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青榄君
来源:青榄家长地带(ID: educool)
作文课,题目是《妈妈像什么》,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
我的妈妈像闹钟,每天早上准时叫我起床,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一次也没有迟到过。
我的妈妈像字典,当我看书遇到生字的时候,她总能立刻帮我解决掉。
我的妈妈像妈妈像显微镜,无论我犯了什么细小的错误,都逃不过她明察秋毫的眼睛。
我的妈妈像复读机,不管我是吃饭、洗脸、刷牙、写作业磨磨蹭蹭的时候,她都会立刻播放:“快点儿,快点儿!快点儿,快点儿……”
妈妈像川剧中的变脸,当我得了三好学生奖状,或者考了一百分时,她都会喜笑颜开,哈哈大笑;当我练舞蹈偷懒或者学习不用功的时候,她就会气的怒目圆睁,哇哇大叫。
……
天真的童言,让人忍俊不禁,却也道出了不同妈妈的不同层次、不同境界。
01
三流的妈妈做保姆
有个男孩说:
“我的妈妈像保姆,做饭、洗衣服、搞卫生,家务活她差不多一个人承包了。我要是找不到什么东西,问妈妈,她马上就能找到。”
“有一次,妈妈出差好几天,我和爸爸只能天天吃快餐,我觉得我和爸爸真是一天也离不开妈妈。”
类似的保姆式妈妈非常多。
我有位同学,有了孩子后就在家做全职主妇,每天最主要的功课,就是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
为了让女儿吃好,她买了烤箱学做甜点;为了让女儿穿好,她添了缝纫机裁裁剪剪;为了让女儿不生病,她常常和小区里的全职妈妈们一起讨论中医。
在她的精细照料下,女儿长得匀称,穿得得体,很惹人疼爱。
遗憾的是,在她的字典里,似乎只有“养”,没有“育”。
相比她在膳食营养、健康保健等生活层面付出的大量精力,她在知识普及、品格熏陶等精神层面的付出则微乎其微。
女儿今年读三年级了,每天上学还要让妈妈帮忙背书包。
结果,女儿在学校吃不来苦,学习成绩始终处在中下游,在家里刁蛮任性,常常对长辈吆五喝六、呼来唤去。
绕檐家雀永远飞不上蓝天,绕膝孩儿永远不会奔向远方。
从小接受保姆式照料的孩子,很容易养成什么都依赖父母的习惯,一旦离开父母,就两眼一抹黑。
很多啃老族,就是从小被父母惯出来的。
曾任美国劳工部长的赵小兰,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人士。
她家境富裕,有游泳池,还有专职管家。
即便如此,她的父亲赵锡成和母亲朱木兰仍然要求女儿自己听闹钟起床,自己赶校车上学,自己洗衣服、打扫房间、整理草坪……
赵锡成和朱木兰父母的道理很简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管家是请来帮助父母的,不是帮助孩子的,年轻人理当自己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则很难学会独立。
一个孩子,学会自理,方能自立;学会自立,方能自强。
所有的家庭教育其实都有一个目的,让孩子摆脱对父母和长辈的依赖,成为一个能够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人。
教育,是为了不教育。
02
二流的妈妈做教练
说到《妈妈像什么》,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我的妈妈像侦探,而且是神探。”
老师笑着说:“举个例子。”
男孩子想了想说:
“有一次,妈妈和爸爸一起出去了,让我一个人在家里做作业。我偷看了一会儿电视,不过,在他们回来之前,我就溜回房间继续做作业了。”
“但妈妈一回来,还是发觉我偷看过电视了,因为她摸了摸电视机,发现机身是热的。”
“还有一次,也是我一个人在家,我又忍不住打开了电视,这一次,在他们回来之前的半个小时,我就关了电视机。”
“我想,这样,机身就不会是热的了,妈妈也就不会发现我偷看过电视了。”男孩顿了顿:
“可是,妈妈还是认定我看过电视,我当然拒不承认。妈妈严厉地说,你不但偷看了电视,还撒了谎。”
“我故作镇静,反问妈妈有什么证据?妈妈说,电视机的遥控器原来是横着放的,现在是竖着放的,这就是证据。我哑口无言了。你们说说,我妈妈是不是神探?”
同学们笑翻了。
这类妈妈类似教练,她们给孩子规划了清晰的奋斗目标,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路径,并用火眼金睛24小时盯住孩子,防止他偷懒。
孩子一有松懈,惩罚马上驾到。
相比保姆式妈妈注重“养”,教练式妈妈普遍比较重视“育”,尤其是“智育”。
教练式妈妈对孩子的学习抓得格外严格,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加练”,向其他妈妈打听各种升学信息和比赛信息,努力让孩子荣誉等身。
孩子一次考试不理想,对她来说都是天大的事。
奇怪的是,教练式妈妈妈妈这么费心费力,孩子却常常不领情、不感恩、不理解。
道理很简单:谁也受不了有人一天24小时盯着自己!
一个孩子,如果总是被盯得特别紧,久而久之,就会特别想逃离,为此跟父母闹别扭、发脾气。
最可怕的是,教练式妈妈教育出来的孩子,常常认为学习是妈妈的事,怕妈妈责备才学习,怕妈妈不高兴才学习。
他们的学习自主性被妈妈施与的高压扼杀了。一旦妈妈不在身边,孩子就像脱了缰的野马。
03
一流的妈妈做榜样
小学课本有一篇课文叫《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是朱德元帅,读来催人泪下。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如果说三流的妈妈做保姆,二流的妈妈做教练,那么一流的妈妈就像朱德的母亲,做的是榜样。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妈妈的思维和处事方式,铭刻在孩子的每一个细胞里,妈妈是怎样的人,就复制出怎样的孩子。
榜样式妈妈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们用实际行动,向孩子示范和传递勤劳的习惯、顽强的意志、善良的心地。
04
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1904年,张伯苓创办了南开中学。
学校里有不少官二代、富二代,富家弟子吸纸烟当时是时髦。
每次假期回来的训育课,学校要检查手指的熏黄和口袋的烟味。
一次,一个学生质问校长:“您叫我不抽烟,您干吗还抽烟呢?”
张伯苓一时无语,当即把烟袋撅断说:“我不抽,你也别抽!”
回到校长室把吕宋烟扔到痰盂,校工连呼可惜。
从此,张伯苓坚持戒烟,一生再没有吸烟。
身教的作用百倍于言传,说一千道一万,都比不上孩子从父母身上默默地模仿。
养儿育女不容易,生活点滴都是教育。相对于跟孩子说什么,做什么给他看为更重要。
跟孩子讲要有爱心,不如拿两块钱让他递给路边的残疾人;跟孩子说要努力学习,不如下班回家青灯黄卷。
直接去做,道理孩子自然会懂。
父母整天麻将饭局不断,把房门一关喊一句“好好学习”,孩子能心甘情愿么?
有一个宰相的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
她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君等,而宰相却是早上离开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则看书。
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
“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本,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这宰相眼不离书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教育,并非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期望,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达到期望;不仅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
如果希望孩子是什么样子,首先自己要成为那个样子。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