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司法部
司法部新闻宣传、服务群众的平台,及时发布司法行政权威信息,解读重大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提供政务服务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司法部

重庆市司法局:AI赋能 提升调解服务能力

司法部  · 公众号  ·  · 2025-02-17 15:00

正文

当前,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迅速发展,对现代城市治理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重庆市司法局聚焦调解“数智化”建设,集成打造“信息汇聚流转、案件派发办理、质量过程监管、监测分析预警”的数字化应用场景,通过AI赋能,不断提升调解服务能力,进一步凝聚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强大合力。

优化体系

注重资源统筹和质效评价

图片

▲重庆市司法局在2024AI+数字笔迹创新应用发展论坛上分享经验

建立资源统筹体系

升级“重庆调解在线”应用,统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解纷资源,将调解线上管理范围从人民调解扩大到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领域,规范建立在线申请、审批管理等制度机制,健全完善调解组织和人员名册管理制度。

建立行政调解组织设立备案、人员管理、案件管理等功能模块,以及商事调解组织成立、变更、人员管理、注销登记、年度检查等功能模块。截至目前,应用已入驻调解组织13187个,其中镇街调委会1031个、村居调委会11245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911个;入驻调解员67230名,其中专职调解员5127名、兼职调解员 62103名。

建立质效评价体系

一是设立城市运行体征指标。将调解案件总数年均50万件、调解成功率≥98.5%、调解协议履行率≥94%等作为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以下简称三级治理中心)调解业务运行体征指标。二是设定调解业务核心绩效指标。将调解协议履行率≥94%作为核心KPI,基层调解率≥82%、数据归集率≥35%、三调对接占比≥15%等三个指标作为一般KPI,综合评价调解质效。2024年,全市调解矛盾纠纷54.1万件,同比上升42.84%。核心KPI达94.95%,同比上升2.72%;村居镇街基层调解率、数据归集率、三调对接占比一般KPI分别为83.68%、40.39%、21.21%,同比分别上升 0.72%、10.29%、45.20%。

优化流程

提升解纷效率

图片

▲“重庆调解在线”应用平台

升级纠纷获取流程

一是升级线上外部渠道。在重庆市三级治理中心、基层智治平台等新增应用,承接“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民呼我为”等平台分流转办的适调纠纷。二是升级线上内生渠道。优化承接12348重庆法律服务网、“掌上复议”等司法行政内部应用分流转办的适调纠纷。三是升级多跨协作渠道。接收法院、公安、信访等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部门委托移送的适调矛盾纠纷。

升级案件办理流程

一是法条查询由翻书上网向AI智能转变。调解员可以就某部法律实现精准查询,也可以通过关键词快速检索出相关条款,并支持提供类案的法律条文智能推荐,一改过去翻书上网查法条的困境。二是咨询意见由人工咨询向AI智能获取转变。纠纷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员的引导下,按照导航提示语音录入案件事实,完成人机交互,一键生成法律咨询意见书。三是法律文书由手写笔录向语音转写转变。此前调解员办理调解案件,一直都是手写笔录形成法律文书,现在的应用增加了语音转写功能,重庆本地话自动转写识别率达98%,且能提供20人同时在线分角色语音转写,极大提高了调解办案效率。四是司法确认由线下提交向线上申请转变。此前司法确认由调委会提交纸质文书,现在的应用与法院审判管理系统全线贯通,实现线上申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让数据“多跑路”。五是司法确认由事后录入向同步实时转变。此前调解员办理调解案件,一直是调解结束后再整理调解卷宗等资料,事后录入系统,现在的应用移动端适应快捷高效纠纷处置,调解过程中就能生成相应的调解文书,同步调用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生成调解协议书及对应二维码,扫码即可保存。六是调解档案由人工送审向线上审核转变。此前村居、镇街和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定期要将调解卷宗送区县司法局复审通过后确定案件补贴,现在的应用已实现调委会线上提交司法所初审、司法局复审,一改过去案卷送审靠腿跑的困境,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

升级风险预警流程

一是风险预警到基层。将同一人某周期内多次提交调解申请的情况,经研判后推送至所在镇街、村居,提请司法所或调委会跟进做好相关工作。二是风险预警到部门。将同一时段某类纠纷同比上升排名全市前5名的情况,经研判后提请区县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镇街政府跟进做好风险防控。三是风险预警到中台。将同一人同一时期同时申请调解、诉讼、仲裁、行政复议、劳动人事仲裁等情况,经研判后推送至三级治理中心和基层智治平台,预警防范可能引发的“民转刑”“民转群”等风险。

优化机制

形成纠纷解决闭环

图片

▲重庆市江北区司法局召开“重庆调解在线”专题培训会

构建多跨协同机制

一是多跨建制度。协同法院、公安、民政、市场监管、农业农村、金融、妇联、工商联、工会等部门,先后制定出台婚姻家庭、劳动争议、金融、商会、消费、知识产权、行政复议、农村土地承包及经营权流转等纠纷调解对接的指导意见14份。二是多跨汇资源。对医疗、物业等行业专业领域纠纷,调解组织协同卫生健康、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专家提供专家咨询意见;对重大、疑难纠纷,调解组织将邀请律师、镇街村居负责人、法律顾问等力量共同参与调解。三是多跨防风险。将调解服务和AI预警的风险问题推送至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镇街,共同做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重大风险防控处置。

完善等级评定机制

迭代《重庆市调解组织星级评定办法》《重庆市调解员等级评定办法》,将调解组织分为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5个等级,将纳入司法行政机关名册管理的专兼职调解员评定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调解员四个等级。对口头、简单、一般、重大、疑难等案件分别赋予一定分值,通过应用自动抓取、计算、筛选,获取同一时段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调解得分值,并为调解组织、调解员精准画像、评价,通过应用自动计算筛选出“星级调委会”和相应等级调解员,通过“驾驶舱”一屏显示画像排名。

革新闭环防控机制

一是强化排查研判。多维度综合研判确立矛盾纠纷风险等级;无遗漏全面排查,全面掌握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清单管理压实责任,对存在“民转刑”“民转群”风险的调解案件,应用自动定期打表评价,推动案结事了人和。二是强化联防联控。多跨协同“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民呼我为”的数字应用,对回访过程中发现存在“民转刑”“民转群”等风险,及时报告属地党委、政府采取化解稳控措施;发挥专业优势,对容易走极端的当事人,及时引入心理咨询等专业力量进行危机干预;动员社会力量,运用亲情、友情、族情等加强劝解引导,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工作合力。三是强化跟踪回访。对治安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婚姻家庭、邻里等容易激化、长期反复的重点区域,以及物业管理、劳动争议等涉案金额较大、人数较多的重点领域等矛盾纠纷调解情况,应用自动抓取并提示调解员进行跟踪回访。


图片

文章来源丨 《人民调解》杂志2025年第1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