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WTT修改赛事规定! ·  20 小时前  
新华社  ·  这些神话,为何不断创造“神话”? ·  2 天前  
新华社  ·  初步核查29人失联,救援最新情况→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静夜思 | 总有一天,我们要接受孩子只是个普通人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15 20:55

正文


0 1


有一个场景,多年来一直记忆深刻。


儿子上小学那年,因为年龄不够,所以托了个熟人,去学校找校长通融。


没想到,在校长室,碰到了很多和我们一样的家长。


校长当然是不答应让孩子早上学的,但家长们都不依不饶,让孩子在校长面前各显神通:有的让孩子当场给校长背古诗,有的现场出题让孩子算算术……


总之,家长们想向校长强调, 我家的孩子不是普通人,就应该提前上学,如果像其他孩子一样的年龄入学,简直就是浪费光阴,扼制天才。



0 2


说实话,当时我心里对其他家长的表现颇不以为然。


因为他们孩子的那些小伎俩,我家孩子早就会了啊!


我心里琢磨,他们比我家的孩子差远了 !(相信在现场的每一位家长都是这么想的,呵呵)


当时的入学规定还没有现在这么严格,最后在家长的软磨硬泡之下,所有孩子都上了一年级。


不知道后来其他孩子发展如何,反正我家孩子并没有像自己预想的那样,成为天才。


在以后的求学之路上,他曾经做过小池塘里的大鱼,也做过大池塘里的小鱼, 终于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真正天赋异秉者只是凤毛麟角 。而且,并不属于自己。



0 3


有人说得好,中国家长和西方家长相比最大不同点,就是我们无法接受我们的孩子将来可能是一个普通人。


但是,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普通人,这就是现实。


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大多数家长都是怀是孩子不考双百誓不罢休的心态天天接送孩子上下学。


我们这时候全然忘了,自己两口子上学的时候,成绩都是不上不下,彻头彻尾就是普通人一个。


既然如此,我们凭什么就要求,生出来个孩子就聪明绝顶,就一定要高人一头呢!



0 4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这样望子成龙、愿女成凤的心理我们都能理解。


但美好的愿望是一回事,骨感的现实是另一回事。


“幼有神童之誉,少怀大志,长而无闻,终与草木同朽”,这是很多人的成长历程,也是很多家长培养孩子的历程。


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普通,这本身就是很多普通人的普通想法。


残忍一点说,有时候,正是因为我们普通,所以才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然后,等孩子慢慢长大,一次次希望变成失望,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孩子原来和自己当年一样。




0 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新华社  ·  WTT修改赛事规定!
20 小时前
高禾投资GHICapital  ·  邀请你加入群聊
7 年前
全球顶尖视觉  ·  最美是光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