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是那位她和所有弟子心心念念记挂着的上师。
上师拿起了手中的八吉祥红伞,加持她,
然后微笑着鼓励:
“弟子,慢慢来……”
是一个晴朗的3月的早晨。
她一直记得进机舱前,偶一回首,
一轮朝阳冉冉升起,温暖的红色记忆入心。
当时,她并不懂得:
一切显现,都来源于上师三宝的加持。
去的途中,一切都很顺利。
见到了上师,离得那么近,
上师的笑容那般温暖、畅爽。
上师问她:
“弟子,你有什么心愿?
”
她却突然局促起来,
她已经如愿拜见了上师……
似乎,心愿已然满足。
和师兄们一起跪在上师身旁,这种感受好奇特。
上师和大家聊着天,说着,笑着。
她的心,欢喜着。
看见上师在喝保温杯里的水。
她想给上师添水。
上师毫不迟疑地把杯子递给她,脸上是笑容。
她满心欢喜,去到饮水机旁边,
才发现保温杯的水其实很满。
当时,她并不懂得:
这,是圣者对众生细致周到的关爱。
随业力牵引,漂泊于轮回。
等到再次想要拜见上师的时候,已去经年。
2016年的秋天,她参加了学堂的学习。
报名时,一贯细心的她,却留错了自己的微信号。
发心师兄费尽周折才算联系上她。
微信那头,
师兄说:
“多亏上师的加持啊,上师老人家的大手又一次抓住了您。
”
她虽满心欢喜,却略存迟疑——
上师,还记得她这个顽劣弟子吗?
最初,只是每个周五按时听课。
从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
法师讲课,法义流传,似涓涓流水,
滋润着这颗刚强难化的凡夫心。
却又是上师三宝如暖阳一般,
无所不在的加持,令那颗心灵悄悄默默之中,
点滴变迁。
半年之后,她终于鼓起勇气报名了讲考。
甚至不在意自己口才不佳,胆小拘谨。
佛经上说: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有一种力量鼓舞她。
她渴望为上师献上一份法供养。
她期待再次走近上师,就像那年,迎着朝阳去皈依。
注视大屏幕播放的上师法照,她眼眶发红。
《神变月愿文》的偈颂,一句一句敲击她的心。
脑海里翻来覆去只是重复着:
“上师,我来了。
”
屋顶的那些水晶灯,绚丽多彩,
像太阳一样的明亮,甚至温暖。
她知道上师就在这里,离大家很近。
讲考顺利地进行着。
下午,法师们继续打卦,
先抽地区,然后抽讲考人名字,然后抽题目。
听到自己的名字时,
她有种短暂的眩晕感,是紧张与激动。
轮到自己站在台上,才发现,灯光那般耀眼,
她只能勉强看清坐在第一排的法师们。
她战战兢兢地讲着自己准备的稿子,
努力地放慢语速。
然而,心越跳越快,身体也在微微颤抖。
她的题目,是《上师和弟子》这部分的一段内容。
十分钟,很短。
她的讲考结束了。
她引用了一段上师的教言,作为结束语。
就在前几天,反复修改讲稿的最后部分,偶然间在微信公众号上,值遇了这段话。
没有什么比这段文字更适合作为结尾:
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事、物,哪怕是刚才拂面而过的清风,或是路边的一草一木,都带着上师的气息。在我们感知它们的开放、温柔的心中,有着上师引导我们一路走来的印迹。这时,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上师的加持的确无所不在。
通话接进了现场的扩音器。
她终于又一次听到了上师的法音。
疲惫,略带沙哑的,
却又是那属于上师的独一无二的声音。
上师随喜大家来参加讲考。
上师带着大家从加倍咒开始念诵。
上师给大家传授菩萨戒。
眼泪一行一行地流下来。
她的心却又体会着最温暖的关爱。
上师啊上师,您的慈悲,弟子终于明白。
您最大的心愿不就是带我们这些末法时代的可怜众生一起出离,一道解脱?
!
四十分钟的电话开示,
上师的语音渐次疲惫,更疲惫。
周围此起彼伏的唏嘘声,压低的抽泣声。
却与悲伤无关。
是全心全意的上师对弟子的关爱;
是全心全意的弟子对上师的感恩。
所谓加持,也许就是令凡夫的心从刚强变得柔软。
却终于还是到来。
到达寂静地时,已至黄昏,站在容擦河边,
佛塔上的经旗猎猎作响。
高原的天太蓝。
五色的旗太彩。
回家的心太欢快。
翌日下午,她终于,终于见到了心心念想的上师。
上师瘦了。
上师坐在高高的法座上面。
她离得那么远,可即使那么远,
她还是可以看到上师瘦了许多。
这一次她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那种回到家,有处可依靠的幸福与温暖。
在寂静地,时间被划分为:
参加早共修;
在大殿里跟着法师一座一座地修法;
晚上听课。
忙碌着,欢喜着。
和上师离得近,心里时时充满柔软与安定。
一路磕磕绊绊。
从星光闪烁的凌晨,到了艳阳高照的上午。
白色的塔林,疲惫乏力的她。
有两个红色的高大身影经过。
一个身影略一回首。
她没戴眼镜,却分明看到了什么,
她下意识喊了一句:
“上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