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想,最近这几年,我们周围确实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导致很多人都不适应。那么作为内审人员,如何在新的情况下,适应变化,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可能是每一人都要思考的问题。对于“战略转型”和“价值创造”,这既是两个问题也是一个问题,因为二者相互关联,互为因果。都涉及到在当前情况下内部审计能干什么和应该怎么干的问题。
在正式话题讨论之前,我们先来谈谈“新常态”。从去年开始,人们热议的比较多的就是有关“新常态”的话题,各行各业都在思考“新常态”下产业如何升级,经营模式如何调整的等问题。应该说,“新常态”一词的提出,是典型的“习式用语”的典型代表。2014 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决策层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变化,并以之透视中国宏观政策未来选择,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之举。
对于我们内部审计人员,要思考的问题是,“新常态”对我国的企业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呢?应该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与世界都进入到一个“新常态”。
这个“新常态”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塑造新的中国与世界大格局的过程。
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都应该思考“如何适应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寻求发展的机遇”。
可以说,在
经济新常态
下,企业会面临着不同以往的新情况。例如,在经济处于下行压力下,市场经营环境会更加险恶。值得注意的是,“新常态”除了指经济社会阶段性特征之外,还要考虑另外一种“常态”,即
政治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表明了惩治腐败的决心,强调“老虎苍蝇一起抓”。不论是党的八项规定,还是中央巡视工作,都在说明反腐和经济监督成为一种政治新常态。
对于以上的违规违纪风险,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包括从领导个人的风险向集体风险转变;从只涉及国有企业正向各类型的企业转变。
下面,我们引出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如何应对的问题。在此之前,我们还是要搞明白“新常态”下内部审计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我们先来看机遇。
应该说,更多时候都是机遇与挑战都是并存的。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一下挑战。
-
内部审计承担的责任加大;
-
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
外部竞争压力加大;
-
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要求提高。
“思路决定出路”,内部审计想要有所作为甚至有“大作为”,首要任务就是转变理念、创新思路,提高审计的层次和水平。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财务收支审计、一般的合规性审计,而应当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关注组织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尤其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其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服务。
新常态下,内部审计要完成以下五大方面的转型:
很多时候,无所不能也就代表着什么也不能。内部审计千万要记住“不缺位,不越位”。我们要清楚,战略转型的目标一定是以我们能为企业创造哪些价值为基础的。搞不清楚这些,我们内审只会是无头苍蝇。
一是要通过内部审计促进公司管理层的顶层战略决策、重大措施落实到位。
内部审计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关注战略执行的整个过程,要向高层报告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内部审计只有这样的定位,才能真正体现出内部审计为组织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才能为高层所倚重。
二
是要
考虑是针对组织的核心业务、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有效防范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首先要保证企业不会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对核心业务领域和经营管理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及时揭示风险、消除隐患,促进本单位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新常态下,内部审计面对复杂的情况,自身的工作流程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进行应对。要
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流
。
首先,在全面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一方面确定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流程及关键控制点,并制定具体的审计策略,明确测试步骤和样本量;另一方面根据风险等级的排序,针对排序优先的领域制定专项审计计划;
第二,依据上述审计规划实施具体的内部控制测试,通过穿行测试验证内控流程的设计有效性,通过控制测试验证内控流程的执行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出具阶段性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同时实施专项审计,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第三,必须强调的是所有审计结果都要在一定的期间内进行跟踪,以确保内控缺陷得到改进,重大审计发现得到管理层恰当的处理和解决
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要对传统审计方法熟练掌握之外,对一些新的审计方法必须要加以注意。很有可能这些技术和方法是破解我们目前审计难题的钥匙。
第一,是非现场审计。这可能大家不陌生。应该说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各有优缺点,审计人员关键是如何做到二者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尤其对于非现场审计,大家掌握的还不熟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审计效率。
第二,就是关于大数据应用。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将催生跨业务、跨产品、跨风险、跨区域的金融创新,使企业可以在更为广泛的地理区域和更多的业务领域进行经营,风险的关联性更强、表现形式更复杂,危害程度也随之加大;基于信息贯通的业务流程整合优化,改变了原有风险点的分布和表现形式;企业治理各方期望能随时获得有关企业经营状况的“全景式风险视图”。
所有这些变化,对内部审计的履职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企业信息化升级发展还将打破企业部门间信息壁垒,原有作业系统间存在的专业分割、标准不一、关联复杂、流程过长等问题能得到极大改善,这使得内部审计跨专业、跨部门的综合视角优势逐步丧失,确认职能被进一步削弱,如果不跟随这些变化作出相应改变,内部审计将面临“边缘化”的危险。因此,面对大数据时代下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要保有高度的危机意识、未雨绸缪,坚定走“信息化审计”发展的道路。
我想谈一谈关于运用哲学的思想,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工作需要技术和方法,更需要智慧和思想,内部审计工作更是如此。我国哲学思想与内部审计思想的融合,有益于深刻领悟内部审计的实质。有如下几点:
第一,做到“利物不争,上善若水”。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