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
即日起,农参原“地标日历”栏目改版升级,“土特产趣闻”系列全新开启。本栏目聚焦名著、影视等素材中提及的土特产,拆解特色农产品的前世今生,带领读者感受土特产独特的历史文化与风味魅力。
以华容芥菜产业为背景精心打造的电视剧《酸菜之恋》,一经播出便收获了广泛关注。这部剧以细腻的叙事手法,围绕着华容芥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展开,生动地描绘了一群热爱生活、坚守传统的华容人的故事。在剧中,有诸多华容芥菜镜头:阳光洒在华容县广袤的田野上,绿油油的芥菜一望无际,微风拂过,芥菜叶轻轻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农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熟练地收割着芥菜。随后,镜头切换到古朴的作坊,工人们将芥菜精心腌制,一坛坛酸菜在岁月的沉淀中散发着诱人的气息。这些画面不仅展现了华容芥菜的种植与加工过程,更让观众感受到了华容芥菜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与文化底蕴。
华容是“中国芥菜之乡”,华容芥菜有着千年种植历史,是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县域特色富民产业、寄托乡情民生产业。
华容芥菜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魏晋时期。据《华容县志》记载,彼时当地百姓便已开始种植芥菜,在岁月的长河中,他们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环境的种植方法,让芥菜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 。历经千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华容芥菜不断适应着时代的变迁,却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风味与品质,深深融入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文化之中。
每到芥菜收获的季节,华容的各个村落都会举办热闹的庆祝活动。此外,华容芥菜还与当地的饮食文化紧密相连。在华容人的餐桌上,芥菜是常见的食材,无论是腌制的酸菜,还是新鲜的芥菜烹饪的菜肴,都深受人们喜爱。
华容芥菜的传统腌制工艺是其独特风味的关键。首先,将新鲜的芥菜洗净晾干,然后放入大缸中,一层芥菜一层盐,层层压实。腌制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让芥菜在自然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风味。经过一段时间的腌制,芥菜变得酸爽可口,色泽金黄。
腌制好的酸菜可以有多种烹饪方式。酸菜鱼是最为经典的做法之一,鲜嫩的鱼肉与酸爽的酸菜完美搭配,汤汁浓郁,酸辣开胃。酸菜还可以用来制作包子、饺子的馅料,为传统面食增添了独特的风味。此外,酸菜还可以与其他食材一起炒制,如酸菜炒肉丝、酸菜炒笋等,每一道菜肴都让人回味无穷。
随着时代的发展,厨师们不断创新,将华容芥菜融入到更多的美食中。例如,用酸菜制作的创意小吃,如酸菜煎饼、酸菜披萨等,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在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看来,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众多优质农产品,如何为这些产品找到匹配的合适的吃法是这些产品所代表的产业能不能做大的关键,华容芥菜这些创新美食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为华容芥菜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市场。
如今,华容芥菜的种植已形成规模化效应。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到芥菜种植中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当地还积极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芥菜的产量和质量。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确保了芥菜的品质稳定。
华容拥有众多专业的芥菜加工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些企业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将芥菜进行深加工,生产出各种酸菜制品,如酸菜鱼调料、酸菜包子馅料等。除了传统的腌制工艺,企业还不断创新,研发出了多种口味的酸菜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经过多年的努力,“华容芥菜” 品牌获得了众多荣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湖南省十大农业品牌、省“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等。
华容芥菜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蓬勃发展的产业以及独特的美食魅力,成为了华容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