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农业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
中欧各国之间既有地理、气候条件不同形成的资源差异,也有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造成的技术差异,因此,中欧之间农业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形成了一批发展农业的先进适用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我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欧洲经济和自然条件则比较多元化,西欧、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农业资源丰富,各有特点。
在西欧国家中,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荷兰奶牛品种优良,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的优良蛋鸡品种丰富,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和西班牙具有肉牛品种资源和生产优势,德国、西班牙、法国和丹麦具有优良种猪资源和生产优势,英国、西班牙、法国、希腊和爱尔兰拥有肉用山羊和绵羊生产与品种资源条件。
中东欧国家中,罗马尼亚享有“欧洲谷仓”的美誉,波兰被称为“欧洲的果园”,保加利亚则号称“玫瑰之邦”,捷克的农业机械则十分发达。虽然由于东欧剧变和经济转轨,中东欧农业发展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但是发展势头很好。而俄罗斯拥有全球8.9%的耕地、2.6%的牧场、8.3%的有机肥料生产及20%的淡水资源,是世界上农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这些条件的差异使双方的优势产品各有特色,有利于扩大双边贸易。
从技术方面看,欧盟的整体农业技术比较先进,但是中东欧和俄罗斯的农业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一方面可继续加强对西欧国家先进农业技术、动植物新品种、管理理念、人才和资金的引进,加强开展重大高新技术的合作;另一方面利用我国农业实用技术先进的优势,推动国内农业机具、杂交水稻和玉米及园艺等技术“走出去”。
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对欧洲的高品质农产品和高新技术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而欧洲对我国特色农产品需求也会增加,双方的合作将会不断扩大。
总之,中欧在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乡村发展、农村扶贫、农业生态、农产品质量、动物卫生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与沟通
我国和欧洲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冲突会加剧、摩擦会增多,在农业领域,也同样需要双方加强协调和沟通,不断充实和完善农业合作交流机制。
中欧农业交往与合作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市场准入、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疫病防控等。因此,要按照构建和谐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加强协调与沟通,扩大合作与对话,充实完善合作机制,增加相互理解和信任。也要充分发挥中欧农业与农村发展对话机制以及中法、中德、中荷、中英、中匈和中波等农业合作联合委员会(双边工作组)的桥梁作用,丰富合作机制内涵,强化合作机制职能,使之在强化政策协调、信息咨询、贸易促进、科技合作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更好地推动农业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空间。
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多年来,我国与欧洲国家农业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发展也不平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欧农业合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将面临资金、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制约。
为此,一是要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创造有利条件,提升中欧农业合作水平。选择合作机制健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家,提高合作层次和规模。中法和中荷已签署了两国政府加强农业合作的联合声明,全面规划部署了未来合作的重点和方向。要继续根据不同国情,努力推动中德、中俄和中波农业合作的深入发展,为提高合作水平创造条件。
二是继续争取利用国外政府无偿援助项目,转变观念,研究新阶段利用外国政府无偿援助项目的有效实施办法,强调伙伴关系和技术合作。
三是要加强与世界500强跨国集团公司、著名农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前瞻的理念及雄厚的资金,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鼓励欧洲企业积极参与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开发,向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