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个未来事件,当它和神的知识相关联时,是必然的;而当它被按自身本质进行思考时,又好像是绝对自由的。
——波爱修斯《哲学的慰藉》
矛盾的产生
在《哲学的慰藉》第五卷,波爱修斯讨论了预知和自由意志的关系。首先,他用对“偶然事件”的定义来解释“预知”。他认为,偶然事件不是一个无因而起的随机性事件,而是非预期事件。“非预期”是对“人”来说的,即事情没有按照事先的意图发展;对上帝来说,“偶然性”是不存在的,因为“令诸多原因集中发挥作用的是这样一种秩序,它伴随这必然的联系,有因为
它源自神佑,所以每件事情都各得其所,各适其时
。”所有的“偶然事件”都处在环环相扣的必然性联系中,这种必然性就是上帝的预知。
同时,波爱修斯认为人有自由意志。他对自由意志的定义是“凡是生来就能够运用理性的人,也都有用以决断事情的判断能力”。
有理智的人就有自由意志;
在后文,波爱修斯又从结果上论证——如果“不存在自由或自愿的作为,那么按其作为来惩恶扬善也就徒劳无益了。”,所以人必然有自由意志。
人通过一瞬的自由意志作出决策的过程是复杂而随机的(可能选A也可能选B)。但自由意志所决定的结果对上帝来说是确定性的知识(一定会选A),甚至在我们作出决断之前,上帝就已经知道了我们的选择(一定会选A)。那么既然结果都是确定好的,不管我们运用自由意志经历了多少次的挣扎,结果都是徒劳,或者说殊途同归。在自由意志的可能性和上帝预知的必然性之间,矛盾产生了。
所以,它应该被叫做‘神佑’(providentia)而非‘先见’(praevidentia)。
——波爱修斯《哲学的慰藉》
上帝的“超时间”
波爱修斯在《哲学的慰藉》中试图通过解释上帝“预知”的含义消解自由意志与上帝预知间的矛盾。他认为认识主体“认识事物,不是根据事物自身的力量,而是借助认识者的能力”。 在承认人有感觉、想象、理性等认识能力时,波爱修斯构想上帝认识能力是
“超时间”的“预知”
。“这种预知是无限而又单纯的最高知识,不是意见”。
人类处在时间之流中——“所有暂时的东西,都处于当前、告别过去并且走向未来” 。我必然先经历原因,后经历结果,而过去就此逝去,未来不可捉摸。而上帝的永恒与无限不是说上帝享有足够长的时间,而是上帝的世界根本没有时间之流,没有“时间”这一界限——它“既不缺少未来的东西,也没丧失过去的东西” 。也就是说
所有的对于人类来说的过去、现在、未来对上帝来说都是在场性,都是此在(Dasein)
。
我们可以用二维世界和三维世界的差异来解释波爱修斯所说的上帝的“超时间”(如下图1,图2)。
图1 (时间之流)
图2(永恒世界)
图1:假设人类的世界是一个二维平面,每一个事件是平面上的一个点。我们从经历点A开始,经历无数个点后到达B点。我们正在经历的都只能是一个点,无数个点构成的线是我们所处的时间之流。
图2:对于上帝来说,我们从A经历无数个点达到B的过程就是此时此刻存在于三维空间的一条线。上帝同时经历A和B。
因为上帝具有这样一种超时间的认识能力,所以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上帝来说都是确定的知识,这就是上帝的“预知”。“预知”这个词就是对于人来说的,是人可理解的语词,因为好像是上帝预先知道了还未发生的事;事实上,对上帝来说,根本没有“预知 ”,只有“知”,因为对上帝来说一切都是“此在”。“所以,它应该被叫做
‘神佑’(providentia)
而非
‘先见’(praevidentia)
”
“Time is an illusion. It’s how we perceive the fourth dimension.”
——美剧《神盾局特工》
时间是幻象
对于这种超时空的预见,漫威剧集《神盾局特工》中特工菲兹作出了更为直观的解释。神盾局特工Daizy在与异人Charles身体接触后看到了未来的事件,这些事件指向一个人的死亡。特工们正在在讨论能否靠人的自由意志去改变他们预见到的一个人的死亡。
菲兹作出的结论是
“If you saw the future, then that’s the future.”
当人类偶然瞥见了四维时空中的确定事件,这就意味着这个事件是必然发生的。无论在有时间性的三维时空中人类试图凭借自由意志作出怎样的努力,仍然无法逆转这个必然的最终结果。
但在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原因里面,我们的自由意志还有余地吗?难道这个命运之链,将人类的心灵也约束住了吗?
——波爱修斯《哲学的慰藉》
自由意志是幻象?
由于认识能力和所处维度的不同,对人来说没有发生的未来事件对神来说就是确定的知识。这种理解是否可以真正消解预知的必然性和自由意志间的矛盾?
波爱修斯认为“因此神所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必然会发生,但同时它们确实也出于自由意志。”因为
“神的预知没有对万物的固有本性进行改变”
。就事件的发生来说,人的自由意志是唯一的原因。上帝没有对此进行干预。而以上帝的认识能力,上帝知道了这一切必然发生。“神的洞悉之眼从不干涉眼前的事物而只是观照它们。”波爱修斯认为,在这种意义上预知和自由意志间的矛盾消解了。
“神的旁观”给人的自由意志留足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