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二五”电动汽车重点专项的结束年,也是“十三五”国家《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的启动年,可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承上启下的一年。这一年,摆脱对财政补贴的依赖,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在汽车产业大浪淘沙之际站稳脚跟,成为国内新能源车企的首要目标。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7)新闻发布会上,对2016年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进步表示了肯定:“从国内看情况来看,2016年可以称为电动汽车技术质量的提升年。”
2016年是纯电驱动技术转型的标志年
我国纯电驱动技术路线的确立是在2009年,2012年3月,科技部“十二五”《电动汽车科技发展规划》正式提出确立“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再次确认了这一战略。
纯电驱动真正实现产业化是2014年,而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才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欧阳明高表示,2015年电动汽车的发展是粗放式的,而从今年开始,发展逐渐趋于理性。
欧阳明高称,从全球范围看,2016年是纯电驱动技术转型的标志年。一方面,从市场角度看,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占比第一,销量超过50%以上,各国政府和企业都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率先发力的挑战。2016年,一些国际上的汽车厂商,例如大众、丰田等,都开始调整技术路线,向纯电驱动转型。另一方面,从学术和技术的层面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超出预期。从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真正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时间,还不到10年,可见其发展速度之迅猛。
欧阳明高表示,纯电驱动战略目标是通过纯电动的率先产业化,带动各种类型电动汽车的全面发展。事实上,我国率先发展纯电驱动汽车,带动了电池产业的发展达到世界前列,让电池产业规模及整个产业链完整度处于世界第一的水平。这样渐进的发展方式,避免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初期,跟国外厂家在传统车尤其在发动机以及发动机机电耦合装置等方面的直接竞争。欧阳明高称,发动机和变速器是我国汽车产业的弱项,有效的回避弱项竞争,有利于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到2020年之后,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能够全方位齐头并进、同步竞争。
“十三五”电动汽车发展的“三化”目标
欧阳明高表示,“十三五”的技术战略是纯电驱动技术升级战略,具体表现为“三化”: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
欧阳明高指出,在电动化方面,今后5年的目标是进一步让全新正向开发的电动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具备商业竞争力。所谓商业竞争力,就是电动汽车的性价比能与传统燃油车相抗衡。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也都在朝这一目标努力,如特斯拉Model3、通用Bolt,其发展目标都是续驶里程达到350公里左右,并具有性价比的电动轿车。要满足这两项要求,其动力电池的比能量就要大幅提高。欧阳明高称,下一步的电池比能量的目标是要达到300-350瓦时每公斤。
电动汽车长期发展技术路线图展望
欧阳明高在发布会上表示,从2015-2030的中长期尺度来看,“十三五”的“三化”要扩大到“六化”。
电动化与能源低碳化结合
欧阳明高指出,电动化与能源低碳化的结合,在充电领域也要变革。电动化和低碳化的结合将实现能源的双向流动,充电不仅仅是充电,电能既可以从电网到电动车,也可以从电动车到电网中。这就要求在充电技术上进行突破。
轻量化与制造生态化结合
轻量化涉及汽车的制造工艺,不仅仅是只把产品做轻。欧阳明高认为,轻量化注重的是电动汽车产业乃至整个汽车工业制造角度的大变革,与工信部推进的工业4.0智能制造专项紧密相关。下一步,可能是增材制造(三D打印)、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以生产柔性化、产品个性化、营销网络化、材料可循环为特征的生态制造。
智能化与互联化结合
欧阳明高表示,目前网联化主要体现在将手机的功能移植在汽车上,没有体现在汽车本身的控制上,例如GPS还没有融入到汽车的控制中。而未来智能网联的发展将实现通过网络控制,利用网络大数据进行整车的决策、推理。因此,未来汽车的发展将实现汽车的自动控制,并与网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所谓的智能网联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与汽车厂商进行合作,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欧阳明高认为,这种模式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因为智能汽车对软件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跨领域共同参与,各自负责自己更专业、擅长的工作,才能够通过开放的平台把整个资源整合起来。
文章转自:chinaev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