则对接、标准统一。
制定金融法。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
”
第一次提要健全投资与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金融消费者的地位算是前所未有的高,利好有强调资本市场内在稳定,规范约束大股东与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分红激励约束机制,但仔细一看,大环境还是强调稳定性、强调监管,还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就看中央的意思要怎么平衡投资与融资的关系了。
二、国企与民企定位不同
对于国企而言,要在“做强做优做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安全)、以及“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领域集中。同时,“推进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也是本轮国企改革的一大亮点,意味着在促进竞争、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可提高公共服务供给量、优化资源配置。
对于民企而言,更多的是鼓励支持和“量力而为”,重点是通过“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支持牵头国家重大技术任务”、“完善融资支持政策”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重启民企信心。
三、要素市场改革,重点还是看土地改革。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
健全同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
探索国家集中垦造耕地定向用于特定项目和地区落实占补平衡机制。”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重点在于理顺央地财政关系,让中央事多一些钱少一些,地方事少一些钱多一些。
要
适当加强中央事权,要
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规范和加大转移支付、下放非税收入管理权限、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优化央地
共享税分享。
消费税是100%中央税,占到总税源的8.1%。以
2023年为例,若央地对消费税对半分成,这将增加每年地方政府约8000亿元的财政收入、可以抵消目前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的90%,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但也不能如此静态看问题,要知道二季度数据消费不及预期。
如果消费税如此下放地方,可以想象地方会不遗余力地促进消费,旅游节、美食节,高档奢侈消费都会有。还有修建停车场等等方式促进汽车消费。
五、房地产制度
“
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
”
这块看得我很疑惑。
因
为全会提出今年一定要保5,但是文字却更强调对房地产的约束,例如房地产税、改革开发融资方式和预售制度。
但是从整体站位方面又体现了对房地产的重视。关于房地产相关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公报未单独成段、二十届三中公报只提及风险,此次单列成段、重要性明显提升,且置于“社会保障体系”之下,对于房地产定调已发生变化。
可能是在目前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60%,年均增幅减缓的大背景下,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构建需要逐步加快,从经济支撑功能调整到民生保障功能吧。
六、最浓墨重彩的科技部分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是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集聚、继续发展耐心资本。“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包括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
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
对自主可控凸显出来。
“
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
”
题材不知道能不能成为趋势,趋势是否可以带来业绩。
七、对普通人影响最大的部分
收
入:“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合理调节过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