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假期的第一天
先祝“馒头说”的读者节日快乐!
这段时间,后台陆陆续续一直有读者投条
问以前推荐的那一本教父母使用手机和新媒体的书,现在还有卖吗?
因为一直要在后台回答,所以想,今天索性再发一次
这本书推出后,反响效果出乎我们意料的好
很多读者都给我们留下了反馈
所以趁着今天假期,我决定再推一次当初的那篇文章
顺带再给出一次购买链接
当然,文末自然还是有福利
1
今年早春的某一个上午,在一位长辈的家中,和他一起喝茶。他忽然问了我一个问题:
“你说,我们这一代人,是不是再也不会有了?”
我起初有些愕然,但随即有点领悟到了他的意思。
这位长辈今年65岁,属兔,生于1951年,出生在上海。如果时间线划得宽泛一些的话,基本上,他也可以归于“共和国的同龄人。”
哪怕童年的记忆是模糊的,但那一段共和国的历史,也足以有斑斑点点的各种残片烙印在他的记忆里。长大后回翻历史,多多少少都能与他的成长经历、家庭境遇一一契合:三反五反,大跃进,人民公社……当然还有让全家人都印象深刻的“三年自然灾害”。即便是在中国最大的金融与工商业中心上海,人们对那时的印象依旧刻骨铭心:
“我那时定粮食每月18斤半,食油每人每月半斤。那时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长辈至今能清晰地回忆起一系列数字。
当然,真正对长辈命运发生改变的,还是他15岁这年,在全中国掀起的那场持续十年的运动。直到后来他才知道,比他大一岁的,比他小一岁的,他们那三年的同学,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号:“老三届”。
长辈家里兄弟姐妹三人,大哥去当了兵,妹妹去了黑龙江插队,而他,幸运地留在了上海。
之后的历史进程似乎开始进入了快车道,让人目不暇接,又怦然心动: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邓小平南巡讲话,“神州五号”载人上天,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
2
“感慨啊!”
一路回忆过来,长辈长叹一声。他刚刚和老伴从欧洲回来,法国、瑞士、意大利三国15天深度游,儿子花钱为他们报的旅行社,希望二老能够体验一下世界,“以前觉得去一次北京就是一辈子心愿了,去欧洲兜一圈?想都不敢想啊!”而让前辈更感慨的是,“儿子教会我们用微信,用导航,查评价,这次出去,居然地图都没买一张!”
这句话,其实从更深一个层次映证了长辈的感慨——蕴藏在时代巨变背后的科技爆炸,进而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巨变,才是他们这一代人会“空前绝后”的原因:
恐怕再也不会有这么一代人,在有生之年,会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经历那么迅速的科技爆炸。
在上世纪50年代,头顶的天上如果能飞过一架飞机,那是要抬头惊呼半天的事情。而现在,不少刚退休的老妈老爸,在掐着指头算,这辈子有没有可能坐一次航天飞机,从太空看看自己身处的这个地球。
在上世纪60 年代,一年全家去照相馆拍一张照,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而现在,只要你愿意,打开手机,全家人脸凑在一起,就是一张其乐融融的自拍。
在上世纪70 年代,家里能有一台9 寸黑白电视机,那可是一件轰动街坊邻里的了不起的事。每到晚上,邻居们围坐在你家,看一部电视剧如同观摩一部电影首映礼那般隆重。而现在,不少人考虑的问题是,一个房间摆一台电视,是不是有必要?
在上世纪80 年代,家里如果能够告别跑到弄堂口去接“传呼电话”,率先装上一部程控电话,那可是一件太有面子的事,而现在,很多人搬新家,甚至连固定电话都懒得安装了。
在上世纪90 年代,如果你腰间能别上一部砖头一样的“大哥大”,甚至只是一台汉显的寻呼机,绝对是让人刮目相看的。而现在,寻呼台早就倒闭了暂且不说,智能手机的价格已经降到了1000 元以内,各种各样的佩戴式设备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哪怕是到了新世纪的2000 年,家里能有一辆轿车,那也是要引来亲戚朋友羡慕的,而现在,不仅家里有两辆轿车毫不稀奇,关键是不烧汽油的混动、纯电动汽车也是司空见惯。
2003 年前后,不少中国家庭刚刚开始有了“上网”的概念,新潮点的家庭,刚刚把家里拨号上网的“MODEM”或“ISDN”换成了有线宽带,而如今,桌面互联网已经快走入历史,移动互联网一统天下,哪怕最不了解互联网的老妈老爸们,到了一个地方,也会先问一句:“请问这里有WIFI 信号吗?”
3
变革还在继续。
曾有一句话,叫做“90 后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80 后是互联网时代的移民,而80 后以前的人,都是互联网时代的难民。”
这句话固然有一些夸张,但却也有些道理。关键还是折射出了一点:
对于50后、60 后的中国这一代人来说,在人类科技文明爆炸性发展的当下,再结合中国这50 年的沧桑巨变,成就了“再也不会有的一代”。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时代背景,让这一代人相比他们的小辈和后辈,更值得尊敬:在积淀的思维定势与快速前进的时代这对矛盾冲突下,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学习更多的技能,才能参与到自己后辈的话题中,才能跟随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从节衣缩食,到健康减肥;从大门不出,到周游列国,从上山下乡,到上天入海;从邻里串门,到全球互联,这一代人的人生,波澜壮阔,丰富多彩,沧桑巨变,空前绝后。
你们是见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
向你们致敬!
(完)
上面这篇短文,是前一段时间,为一本书做的一篇序言。
很惭愧,其实除了这篇序言,也没做啥事,就被列入了这本书的作者名单。
但我还是愿意推荐这本书。
这本书的全名,一点也不时髦,却很实在:《手把手教老妈老爸使用智能手机》。
这本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完全从实战出发,专门为中老年人量身定做,可以说就是一本学习教材。
我之所以觉得这本书的切入点很好,还是源于我自身的体会:
有时候,爸爸妈妈会问我:
我的照片到底应该怎么才能分享到朋友圈?
这个视频能存下来伐?
我到底能参与抢红包吗?安全吗?
那些骗子发的文章,到底怎么辨别?
这些关于移动互联网APP最基本的使用办法,他们其实真的不一定搞得清楚——
如果你有时会觉得烦,那么请再回过去看一下前面那篇文章,看看他们经历了怎样一个科技爆炸的年代。
我觉得我在上海,还算照应得到。换做一些在异地他乡打拼的读者们,你们是不是更能深刻体会到没时间,没办法,甚至没耐心教你父母这些最基本的使用方法?
而爸爸妈妈想要掌握这些方法,
很可能只是想给你发条微信,和你进行一次视频对话而已。
对于老妈老爸学习智能手机会遇到的基本问题,这本书尽可能地把能想到的都想了进去——连让爸妈了解一下互联网时代的风云人物,能多一点谈资这样的需求,都考虑到了。
包括大家最担心的——怎么让老爸老妈识别互联网的骗人伎俩!
为了能让老妈老爸能够一目了然看得清楚,这本书采用全彩印刷(所以价格也上去了),涵盖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
有些相对复杂的操作,除了截屏标注之外,还搭配视频教程,供老妈老爸扫码观看:
作者团队(我也算是其中之一吧哈哈)说:“如此多的设计与填充,只为了对得起“手把手”的书名,不怕老妈老爸看不懂,只要老妈老爸愿意学!”
表演艺术家奚美娟在看到这本书之后说:
“这是一本教老年朋友掌握智能手机上各种功能的书籍,应该说很实用,深入浅出。全书共七章,几乎概括了老爸老妈们在使用智能手机以及接触学习新媒体平台时的各类问题,帮助他们解惑,甚至对如何预防网上欺诈等有具体的案例解析,让他们学习树立安全感。我想此书更重要的是,让老年朋友们意识到参与和更新知识的快乐,从而,使生活变得更有乐趣!”
有点意外的是,推荐这本书的,还有“棋圣”聂卫平:
“棋如人生,AlphaGo给棋局带来的影响让我感到震惊,智能设备会给人类的未来带来怎样的变局,我更是无法想象。对于我们这辈人来说,学一些新媒体知识,就是在人生的这盘大棋中开辟一条新路。”
还有东方卫视的首席记者,主持人骆新:
人这一辈子,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让年龄成为你思维的障碍。唯有对新事物不断地了解和认知,才能使生命保持活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展出无限的空间——毕竟,人始终要超越的,是自己。你使用什么样的媒介与世界交流,你就拥有什么样的语态和心境。眼界开阔了,就不会那么固执偏狭、更容易理解他人和社会,最重要的是,摆脱了因信息匮乏所造成的恐惧感——而这正是一切骗子最喜欢利用的人性弱点。
——东方卫视首席记者,“百里挑一”节目主持 骆新 为《手把手教老妈老爸使用智能手机》写的推荐语
这本书的作者团队,是一群资深的媒体记者和主管(我是凑数的),他们都是我生活中值得信赖的好友。
最关键的是,这本书涉及的内容,是他们在线下给很多老年人做培训时总结出的知识点,完全是有的放矢,直指痛点。
而在翻阅了新书之后,老爸老妈们给到的反馈是这样的:
我的战友,同学,朋友,基本都是这个年龄群,所以我转发给我的几十个群,我部队的战友回复说太好了,非常实用,他们又转发给他们的朋友,还来微信说谢谢我。
我北京的一个同学坚决不玩手机,我们有事都是通过他爱人转达的,前几天我还和他爱人说劝他买个手机,以后联系就可以方便了,但是他不愿意,昨天我看到有这本书,就转发给他爱人,让他看看。希望他通过学习能用上新手机。
这本书真的太好了,他可以帮助很多老人重新学习,更好的掌握手机的各种功能。
还有些读者购买后的留言:
上次推这本书的时候,是新年,这次……要不作为一个送给爸妈的端午节礼物?
另外,他们还做了一个公众号,别看标题有时候花里胡哨,但有一点是我最关心的——内容都是经过专业记者筛选过的,绝对不忽悠。微信名称叫“爸妈伴儿”(bamabaner)
对这本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店下单(端午节九折优惠),送一本给你的父母,让专业的新媒体从业者耐心教会他们使用智能手机。
老规矩,还是有福利,我会在今天的留言里选取5条留言,免费送上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