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智己L7展开讨论,作者从疲惫的身体状态开始,提到对智己L7的初步印象、驾驶体验、优点和缺点,以及对其品牌策略的思考。文章分析了智己L7的驾驶模式、底盘调校、电门反馈等特点,并探讨了智己L7销量不佳的可能原因,包括售价、营销、电池、外观和内饰等方面。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智己L7的驾驶体验
作者详细描述了智己L7的驾驶体验,包括其四种驾驶模式的特点,以及运动模式下的狂暴表现和优秀的侧倾抑制能力。作者还谈到了电门反馈的调校和乘坐感受。
关键观点2: 智己L7的优点和缺点
作者认为智己L7的优点在于其底盘调校、驾驶感受和三维尺寸等方面,而缺点则包括售价过高、营销不佳、电池策略以及外观设计等。
关键观点3: 对智己品牌的思考
作者认为智己作为一个新品牌,在某些方面更像是传统品牌披了一层“新势力”的皮肤,品牌策略上存在既想稳又缺乏放手一搏的勇气的问题。作者建议如有下一个产品计划,需要好好设计并研究营销方式。
正文
拖着略疲惫的身躯,我回到办公室,对另一位小伙摆了摆手表示下次再拍他的车,我开始构思从什么角度去解构智己L7,或者说智己这个品牌。捋了捋舌头,捋了捋思绪发现这对我来说还是太难了。以点见面,从L7循序渐进吧。第一次看到智己L7,甚至觉得跟高合是一个路数,花里胡哨。记得那时候还查了价格,40来万,好家伙。
不过我同时也是佩服高合、智己的,在新能源电车兴起之际,就敢大刀阔斧进行车界颜值革命。几年过去,销量证明国人依旧把中庸之道奉为圭臬,可以创新,但不可太过。当然咯,价格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车企初创新品牌,不破不立,也能理解。
查了查L7的销量,2024年累计卖出889辆,L7未能成功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不过在我开过L7和L6之后,发现智己是在认真做车,特别是驾驶方面,确实做得很老成。但真正只在乎驾控的用户不多,大家都是口嗨,尤其智己营销不算好,大有其他品牌可选。借此我大胆分析一下,各位权当我胡说,听个乐,看看为什么智己L7或者说智己这个品牌没真正做起来。
开始“批判”之前,我想先从智己L7的优点开始谈起——驾驶。
我从来没想到L7的驾控令我如此愉悦,特别是它有着5108、1960、1485mm的三维尺寸以及接近2.3吨的重量。嗯,举个油车例子,大体跟凯迪拉克CT6相当,还比它重。可见工程师团队的功力非常深厚,后来我才得知这么优秀的底盘是由威廉姆斯团队调校的。
智己L7有四种驾驶模式,分别是标准、舒适、运动和个性化。忽略个性化不谈,三种模式之间差异化非常明显。为了测试性能,我必然优先运动模式。在此模式下,L7的表现非常狂暴,推动2.3吨的大车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3.87秒的官方零百加速成绩也佐证了这一点。在性能全开模式下我一脚电门,熟悉的肾上腺素开始飙升,很快速度就来到了100km/h。开多了性能车之后,我能感受到L7的零百应该在4秒开外,因为真正的3秒级加速比这更恐怖。但即使不是第一梯队,性能也过剩了。
运动模式下L7侧倾抑制极其优秀,与其说优秀,其实应该用“舒适”这个词代替。L7的底盘不是梆硬或者像强力弹簧硬拽,就感觉本应就是这种力度,恰到好处。
与之相对应的是小米SU7的运动模式,那真是太“运动”了,无论是过弯还是过坑,都在我的脑子想象的力度阈值范围之外,我的大脑和身体要与现实不停抗争,开久了就会很累,当然也有可能每个人的阈值不同,有些人就觉得SU7的运动模式恰到好处。此模式下,L7的转向设定也很硬,我甚至需要用些力才能更得心应手的操控它。
在我经常测试的“御用”大弯道,L7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它的过弯非常“顺滑”,没有跟我进行过多拉扯就丝滑拐进弯心接着扬长而去,没有变速箱的“拖累”电车过弯真的舒服,甚至想多劈几个弯,多踩几次电门享受瞬间横向G值的快乐。唯一的缺点或许就是重量造成的惯性了。
再谈谈L7的电门反馈。L7的电门反馈调校跟一众性能电车不太一样,当我kickdown全电门输出时,它居然像油车一般有一丝迟疑,然后再如脱缰野马狂奔而出。不知调校团队是否有意为之。这可能对零百加速有些影响,但对人非常友好。
总而言之,这是一套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运动模式调校,开着既激情又婉约,不紧绷又酣畅,真的是高手调校。
舒适模式之下,截然相反!此时的L7转向手感轻的发飘,奥迪似的。电门和刹车的力度倏地疲软,软趴趴的,得多用些力道才能加速和刹停。然而此时L7的驾乘感受依然不错,哪怕你是新手,起步不冲,刹停不顿。这对乘客来说可太友好了,毕竟乘客晕电车的现象不在少数。
当然最怡然自得的是标准模式,张弛有度,收放自如。L7前排地台比较低,我可以用一个我喜欢的半躺姿势开车,而且车头是往下走势,视野非常好,比小米SU7要好,令人安心。
L7的NVH也做得相当好,在22个扬声器的加持下,播放一首喜爱的音乐,阳光斜斜的从西边铺满整个车厢,暖洋洋的,那是一种意外的享受。屁股能感受到路面传递过来的信息但不太会打扰到你。得益于智己的小转弯半径,熟悉的调头弯非常容易一把就过去了。
我真的很喜欢驾驶智己L7,在驾驶部分,智己绝对可以拿高分!
好,优点夸完,我要斗胆胡说了!
第一,售价。为什么智己卖不好,首当其冲是售价!那时期的中大型车,7字辈,40万左右明显就是冲着蔚来ET7而去!但它显然低估了市场。蔚来的卖点是“超充+换电”,无论城市通勤还是高速长途,续航焦虑比其他品牌电车小很多;而智己主打的“900V高压平台+CTC电池车身一体化”,没有跟其他品牌拉开差异化,在如此卷的中国市场显然不够突出。更何况蔚来还有时而“语出惊人”的李斌坐镇。
第二,营销。不得不说智己的营销水平实在一般,这里就不再举例子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搜一搜。
第三,电池。蔚来与宁德时代深度绑定,智己则采用“多供应商”(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策略,这就像早期手机屏幕,用单一的三星屏肯定比三星国产屏混用更得人心。
▲妙手偶得
第四,外观。看实车,得承认L7的颜值很高,但是有拼凑的痕迹。前脸虽霸气十足,也看到很多网友说像是魔改版雷克萨斯。车尾也像某一知名超跑品牌的风格。单看某一部分是很帅,叠加起来总感觉没那么和谐。
第五,内饰。其实外形除却奇怪的轮毂还算是帅的,但这个车内设计,我真的认为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比如车门按键,形状奇怪不说,还设计成扁平状按压态,特别容易误操作。这方向盘也是,半幅式方向盘也就罢了,圆形的也奇形怪状,质感还一般,加上扁平按键,手感也一般,看着一点不高级。
扶手区域的屏幕反光很严重,你能看到屏幕上全是指纹,令人非常不适。标志性的带鱼屏在副驾驶那边还有隔断,强迫症真的很难不注意到。另外作为尺寸这么大的车,智己的后排表现也一般,但这换来了后备箱充足的进深,只是不知这样取舍是否正确。
驾仕总结:
当然我这些纯属“马后炮”了。但应该也是L7卖得不好的一些直接原因,欢迎读者友好讨论。简单总结就是:定价高,营销差,过度设计。
其实智己更像是传统品牌披了一层“新势力”的皮肤,看起来并没有那么新,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它既想稳,又没有放手一搏的勇气。后出的L6也生不逢时,虽然车也不错,目前来看只能在泥潭里挣扎。如有下一个产品计划的话,麻烦好好设计、好好研究一下营销吧,毕竟智己开起来真心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