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康界
健康界:华语医疗智库—为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健康界

明星企业跨界玩医疗 姿势各不同

健康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8-06 20:31

正文

摘要

万达来了,碧桂园来了,亚马逊也来了……这些明星企业将如何搅动医疗健康市场?


来源:健康界 作者:秦晓英(整理)


医疗,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投资领域之一,这也是如此多明星企业跨界进入医疗的原因。


8月2日晚间,万达新成立大健康集团的消息,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中国的医疗领域已经对民营企业开放,允许外国医师到中国执业,国内的医生经过批准后也可以私人出诊。因此,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认为,这或许为民营医院发展提供了条件。


万达集团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中国有几百个大型商业中心和建设团队,有这个能力和底气转向大健康领域。为了转型,王健林确定“去地产化”战略,首先,坚决转让重资产项目,这意味着万达决定舍弃一部分开发利润和资产增值,“轻装上阵”。


其次,是集中力量做轻资产。现在的万达,除了地产商业以外,医院板块正在成为万达对外的另一张名片。

30多家地产商布局健康领域

事实上,国内已经有30多家房地产企业转型大健康,包括万达、碧桂园、万科、恒大等。


8月4日,中国最大的地产企业之一碧桂园与英国国际医疗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将就国际顶尖医疗资源与专家,医院功能规划与设计/医院建设项目管理、医院运营管理、医护培训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2016年,万科落子广州首个医疗项目——万科康复医院,据万科内部人士透露,该项目截至目前投入已有约上亿元。


此外,恒大旗下恒大健康2016年牵手哈佛布莱根医院,后者将为博鳌恒大国际医院提供专业技术、管理运行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时,双方签订授权合约书,博鳌恒大国际医院成为哈佛布莱根医院在海外建立的首家且唯一一家附属医院。


地产与医疗行业高度的粘合性成了众多地产企业进入医疗行业的关键因素——地产项目需要医疗配套项目锦上添花;现有公立医院资源紧缺,看病难看病贵的大背景下,具有地产资源的企业投身医院项目的建设,可以说具有先天优势。

看好医疗投资的跨界大佬不止地产商

看好医疗健康产业的不只是地产商。


5月份以来,亚马逊在医疗领域动作不断,先是为新成立的医药部门公开招聘总经理,又引进大批医疗专家,并积极开发Alexa语音服务应用软件、在线销售医药用品、研究电子病历,似是有意打造在线就诊平台。


2016年苏宁环球斥巨资成立了苏宁环球医美产业基金,倾力打造医美新品牌——苏亚医美。


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贾跃亭也投资过医疗行业,乐视公司曾于2015年6月30日宣布与卫宁软件合作,拟进军互联网医疗市场。然而此次合作只有这一次公开的报道,此后再无下文。

在更早的2014年3月,顺丰成立医药物流事业部。2016年年初,顺丰正式成立了“冷运事业部”,分离医药冷链和生鲜冷链资源。


2014年2月,阿里巴巴斥资约10.37亿元成功控股中信21世纪,后改名“阿里健康”,加速推进自己的“未来医院”计划。


2004年,海尔投资300万涉水医药流通业,成立青岛海尔医药有限公司,到现在,海尔医疗用冷藏设备已经发展超十年。日前,海尔跨界医疗首个康复医疗项目——上海永慈康复医院正式开业。

跨界背后的政策自信

这份自信,与国家近年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非公医疗机构的政策密不可分。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放宽对民营医疗机构市场准入;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办医的准入、行政规划、税收、医保等多方面细节,逐步破除制约民营医疗的障碍。


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2016年11月底与2015年同期相比,全国公立医院数量少了430个,民营医院增加1955个。且2016全年度,全国公立医院数量持续减少,减少数量为历年来最多,民营医院的数量在几年里已经翻了一番有余。


对于跨界进医疗,多位投资人和专家表达了看法。


中国民营医疗资深研究者、健康界“众说”作者黄石头:医疗技术人才的导入和管理,以及医疗市场和服务的管理,是摆在未来万达医疗项目中的实际难题。不过,我依然相信,在中国屡创实体商业创新奇迹的万达,在医疗领域的投资,在养老领域的投资,或许能够再次创造出更多新的奇迹。


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最缺的不是资本,也不缺医院大楼,缺的是医生人才资源流动的土壤,缺的是大量符合国际化医疗服务标准的医生团队,缺的是公平有序的民营公立竞争机制,缺的是国际化的医生培养体系。


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中国医疗投资已进入2.0时代,未来5至10年间,中国可能会产生大量医疗优质企业,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会有深度融合。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杨云霞:医疗投资只有在最开始投入才能真正赚钱,后面进入的回报都很平庸。对于投资回报,要有长期心态,搭建一个对行业有认知的团队非常重要。


中国大规模跨界转型医疗健康领域的帷幕已经拉开,如何结合中国国情,探索一条适合的道路,是一个需要反复论证探索的漫长过程。


文章整理自赛柏蓝、亿欧、医疗界、生物谷等。


更多新闻

亚马逊或成医药巨头 跨界小白能否成功上位?

中信医疗上市战略既定 万达负债投建医院资金何来

零差率时代 医院如何优化供应链管理“创收益”?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下载健康界APP观看学院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