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读书的人,一种是会读书的人。
读书的人,到处找人要书单,抱起书来从头读到尾,花了不少时间,但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对自己的生活也鲜有帮助。
会读书的人,运筹帷幄,宠辱不惊,有自己的节奏和方法论,能够在书中汲取到养分让自己加速成长。
下面十点君给大家介绍三种读书达人的阅读方法。
“五马分尸”读书法
李敖是台湾著名的思想家,作家,近代史学者。他的读书的方式可谓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读书的过程把书给分尸掉,就是切开了。
1.把需要的地方切下来。这一页需要,这一段需要,就把它按类别分开来。那背面有用怎么办呢?他把书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整理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分类留存。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分尸掉了。
2.切下的残页分类留存。切下来的部分,李敖用很多自己做的夹子,夹子写上字,把资料全部分类。一本书看完以后,全部进入夹子里面。李敖可以分出几千个类来,分得很细。好比说按照图书馆的分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
3.形成自己专属资料库。所有在夹子里的残页,都是对他自己最有启发的知识。李敖把他们按自己的排序规则放起来,做成自己的知识图书馆。以后遇到学术上有疑问的点,直接在自己的图书馆中检索。
李敖看完一本书之后,书要被大卸八块,五马分尸。他长期用这种奇葩的方式读书,使他能够博古通今,学识渊博。因此,他才敢说出那句话: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对李敖来说,把一本书看的粉身碎骨,分类典藏,是最适合他的读书方法。
“缝缝补补”读书法
著名旅美作家严歌苓,她说30年来,每天坐在书桌前读书写作六七个小时,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
这样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十分清苦,甚至近乎折磨,可严歌苓却说自己很喜欢这样的状态,和书籍交互的时候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这让她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是有浓度的,有一种比较有凝聚力的精神。她反而讨厌长久的放假状态,让人变得懒散,脑子也会逐渐不那么爱思考。
严歌苓说:我并没什么特别的读书方法,只是老老实实的读,读得多了,自己就知道怎么读了。就像学游泳一样,总是问别人那种姿势游得快,但自己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
1.选适合自己的书。严歌苓从来不去要书单,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类型的书,按自己的需求选书,读书,并且有自己的阅读目标和读书日记。
2.写读书日记。严歌苓的读书日记里详细记录着每天自己读了哪些书的哪几页,对书里的哪些内容有所感悟,然后记下自己的思考产出。
3.将书中知识内化。严歌苓把每本书都融合在自己的阅读体系当中,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加以运用,转化为自己的作品,让每本读过的书都离不开自己。
一般人一本书拿起来看完以后,再看第二本书时,第一本书就离他远了一点;看到第三本书的时候,第一本、第二本离他又远了一点;到了第十本书,第一本书已经离他十万八千里了。严歌苓通过“缝缝补补”的读书方法,完美的避开了读完忘完这个坑。
严歌苓透漏,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金陵十三钗》,一部分的灵感就来源于蒋公毂的《陷京三月记》和张纯如的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严歌苓用边读书边创作的形式,将在书中所读和生活所感,巧妙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她通过这种方式,创作出了50余个作品,其中有近10部被知名导演翻拍成电影电视剧,不乏像《金陵十三钗》《陆犯焉识》等脍炙人口的题材,自己也成为现代当红作家。
对严歌苓来说,写读书日记,然后融会贯通,是最适合她的阅读方式。
“知行合一”读书法
还有一位号称读书怪咖的牛人,李源。他硕士毕业于人民大学,是知名自媒体罗辑思维的内容策划人,初中读完《二十四史》,高中读书破万卷。
李源的阅读天赋惊人:半小时内可以精读一本小说,关上书本,还能准确复述十之八九。
尽信书不如无书,李源不拘泥于阅读本身,他更看重的是从阅读到践行的过程。
李源曾坦言自己的读书方法:
1.不从头读到尾。大多数时候,李源读书不会从头到尾地看,而是从整体看局部,注重提炼拆解重点。他认为一本书的目录是最重要的,读书之前,先仔细看目录,然后根据目录挑着先读最感兴趣的部分。
2.对不同书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虽然李源读书很快,但他从不可刻意追求量和速度,反而坚定相信,读书是为了吸取高人的经验,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他会用半个小时时间读完一本小说,也会用两个月死磕一本《穷查理宝典》。
3.践行为王。李源认为,读书最终的目的在于将读过的书化为己用,将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好,才是根本。他认为,看书容易,提炼方法难。要把背后复杂多元的心得和方法看明白,转化成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可用的做事方法,可就难了。
李源认为读书都是一阅读、二思考、三实践的过程。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读;不是用“大脑”去认知,而是用“身体”去实践。路不在书中,路在行动的脚下。
据李源透漏,他以前是一个有选择恐惧症的人,面对“中午吃什么?”这样的问题,李源都会纠结好久。自己的时间被工作生活中乱七八糟的事填满,作息习惯严重不规律,同样的,不爱得罪人的鸽派性格,也曾让他吃了不少苦头。
不过李源的读书方法让他很善于从读过的书里,学到能够模仿践行的事情。他从拿破仑身上读到快速决断,从柳比歇夫身上学会时间规划,从乔布斯身上读出了在某些事情上强硬不妥协的性格。
他将世界上最牛的人的做事习惯和思维方式拿来已用,完美的解决了自己生活中的困扰。
对李源来说,读书并践行是他推崇的阅读信条。
成功不可复制,但可以借鉴。以上三个都是会读书的人,十点君和大家总结一下。
一、阅读,摘记,形成自己专属的资料库
每每读到尽兴之处,不仅仅是画线标记,要顺手摘记下来,形成自己的资料库,方便以后查阅记忆。
二、将新学到的知识与现有知识体系相融合
我们以前常说,读书之后忘掉是正常的,因为已经把知识内化成能力了。在我看来,记不清书中每个字不要紧,可是如果连书里说了什么也不记得,又何谈内化呢?
因此,在阅读的时候,将新学到的知识,“缝缝补补”地黏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并且记录自己当下的思考。使过去读过的书为将来获取新的知识提供帮助。
三、学以致用,践行为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不能做一个只会读,不践行的老学究。阅读的目的是要让我们当下变的更好,让自己的生活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读好书,再精读,又摘记,又人物测序,便会明了,读书的精华是自我提升。按书中的理念去践行,去改变,去发现更大的世界,生活便更有动力,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数。读书过程中不要怕走弯路,犯错误。只要自己能及时反馈,试错改进,总有一天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还有那些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心得呢,欢迎分享到留言区,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