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理应是标志性的一年。国家高度重视养老体系改革,养老“第三支柱”大幕彻底拉开,我国进入养老投资新时代。其中,养老目标基金是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已有多只养老目标基金发行或成立,这也是国内投资者第一次接触这类产品。
实际上,养老目标基金几乎可以被认为是现阶段对于公募基金和持有人的共同大考:既会前所未有地在一类产品上考验公募整个团队的长期投资水平和人员稳定性,也对持有人是否真正具有长期投资理念、具有养老规划视野提出了挑战。
广发基金总经理林传辉指出,“个人养老金的核心是资产配置,类型多样、风格鲜明的底层资产是其投资和管理的基础;应力争让养老目标基金的投资者切实地受惠,以良好的盈利体验促进个人资产配置理念的形成。”
一种理念:植根资产配置
对于广大中国投资者来说,资产配置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熟悉是,没有人不知道“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陌生却是,真正会从长期角度来规划投资的人寥寥无几。当然,这也许和个人的资产多少有关,钱太少也不适宜分得太细,但最起码您申购了高风险的股票基金,也要留出一部分资金持有低风险的债券基金或货币基金,这就是分散风险,也是最简单的资产配置。
对于广大工薪阶层来说,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做到全球级别的大类资产配置,可能性不高。比如,北美的房产、西欧的股票、一系列大宗商品……资产之间占比的动态调整,既有专业门槛,也有资金门槛。即便是资产丰厚的企业家,也有专门的团队为其管理资产;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其实也有这样的团队为您服务,并且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那就是公募基金。
20年前,中国诞生了公募基金;即便是在20年后的今天,公募基金依然是最具有普惠金融属性的管理人。为什么呢?这20年来,公募基金不断进化,不断创新,将产品的类型越做越多,投资范围越做越广。通过公募基金的多元化产品来进行个人资产配置,已经不是难事,但实际效果来看运用得不算太好。因此,即便有20年历史了,公募基金和老百姓之间还需要加深了解。
最近发布的《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显示,仅有46%的投资者能够正确理解风险分散的含义。对此,广发基金总经理林传辉表示,“我们的投资者其实不具备资产配置的能力,存在产品选择困难、投资行为不稳定以及资产配置缺乏动态调整等问题。广发基金希望成为资产配置理念的播种人,力争让养老目标基金的投资者切实地受惠,以良好的盈利体验促进个人资产配置理念的形成。”
2018年正好是广发基金成立第15年。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广发基金管理非货币口径资产规模为2386.28元,为客户实现盈利727亿元,累计分红超过732亿元。细数起来,广发基金在资产配置领域的探索和深耕,已经有5年时间。
一个团队:培育资产配置部
不同公募基金公司的发展存在个体化差异,即便是同一家基金公司在不同阶段也会各有侧重。早期阶段有些重权益、有些重固收、有些重特色……但也不难发现,当有十余年积累之后,走向全面是大概率,也就是说会成为一家产品线齐全、客户积累众多、整体规模庞大、投资横跨全球各类主要资产的大型综合资产管理机构。在这样的基础上,公司的发展理念就会决定这家机构的内核。
对于广发基金来说,资产配置非常重要,而且起步很早。
2013年,在股债投资基础上,广发基金开始推动多资产、多区域、多策略投资能力培育;2014年,成立另类投资部,专门负责FOF策略的研究开发;2015年7月,抽调各投资条线成员,组建了资产配置小组,研究范围涵盖多个领域,这也是资产配置这条业务线第一次以团队形式在广发基金内部出现。
2016年,广发基金将另类投资部改为资产配置部,负责资产配置业务;2017年,建立起“以资产配置为手段,为客户的投资需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品牌;2018年,引进国外超过十年FOF投资管理经验的精英,进一步壮大投资团队。据悉,其核心团队成员包括,拥有十年以上全球资产配置经验的海外投资专家、有社保组合管理经验及十年以上FOF运作经验的国内投资老将、来自富达基金的国外精英、来自保险资管并拥有FOF实战经验的优秀人员,以及深耕宏观与量化领域资深投资人才等,被誉为资产配置“梦之队”。
目前,这只团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资产配置投研体系,并在大类资产配置、基金遴选、组合管理三个层面建立了核心竞争力。当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大幕开启,各家基金公司开始开发、管理、运作养老目标基金之后,广发基金上述专业能力也都成为管好养老目标基金的前提和保障。
一只产品:广发稳健养老F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