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和君产城发展事业部 余彦波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国内市场结构性短缺、国民高储蓄率、国外技术引进、低要素成本”四大驱动力的作用下,中国三四线城市以县域为单位形成了大量的轻纺、家电、建材等一大批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度增长。
近年来,随着人力与原材料环保要素成本上升、生产供给结构性过剩、储蓄率下降以及中美贸易战下的技术引进壁垒等问题凸显,如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产业组织和企业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转型升级的核心在于打通三个关键环节,以三个抓手为核心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一、以品牌建设引领转型升级
2018年,中国人均GDP逼近10000美元,中产阶层崛起以及消费升级成为主流趋势,开启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跨越式发展新阶段,品牌化发展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
1、以龙头企业打造为核心,加速区域内优秀企业整合重组和强强联合,提升行业集中度,建立区域龙头企业品牌和公众公司。
2、以消费升级为方向,系统性的推动传统产品升级换代。
3、以资本为纽带,收购全球顶尖品牌,带动当地产业升级,如山东如意收购日本renown品牌。
二、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创新驱动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也是传统产业新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的关键,如何破解三四线城市创新资源稀缺的现状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命脉。
1、政府、企业、院所联合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搭建一线城市创新链与三四线城市产业链对接的桥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等科技成果在三四线城市传统产业中的转化应用。
2、通过政府主导以城市管理、场馆、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为主的应用场景,创新和拓展传统产业应用领域,拉动新技术新模式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三、以区域协同重塑产业格局
通过跨区域的协同和分工重新布局产业链功能,整体提升产业结构效率。
1、通过将制造环节向要素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等区域转移,降低生产综合成本。
2、将研发、市场、投资等环节向一二线城市转移,吸引高端要素向产业链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