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深夜无人应答。
深夜无滴滴
成立3年发生15起恶性性侵及伤人事件,“恶贯满盈”的滴滴出行终于决定“痛改前非”了。
昨日,滴滴出行发布公告称,“在深刻吸取顺风车重大安全事故教训后,为保障出行安全和司乘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快合规化进程,滴滴出行将于2018年9月4日正式启动安全大整治。”
在这次安全大整治工作中,滴滴出行颁布了7项举措:
1、9月4日起,乘客端原“紧急求助”功能升级为“一键报警”;9月13日起,司机端上线“一键报警”功能;
2、9月4日起,乘客端上线“安全中心”快速入口,方便用户快速使用一键报警、行程分享等功能;
3、9月4日起,乘客端陆续提示添加紧急联系人,有助于亲友在需要时与警方迅速联动并及时获取行程信息;
4、9月8日起,在加密保存数据、保障司乘隐私的前提下,在网约车业务中(快车、优享、专车等)试运营全程录音功能;
5、9月13日起,升级全平台司机安全培训计划,司机端强化安全提示,并在每日出车前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司机通过后方可接单;
6、在5月份启动的人车不符清理计划基础上,持续开展犯罪记录筛查、每日出车人脸识别等行动,持续配合警方坚决打击犯罪;
7、全平台8月份日均客服咨询及投诉进线212万通,其中智能处理151万通,目前1.5万名客服(5000名自建及1万名外包)仍然无法保质保量承接其余61万通进线。滴滴将持续投入最优资源到客服体系,年底前自建客服团队将增加至8000人,持续建设安全高级客服团队的力量。
需要强调的的一点,在此次公告中滴滴出行还宣布将于9月8日至15日,在中国内地暂停提供深夜(23:00-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和豪华车服务。单车、代驾、公交、海外自驾租车及二手车服务照常。
那么也就是说,4天之后深夜滴滴无人应答。
割韭菜
“割韭菜这个事我是只服滴滴的,像我们这种每天都加班的码农,怎么回家?”常年西北旺往返西二旗的百度码农小窦早已经习惯了滴滴的“接送”,而面对滴滴即将停止深夜服务一周的举措,他有些不知所措。
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网约车app行业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12月最后一周,网约车app市场渗透率为14%,市场规模超过1.4亿人,与前年同期相比,全行业的用户规模增长了16.4%。
其中,滴滴出行渗透率达到12%,即每100个移动互联网民中就有12个是滴滴出行的用户,神州专车为1.37%,易到位0.41%,曹操专车为0.21%。
也就是说,其他平台的渗透率加在一起也就是滴滴的零头。
而日活用户方面, 滴滴出行DAU(日活)达到1300万人更是一马当先,分列第二、第三的神州专车和曹操专车日活分别为25.6万人和21.9万人。
显然,滴滴出行在共享出行领域中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霸主同时成军三年时间里也为广大用户培养了使用滴滴出行的消费习惯,而此次停止深夜服务一周也狠狠的砍了“韭菜们”一刀。
不可否认,滴滴为广大用户造成的打车不便,是神州专车、嘀嗒拼车、首汽等平台加大运力也无法弥补的。
随后,“停运”事件引起了广泛热议,进而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
有大量网友在社交媒体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滴滴的这个以进为退套路我很熟!”、“滴滴是不是在等‘妈妈再也不凶你了’这句话?”舆论的矛头也多指向滴滴“道德绑架”、“割韭菜”等。
“加班之后如何回家?”、“如何赶早班飞机、早班火车?”一时间抱怨声遍地。
也有观点独到的网友指出,这是滴滴的圈套,“按照滴滴的计划,深夜服务暂停造成群众打车不便,舆论就会转向“是不是对滴滴太严苛了”,然后滴滴再顺理成章以一副受了莫大委屈的救世主的姿态回归。完美。”
在用户心中,这次滴滴出行的“叛逆”就像个三岁的孩子一般。
且行且珍惜
事实上,滴滴出行的企业形象早已根深蒂固,不管做出了怎样的改变,仍然有部分用户不买账。
“任何花招都是留不住市场留不住顾客的!”网友“年轻的小老头”如此评论道。
究其根源,还是滴滴出行自身欠下了太多的债,而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柳青与程维的亲笔承认。
8月29日,面对舆论的持续讨伐柳青与程维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至于是否情愿目前无法考证。
在道歉信中,柳青与程维明确表示,“滴滴不再以规模和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为核心的考核指标,组织和资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体系倾斜。”
显然,滴滴出行此前为了快速扩张以及打压对手不惜一切代价,这其中包括形同虚设的准入机制,内部对司机的包庇纵容等等,而这些举措最终转换为了隐患,作为管理者的他们更是心知肚明。
如今,这种畸形的举措终于反噬到了企业自身,整风整改已成为当务之急。
当下,滴滴出行的压力以及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或许停工的极端做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