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奇霖宏观
宏观研究、资产配置、资管同业、金融战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奇霖宏观

8月金融数据的四个特征

奇霖宏观  · 公众号  ·  · 2024-09-14 15:3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红塔证券宏观研究员    杨欣

(微信 yaxi_yx_



8月份,社融存量增速为8.1%,较上月下滑0.1个百分点。当月社融新增3万亿元,同比少增981亿元。各分项中,政府债券同比明显多增,其余项目大多同比少增。数据具体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政府债券提速发行,继续对社融增速形成有力支撑。
政府债券融资当月新增1.6万亿元,同比多增4371亿元。
分结构来看,一般国债和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据万得统计,8月份国债净融资10222亿元,其中特别国债净融资1690亿元;地方政府债净融资8193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净融资5950亿元。
第二,信贷投放延续偏弱,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均存在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
投放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新增约1万亿元,同比少增2971亿元。其中,居民贷款新增1900亿元,同比少增2022亿元,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少增1604和402亿元。
企业贷款新增8400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占比超过一半,新增了5451亿元。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少增1499和1544亿元。
一方面,当前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深化时期,尽管高新制造业等新兴行业在信用扩张方面有所作为,但这并不能完全抵消在“去地产化”过程中房地产行业面临的信用紧缩、在债务化解背景下城投平台面临的信用扩张受限的影响。
据人民银行公布[1],8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4%。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2%。“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4%。
此外,金融统计数据“挤水分”、信贷均衡投放等因素,也推动今年信贷增速放缓。
另一方面,目前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都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由于对就业及未来收入的预期待改善,叠加财富效应减退的影响,居民谨慎消费,银行零售信贷的投放也随之降价缩量。从多家银行半年报来看,上半年个人贷款的不良率多有不同幅度上涨,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居民部门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居民消费疲软的影响进一步向生产端传导。内需方面的企业受影响较明显,可以看到8月份内需相关的大宗商品价格尤其低迷,对企业盈利增长形成压制,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融资扩产意愿。建筑业PMI的持续回落,也对应着基建与房建相关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偏弱。

第三,城投债发行承压与债市波动共同导致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下滑。
企业债券融资新增1692亿元,同比少增1096亿元。主要还是受到了城投债融资承压的拖累。据万得统计,城投债融资同比少增2449亿元,产业债净融资同比多增1608亿元。
不过,8月份债市明显波动,信用债收益率波动从二级市场传导至一级市场,导致信用债发行成本大幅提升,也使得多只债券宣布取消或延迟发行。据万得统计,取消及延迟发行的信用债只数有56只,规模合计约443亿元。
在监管从严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权益市场融资活动持续表现出较为冷淡的态势。8月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新增131亿元,同比少增905亿元。
低基数影响下,信托贷款同比多增705亿元,对社融增速形成了一定支撑,不过单月新增规模还是偏小,为484亿元。
据用益信托统计[2],除金融领域外,其他各投向领域的非标信托产品成立规模均明显减少。8月投向金融领域的产品成立规模100.44亿元,环比增加175.53%;房地产类信托产品的成立规模为0.60亿元,环比减少2.76亿元;基础产业信托成立规模179.90亿元,环比减少17.38%;工商企业类信托成立规模36.88亿元,环比下降61.33%。
第四,M2增速与上月持平,但M1增速再创新低。
M2余额的同比增速为6.3%,与上月持平。从存款端来看,支撑M2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债券加快发行,导致财政存款增加,8月份同比多增了5675亿元。然而,企业和居民部门的存款分别同比减少了5390亿元和777亿元。 这一方面是因为信贷扩张速度放缓,导致货币的派生能力相应减弱;
另一方面可能是存款“脱媒”现象的持续影响。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新增1.36万亿元。尽管8月份债券市场的调整导致理财和资管产品的净值大幅波动,存续规模小幅下降,但由于7月至8月多家银行集中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并且叫停了“手工补息”,理财和资管产品的收益率相比存款利率仍然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存款“脱媒”的现象可能会继续存在。
M1余额的同比增速为-7.3%,降幅较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继续创新低。M2与M1的剪刀差也进一步走扩至13.6%,反映出实体经济活力不振,资金活化效率低的特征。
最后进行一个总结:本次的金融数据继续反映出实体经济部门有效需求不足,导致融资需求低迷、资金活化效率不足的特征。 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信心不足,以及对可能的增量政策如降息降准等的期待反映到资本市场上,就是近期国债收益率屡创新低。不过, 积极的信号是,随着政府债券发行的加快,财政政策已经开始加速发力。
金融数据公布后,人民银行及时发布了官方解读。在谈到未来的政策考虑和举措时,人民银行强调“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大调控力度,加快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手推出一些增量政策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消费融资需求”。
这表明人民银行已经充分认识到实体经济部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以及这一问题对物价低迷可能造成的影响。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不断升温的背景下,我国宏观政策面临的外部制约将减少,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或仍有进一步的调整空间。



[1] https://mp.weixin.qq.com/s/Wr9di1YGadd0Xn7oCPcASg
[2] 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NzEwNTM1OQ==&mid=2651620069&idx=2&sn=3dff089643cb6a2557f90399bffabfc9&chksm=f1cf12b6f16dd7188fccf21f04c5adfb9347a0998f9dfc5f01703d9469801773d7a7dbcc1472&mpshare=1&scene=1&srcid=0911IYjskwgT5C08cJFgMlOx&sharer_shareinfo=15efa921f85aa860b76cdd225fb513e7&sharer_shareinfo_first=15efa921f85aa860b76cdd225fb513e7&version=4.1.28.6010&platform=win&nwr_flag=1#wechat_redirect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