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
文学院学生会信息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金城江悠然网  ·  “比价神器”上线,买药必看! ·  3 天前  
金城江悠然网  ·  “比价神器”上线,买药必看! ·  3 天前  
游戏研究社  ·  能玩一辈子的格斗游戏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

棒!文学丨文学院棒垒球队专访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  · 公众号  ·  · 2024-05-02 14:30

正文



文学院

棒垒球队专访

THE INTERVIEW TIME

持续七天的校运会棒垒球赛程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文学院棒垒球队经历了挫折,也收获了胜利和成长。值此机会,我们与球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文学院棒垒球队吧!



01

关于比赛

Q:球队在校运会期间的表现如何?

两位队长对本次校运会的比赛作出了总结,孔文骐认为球队在实力不是很突出的情况下打出了我们能发挥出的最好水平,鞠高然也对比赛表示满意,他说:“实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能把失误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就已经很好了。”


Q:今年校运会的规则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动,可以谈一下对新规的体会吗?

谈到规则的变化,鞠队从比赛器具和赛制规则两方面说起。从硬件上来说,他认为硬球更容易接,对技术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从赛制规则方面上来看,规则理解和战术组织的要求提高了许多:“有一些新队员如果不是很熟悉的话很容易在这上面吃亏。强队对规则的理解比较透彻,比赛时非常灵活,这让我们疲于应付。”

孔队补充说:“实话实话我们没这么练过。我们的训练都是跟着旧的规则走,所以他们讨论出来这个结果之后我们需要一个反应时间,这导致我们其实没有做好这个准备。”除去准备时间紧缺这一原因,孔队也谈及了场地问题,在校运会之前球队没有好的训练场地,在校内开阔的场地训练则有误伤行人的风险,“我们已经尽力地去维护这个社会的安定,”他开玩笑地说,“所以最后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问及新队员对规则变化的感受时,高畅并没有太多感受。兰雪莹的感受则是硬球更大、更好接,但是球棒变重增加了打棒的难度。


22级的老队员康镇则是从高中就开始接触棒垒球,所以对规则变化比较适应。但他认为还是应该加强训练,“尤其在打棒方面,因为这个新球对打棒时对力气、技巧的运用有更高的要求。”


Q:正式比赛和训练时的心态有什么不同?以及如何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比赛?

鞠队首先说,“我们肯定是希望没有差别的,怎么练怎么打,但是你说打比赛谁不紧张?而且我们训练的时候挺宽松、挺随便的,但是比赛的时候还是希望大家紧张起来。”

鞠队接着说:“我觉得大家在比赛的时候状态要比训练要好一点,因为比赛要调动全场的人,但训练除了打局面以外其他时候都比较松散,一方面是场地有限,一方面是经费有限不允许我们买那么多棒。心态肯定会波动,但是我对大家的状态都挺满意的!”

另一位队长孔文骐补充说:“我觉得训练大家很放松是好事,比赛大家能紧张起来也是好事。想要在比赛的时候维持一个很好的状态,首先是训练的时候要来啊!要认真,用有限的时间努力换来很多效果。比赛的时候大家要好好睡觉好好吃饭,注意身心健康。”

许晓程开玩笑说:“练习是开心为主,比赛是加油为主”,她表示训练的时候大家更关注的是技术问题,但真正打比赛的时候大家更要关注情绪调动,她分析说:“我们这次比赛,有些对手会喊很多口号、很有气势,我们在后面就会有点吃瘪,不管喊什么只要有气势就会在氛围上压倒我们一样。”说完,她再次补充了技术训练的重要性。


02

关于球队建设

Q:球队为什么会采用双队长的模式?

队长鞠高然认为两个人共同担任队长最主要的作用是分工合作和分摊成本,如每次训练和比赛的水以及球队队服的费用。“资金流比较大”,鞠队开玩笑地说。

队长孔文骐补充说:“当然也和具体的时机有关系,而不是说一定要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来干。但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还是觉得两个人干也挺好的,什么事都有个商量。”

鞠队赞同地说:“而且两个人就可以把有空的时间错开,尽量的多安排训练。另外,如果两个人的性格能够互补,就能把整个球队组织得更好。”



Q:球队除了技术性训练以外,会进行什么其他类型的训练吗?

老队员兼预备队长康镇认为,“体能是大家自己训练的事情,训练时间确实是有限的。”


Q:文学棒垒有没有自己的“秘密武器”或者“守护神”?

听到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人都脱口而出:“大树!”

“我觉得我们球队的守护神是鞠高然。”孔文骐清清嗓子说,“给大家一个安全感。”

鞠队则给我们讲起了关于大树的故事:“可以讲讲大树,之前有过一个推送。之前在小足打比赛,那边有几棵树,打比赛的时候经常把球打到那个树上,18级的杜渐师兄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当时球和棒子都卡在树上拿不下来,拿其他东西去打,结果在上面卡了三四件。杜渐师兄有感而发说,‘拿不到的垒球不如给他自由,就像掌心的沙握得越紧流得越快’”听到这里,大家都被逗笑了,“当时师兄们说大树给他们上了一堂‘人生大课’,就这么流传下来了,每次比赛结束也会说感谢大树。”

不过,鞠高然表示后来队员们对“大树”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误以为“打比赛的时候球卡在树上,所以能下分”,孔文骐补充说,“实际上是他教了我们一种人生哲理。”


Q:我们注意到文学棒垒每次合照时的口号都是“太容易了”,可以给我们讲讲这句话的由来吗?

听到这个问题,队员们默契地笑了起来。鞠队说“太容易了”是“历史遗留问题”,他讲道:“17、18级的时候,我们文学棒垒还是相当辉煌的,打个校第二、校第四,和心理掰掰手腕子还是没什么问题的。那时候有3、4个师兄是人均强棒,他们打棒技术很厉害,每次打出去就会喊‘太容易了’。后面因为大家关系都很融洽嘛,即使是一些比较离谱的失误,大家也会这么喊,所以变成了一个默契的玩笑,到了最后就演变成了谁打都喊、打出什么球都喊、干什么都喊。”


Q:大家怎么看待“全垒打”?

听到“全垒打”三个字,队员们表情各异。鞠高然表示很久没有看过了,“可遇而不可求吧!全垒打需要很多的因素,天时地利人和。”鞠队说后,孔文骐赞同了他的话,他开玩笑说,“一般是别的球队在掌握这个事情”。

新队员们对全垒打的态度又有不同,高畅马上露出了期待的表情,“打不出来,但是我也想打”,他说。

许晓程则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我们可以的!”鞠队大声回应说:“好!很有信心!”采访现场欢笑一片。

新队员兰雪莹认真地回忆着,“我记得很久以前我打的第一场比赛的对手是生科,那场比赛本来我们的比分差的不多,好像还是我们领先,但当时生科上了一个人,打了一个全垒打,上了好几分,扭转了比赛的局面。”


03

我与棒垒

Q:大家进入球队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作为主心骨,队长鞠高然首先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棒垒球作为一个比其他运动更需要集体配合的运动,更容易让大家在运动中交到朋友,“在座的各位都是很好的朋友”,鞠队看着大家说,“记得大一上还是大二上的时候,我偶然去了一次棒垒球队的训练,然后一看挺好玩,球我也能接住,就跟着打了。”他表示棒垒球的氛围很不一样,互动性更多,能跟大家更好的打成一片,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交方式。“其实我本来是个i人,大一的时候i值很高的。”他开玩笑说。

听完鞠队的话,许晓程举起手:“我也觉得是交朋友!而且感觉有锻炼到,自己变大只了,空余的时间也找到事做了,很开心。”她兴奋地说,“最主要的就是开心!”

兰雪莹在许晓程身旁慢慢开口:“这几天在打比赛,我室友就和我说,我觉得你打球之后你身上的‘死人味’少了,看起来更阳间了一点。”听了她的话,大家一起大笑起来。“然后主要还是球队的氛围很好,也有了一个运动的习惯。”她补充说。

“我每天都想打”,高畅睁大眼睛,“我都想一周七练!”

康镇摆正了坐姿,庄重、严肃地说:“首先我觉得是个人的喜爱吧,我是先有这样一个喜爱再来找到我们球队的。作为一种特殊的力与美,它的力表现在击球的那一刹那所展现出来的力量,是绅士般的力量,不是野蛮的碰撞或者个人的秀场,在打击那一刻,力的纯粹表现是生命里的极大展现,是其他运动所不能比拟的。其实它也是非常团体的一个活动,会有种归属感、认同感,和大家像一个大家庭、一个真正的队伍,不管个人的能力有多高也需要配合,即使是进攻也需要有棒次的调整。总之,不管从美学还是力学的角度来说,对我来说首先是喜爱的,其实是一种归属感、认同感,是大家共同的一种运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