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萃
艺术,懂一点挺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章算法  ·  一年被裁两次,一个底层码农的大落大起 ·  昨天  
九章算法  ·  Meta学神刷题奥义!《LeetCode通关 ... ·  3 天前  
算法爱好者  ·  成人玩偶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萃

他用一生奔波,还我们世代荣光——纪念敬爱的周总理

艺萃  · 简书  ·  · 2018-01-09 09:10

正文

1976年的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人们抬着周总理画像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穿过十里长街……

新华社资料

萃花记忆里的周总理,是课本上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工作一丝不苟的周总理。

《一夜的工作》插图

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的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我叫你。”                                                                                                       ——选自《一夜的工作》

虽然小学的那篇课文没有告诉我们,那一晚总理在批阅什么稿件。但萃花相信:对文物的保护绝对是重要的一部分。

要除掉的是封建思想

拿世界文化遗产——故宫来说:1948年,解放军包围北平,国民党守军在故宫周围建起了防御工事,周总理担心交战会损害到故宫,在他的建议下,毛主席 起草了保护故宫的电报 发到前线。

总理还多次 跟前线指挥林彪通电话 ,要求他们特别注意保护故宫,他的工作甚至细致到, 请梁思成在地图上标出故宫所在位置,并印在战士手册上

故宫在战争中受到了周总理的保护,但是不久后,新中国成立,要重点建设首都北京,一些老干部看到故宫容易触景生情,想起在旧中国统治下的穷人受苦受难,于是在制定建设规划时, 提议拆除故宫!

而周总理则认为要除掉封建思想,最根本的是人民思想上的进步,不是拆除一座宫殿。故宫是古代建筑的典范,应当予以保留。

于是,拆除故宫的决议被否定了。世界现存最宏大、最完整的古宫殿建筑群得以保存下来,与周总理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除了保护声名在外的故宫,周总理还曾致力于保护颐和园的牌楼,重修了清代规模最大的王爷住宅——恭王府,又将府里康熙题的“福”命名为“天下第一福”。在1969年,他还拨款13万元,维修山东曲阜的孔庙大成殿,保护了“世界三大圣城”之一的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如果不是周总理力主保住故宫和其他古建筑,恐怕如今的明清史料只剩一堆冷冰冰的文字吧……

国家的不能流落海外

古人留给我们的除了古迹,还有珍贵的书画,这些也都在周总理的文物保护工作之内。比如我们在故宫看到的中国传世名画,唐代韩滉的唯一传世之作《五牛图》。

唐 韩滉《五牛图》

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这幅画被掠走。直到1950年初,一位华侨给周总理写信,说一个收藏者打算出手《五牛图》,他希望中央政府买回这幅画,以阻止中国绘画珍品流失海外。

周总理当即给文化部作出三条指示:

一、派专家赴港鉴定,确定真伪,如系真品,立即购买;

二、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安全;

三、文物运回后,交给收藏条件好的单位妥善保管。

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到了香港,鉴定《五牛图》是真迹后,专家和出售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币买下。

晋代 王献之《中秋帖》

像这样经由周总理,回到祖国怀抱的国宝级文物不胜枚举。解放前,大量文物因为战乱流落各地,周总理在国家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咬咬牙 成立文物收购小组 ,秘密收购文物,收回的文物中最著名的包括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东晋 王珣《伯远帖》

此外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董源的《潇湘图》、宋徽宗(赵佶)的《祥龙石图》、马远的《踏歌图》、李唐的《采薇图》、吴镇的《渔父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40余件书画作品。

敦煌石窟是国之瑰宝

在书画、古建之外,周总理涉足最多的,是佛教艺术的保护。说起佛教艺术,大家最先想到是敦煌石窟。以常书鸿为首的敦煌守护人曾感慨道:“是新中国挽救了敦煌莫高窟的命运”,而周总理又是他们着重要感谢的人。

国民党建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却几乎不拨经费,1945年,常书鸿为了催取经费前往国民党陪都重庆,此行不但没拿到经费,国民党单方面还宣布 要撤销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常书鸿和工作人员为了抗议国民党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把从敦煌带来的临摹壁画放到中苏友好协会中展出,向社会呼吁帮助。恰巧,周总理一行人看到了,周总理了解了他们在敦煌的工作情况后,对研究和保护敦煌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并称“ 敦煌是国之瑰宝,应好好加以保护 。”

周总理这么说,绝不只是随口说说,在这之后,敦煌保护工作成了他的心头病。1951年他 拨专款, 修复了敦煌5座岌岌可危的唐宋时期木结构窟檐,改善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问题。

1962年国家拨巨款,开始第一次对敦煌石窟进行 全面的维修加固工程 。而当时,我们国家当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但周总理担心的是 :敦煌保护不好,无法向后世交代。

在敦煌石窟之外,周总理在1973年9月走访了大同云冈石窟,要求把修复工作进度加快,在三年内让大家看到宏伟的云冈石窟。紧接着又在十月,总理视察龙门石窟时,发现了一些佛像和洞窟有破损,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列出修缮计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