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79年,在登基三个月之后,汉文帝刘恒发布了一道诏旨。
不过,同样在《史记·外戚世家》里,我们又看到了一条大消息:
关于代王王后和他的四个儿子,史记里共计就这36个字。
刘恒成为皇帝之后,代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也都相继病死。
按照司马迁给的时间线,代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在刘恒登基时还活蹦乱跳。
但就在这短短三个月里,代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就全部离奇死亡了。
查史料,也没发现这段时间,长安有什么大规模的瘟疫。
而且刘恒其他的孩子
(长公主刘嫖、长子刘启、次子梁孝王刘武、小儿子梁怀王刘揖,小妾生的代孝王刘参)
,全都活得好好的。
而以吕后为首的外戚势力,要想长久保有其特权,就必须着眼于加强巩固和皇权的关系。
所以除了死对头戚姬所生的赵王刘如意
(在吕后眼里,这是个必须杀之而后快的人)
、早夭的燕王刘建,吕后给刘氏诸王都强行加塞指定了吕氏女,搞家庭内部联姻。
淮南王刘长,那是吕后从小养到大的孩子,和亲生的没区别。
甚至,吕后的亲儿子汉惠帝刘盈的皇后也是吕后指定的。
(刘盈的皇后是他自己的亲外甥女张嫣,堪称最早的骨科代言人。)
在吕后当政时期,嫁给各诸侯王的吕氏宗族女,在名义上是各诸侯国的王后。
实际上她们的工作就是监视诸王的饮食起居,背地里和她们的丈夫势如仇雠。
各诸侯王普遍不喜欢这种拉郎配的婚姻,大概也是因为吕氏宗族女因为在朝廷上有吕后为她们撑腰,经常对丈夫蛮横无理。
一般来说,感情破裂的双方都会选择分居,大家各玩各的,互不打扰。
但是刘氏诸侯王一旦惹到他们的王后,可不是分居这么简单。
刘友和刘恢这两个倒霉蛋就是因为和吕氏女谈不来,去找了其他女人,因而死于非命。
友以诸吕女为受后,弗爱,爱他姬,诸吕女妒,怒去,谗之于太后,诬以罪过......
终吕后之世,刘氏诸王普遍过的胆战心惊,但刘恒在这段时间里却是个半透明状态。
这里,除了刘恒和他妈薄太后小心谨慎的因素,最大的成功可能就是代王后并没有跟朝廷里打小报告。
莫非,在刘恒疯狂播种的背后,只是为了向吕后传递一个其乐融融的信号?
这位代王后的去世时间也掐得十分的巧,正好卡在了刘恒被迎立为帝之前。
我们知道,当初功臣集团在商量立谁为帝时候,有三个候选人。
齐王刘襄和淮南王刘长落选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的外戚关系网太强大,功臣集团对他们不放心。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刘恒的原配王后吕氏女还活得好好的,那刘恒继承皇位就会受到功臣集团的强烈抵制。
因为假如天下再冒出一个吕氏女做皇后,那功臣集团的诛吕安刘岂不是笑话?
那关于她的死因,就不禁令人遐想:是病死的呢?还是刘恒需要她死而亲手解决了?
不过,既然吕氏一族的棋已经下完了,那谁还会在乎棋子的死活?
更巧的是,代王后所生四子的死亡时间和功臣集团“除宫”,在长安城里大杀诸吕,并抓捕惠帝诸子,向惠帝诸子下手的时间是重合的。
虽然功臣集团一手导演了“除宫”行动,杀死了少帝刘弘和汉惠帝刘盈的三个儿子。
但是如果是功臣集团杀死的刘恒四子,那司马迁一定会有记录,反正他们的手上已经沾血了,也不在乎再加上几条人命。
但是司马迁并没有那么记载,那就不是功臣集团弄死的。
对于那些和吕家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功臣集团一向狠辣到极点: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刘恒又是一个想把主动权捏在自己手里的皇帝,不可能让别人抓住他的小辫子。
如果留着这四个儿子,说不准哪天功臣派就会拿这档子事讲究皇帝。
免责声明:本文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