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师薪酬.
主要从医疗业务、科研学术及教学工作三个方面考核,主治医师的变动薪酬有三部分组成:
收入积分、年资积分、科内积分
.
收入积分
依当月个人诊疗收入占该科总诊疗收入的比例分配;
年资积分
依主治医师年资及职位设定:下限21分(为年资1年或备任级),上限53分(教授级或年资25年以上);
科内积分
依学术研究与论文发表、医疗创新及科主任评核(行政职务及对科贡献、研究及教学、医疗质量).
收入积分
主要指医师费(PF),目前是按工作量来计算PF:
①门急诊诊疗费x50%;
②住院诊疗费x50%;
③外科手术:手术费x40%;
④麻醉:麻醉费x33%;
⑤检査与治疗:侵袭性检查(医师操作与判读):收费金额x35%;
非侵袭性检查(医师操作与判读):收费金额x25%;
非侵袭性检查(医师只负责报告判读):收费金额x15%;
非侵袭性检查(医师只负责教学与督导):收费金额x5%;
X光检查:收费金额x20%.
为避免医师无限制诊治病患,维护医疗服务质量,
对PF设定最高限额(最高限额=年资积分(21-53)x每点10000元),
超过部分依超限分配率(40%~85%)计算可再分配的数据,
其余未分配部分则累积保留成立
超限基金用于供全体主治医师出国进修和参加国际性医学会议.
据医院介绍,
主治医师收入一般约为员工平均收入的4倍
,台湾地区社平收入的7倍.
员工薪酬除了正常的月收入外,一般有年终奖,相当于2个月薪酬水平(即一年14月薪),
行政和临床的高管人员还有主管奖励
,根据个人及所在机构工作目标达标情况、管理质量(有无差错)等情况综合考核发放,以定性指标为多,这中间院长有5%的直接评核权.
台湾地区的收费项目为台湾版RBRVS,
其如何转换成医师绩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对于一些医院的判读费一刀切直接定比例,
台湾地区的算法相对更为细致。【且收入水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