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声明:
本文如果劝退了一批想去南方发家致富的北方人……我们概不负责~毕竟,致富道路千万条,能堵一条是一条。
在北方,冬天是烧起暖和的热炕,在家穿着短袖大裤衩;热了,去雪地里下盘象棋。
明明北方的雪更厚,冰碴子更多,可一到南方,就是感觉更冷!凭什么呀?
来来来,掌握几个
科学而实用的抗寒技巧
,能真正帮助你体面地走入这个凛冬!
我们常说的气温仅代表空气的温度,不是体感温度。而
风速
和
相对湿度
是影响体感温度的两个重要因素。
●
风速:
同样气温下,穿同样厚度的衣服,如果6级强风
(风速10m/s,大树枝可被摇动)
朝你迎面吹来,空气里再来点湿气,就像开启了“速冻模式”,你自然更容易感觉冷。
●
相对湿度:
研究表明,
湿度每增加10%,人的体感温度就会降低1℃
[1]
。所以,区别就在于北方“干冷”,而南方“湿冷”。
北方干燥,还得益于暖气把屋里烘干了,带走了一部分湿气。南方湿度大,衣服和被子比北方更潮,就算裹成粽子,还是冷得一批。
尤其是下雨的冬天,那点点细雨,就像一个个小刺刀,深深地扎进了你的骨髓血脉。
Ps: 南方的冬天也是分品种的。在长江流域和贵州等地,有些地方会下冻雨、小雪、路面结冰;
但是广东,一到冬天,还要防中暑!入冬十次,有九次启动失败,所以,你细品……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总结了一套适合南方人的御寒方法:
根据物理热传导原理,床是固体,导热效率比气体更高。当你躺在床上时,热量主要是被身体下方的床和地板吸走的,而不是你身体上方的空气。
所以,上面盖再厚的被子,都不如下面多垫一床毛毯隔热!
睡觉前洗个热水澡或者泡个热水脚
[4]
。因为血液循环加快,吸收了水的热量,赶紧钻进被子保温,全身都会暖暖哒~
穿一套舒服保暖的睡衣
。珊瑚绒面料的睡衣了解一下,比毛衣暖多了!
至于袜子,jio冷的穿着睡也无妨。一些“阻碍血液循环”的说法,其实并无科学依据,只要袜子不是裹得死紧死紧,基本没啥影响。
但洗完澡或泡脚后,要注意仔细擦干脚再穿袜子,避免真菌滋生、引起脚气。
女生可以重点关注男朋友以上部位,这些地方接近核心体温、是保暖圣地!
实在不能耐寒,就去北方吧……在哪里打工不是打工呢?
就着余温,早已练就了在“被窝穿衣神功”的南方人,试探了半小时,才鼓起勇气接受外面的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起床”这个动作曾对80%的南方人造成心灵创伤。
捂热水袋、垫电热毯都是“被窝内局部取暖法”。
要想早上不赖床,还得让被窝外也暖起来
。
国外研究发现,合适的卧室睡眠温度约为19℃,偏离该温度时,人的不舒适感会增强
[2]
。
●
起床困难户可尝试开空调
。开20℃就够够的了,开空调除了解“冻”,还
除湿
。因为南方
(尤其沿海城市)
祛湿可能比制暖更重要。
(但北方,因为屋内暖气的使用会加重空气干燥,而某些病毒在干燥的状态下可能更容易繁殖和传播。所以,北方的室内反而需要适当加湿。)
●
使用小型电暖气或暖风机
:胜在方便,小范围加热能力强。家里有矿的,也可以考虑买油汀取暖器来续命,在功率足够大的情况下,还能带给你北方暖气的热身体验。
抖,是真的有效。当人体感受到冷刺激时,骨骼肌就会战栗产热,浑身的肌肉开始抖起来。不过,为了形象和体力考虑,一直抖也并非良策啊。
虽然胖人脂肪多、隔热更好
[5]
,但和体重正常的人相比,核心体温没有明显差异
[6]
。在体表温度方面,不同的研究结果比较矛盾
[7]
。
另外,胖人出现“寒战反应”
(冷到开始发抖)
的环境温度和普通人非常接近
[5]
。
所以,胖子充其量是个“保温杯”,并不是“暖宝宝”。
(可别拿胖人和北极熊、企鹅类比。它们耐寒是因为有大量棕色脂肪,但人类的这种脂肪占比很少!)
但是研究发现,从“怕冷”的主观敏感度来说,瘦人的确比胖人更容易“手脚冰凉”
[7]
。尤其是年轻苗条的女性反应最强烈,而老年肥胖男性最少有这种感觉。
要想让自己变得耐寒,最健康的方法还是
坚持锻炼肌肉
,让你机体的基础代谢率提高,产热效率提高、加速血液循环,为四肢带去更多的热量。
很多女生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解决办法同上。当然,也可以借助电暖袋、暖贴。
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回到室内就可以回血了;
而南方的冷是720°无死角魔法攻击,到底怎么穿衣打扮才能抵御这湿冷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