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公务员说公考
部委体制老司机出品,必属精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刑事实务  ·  ​DeepSeek很牛?能否给出疑难案件的定性? ·  2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习近平同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会谈 ·  3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这次机会,我会好好珍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公务员说公考

吃瓜

公务员说公考  · 公众号  ·  · 2024-05-26 23:10

正文

文/体制老司机
夏天来了,是吃瓜的好时节。
一次和一个领导吃饭聊天,随口拍个马屁说:你副厅这么多年了,早就应该提正厅了。
这位领导笑笑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没有种瓜,肯定就得不到瓜。
当时没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这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这句话蕴含着极其深刻的 因果逻辑和哲理
打个比方,有的人在网上搔首弄姿,拼命P图晒身材颜值,但找对象时,却希望找到一个不看外表,而是注重自己内心,负责任、全心全意爱自己的老实人。
种下的是“瓜”的种(因),却想收获“豆”的果,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再比如说,有的人想要快速得到提拔升迁,但干工作偷奸耍滑,推卸工作责任,还自命清高,不愿意去溜须拍马跪舔领导搞关系。
想要得到“豆”的果,却去种“瓜”的种(因),这也是不合逻辑的
这位领导所谓的“不种瓜”,意思就是他没有去站队、跑关系、送礼、表忠心、拍马屁,没有去按照体制内升官的那一套方式去做。
我们的每一个行为,每一种选择,都注定了一种对应的结果。同时,我们想要得到一种东西,就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行为和选择。
这是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道理。
因为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当下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解决的问题。
因为一种结果的产生,是无数“种子”(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种子”,会让我们预想的结果,产生天渊之别。
而且不同的“种子”(因)之间的作用方式,就像无数个分子的布朗运动一样,是极其复杂。
比如说,我就想赚钱,现在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赚钱,算是种下钱的“因”了吧,但并不意味着我真的能赚到钱。
因为可能我能力不够,虽然有行为(因),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或者我遇到了不好的形势,比如说刚开一家店,就遇到疫情。又或者我的合伙人是个不厚道的人,中饱私囊,坑了我。又或者正好一场火灾或水灾把给我们带来致命的损失。
所以, 一个结果的发生,是无数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准确全面地把握一件事情的因果逻辑,是非常困难的
比如说很多官员和情妇的下场,其实在他们做出选择的时候,就已经是种下了自我毁灭的种子,最后自然就会长出相应的瓜和豆了。
再比如说职业规划,预测未来的结果确实很困难,我们无法预知自己选择了进体制未来会不会成为大官,选择去大厂996会不会在35岁被淘汰,选择创业是亏得底裤都没有,还是会40岁财富自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当下的这个行为或者选择,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干预,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思维和方法:
在公务员面试中,分析综合分析题时,尤其是分析现象题时, 因果分析是最为根本的思维方式。
简单来说,看到一道现象题,第一个问题, 这种现象会导致一种什么结果。
第二个问题,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比如说这道面试真题:

现在存在一种“鞭打快牛”的现象,干得多、干得好的人,工作也越多,越是繁忙;而不干活、干不了活的人,工作也越少,越是清闲。对此,你怎么看?

基于因果分析的思维方法,首先得讲清楚“鞭打快牛”这种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其次再逐一分析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结果,我们想象那个场景,或者把自己代入“干得多”和“不干活”的人,很容易知道,这种现象会导致工作任务量分配不公平,能干愿意干的人感受到被不公平对待,积极性受挫;而干不了不想干的人,会变本加厉,更加消极躺平。
分析原因,我们可以想象一些自己在职场里遇到的类似场景,或者影视剧中类似的场景,很容易得出一些原因。比如说,奖励机制不合理不公平,很多人能干愿意干也得不到升职加薪,选择躺平;领导带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不足,不能有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被迫只能使用那些能干愿意干的人,而对不能干不愿意干的人,缺少提升其能力和激励其积极性的办法等等。
广告:

关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表达逻辑、答题框架,可参考老司机最新修订的公考面试真题解析 资料。此次修订,老司机对每一道题的审题、思考框架、每一个答题点的思维方法、论述表达的逻辑等等,都做了详细的注解说明 。资料的具体介绍,可参考下面的文章:

憋了小半年,老司机新出了一套公考面试资料

基层公务员到底有多惨?

需要的,通过下方二维码添加老司机微信,发红包(请勿转账),每本68元,留下姓名、地址和电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