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红楼梦学刊
有关红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资讯、书讯、专著论文简介、人物赏析、红学家介绍、红楼梦音乐美术等欣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红楼梦学刊

十二枝宫花的光彩

红楼梦学刊  · 公众号  ·  · 2017-07-11 07:48

正文


作者  竹窗闲读过春秋

《红楼梦》第七回,薛姨妈送宫花给贾家的女孩子们戴,大家闺秀,锦衣玉食,没谁会新奇花的式样,可是曹雪芹细细写来,借十二枝宫花,传达出丰富的意蕴。

一、何以要送

初进贾府的薛姨妈这样对王夫人说:“这是宫里头作的新鲜花样儿堆纱花十二枝。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旧了,何不给他们姐妹们戴去?”

礼尚往来,送点礼物联络感情。送什么呢?贾家女儿多,宝钗到贾府更多也要和女孩子相处。薛姨妈这一送,更重要的是为宝钗在贾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铺路。

二、十二枝宫花的分配

薛姨妈这样分配十二枝宫花:“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位两枝,下剩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凤姐儿罢。”

吃在人家,住在人家,送点礼物,当然先送贾府的三位千金,这是目的所在。林黛玉,那是贾政的侄女,贾母的心肝。王熙凤,是自己的侄女,贾府的实权派。因此,薛姨妈的花送给了最该送的人(三春)、不得不送的人(黛玉)、最重要的人(熙凤),十二枝宫花的分配,见出了薛姨妈处事的练达。

三、为什么不给宝钗

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也罢了,又想着他们。”薛姨妈道:“姨太太不知,宝丫头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不留给宝钗,是因宝钗不爱花儿粉儿。仅着一笔突出了宝钗珍重芳姿的高贵,“廉静寡欲极爱素淡”(120回语)的性格。

四、何以不给其他人

李纨,寡居,素服。湘云呢?她可是老祖宗贾母亲侄孙女,或许因为湘云此时不在,又或许薛姨妈未曾虑极,湘云尚未引起薛姨妈的注意。至于宁府的可卿,薛姨妈可以不必考虑。

五、周瑞家的送花的次序

周瑞家的送花,非常明白先后次序。迎、探、惜三春,排第一,周瑞家的比谁都明白自己过谁的日子、靠谁?凤姐第二,她是王夫人的侄女,荣国府的内当家。薛姨妈那么重视,王夫人那么倚重,周瑞家的自然懂。至于最后送给黛玉,小说中有这么一句“周瑞家的这才往贾母这边来”,显然是把黛玉排在了最后。

送花的先后,其实反映的是接受者在贾府的实际地位,至于黛玉,只要在形式上予以尊重就可以了。

六、众人的反应及对花的再处置

迎春、探春对花,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礼貌地表达谢意,并不欣喜若狂,表现的是她们的懂礼、矜持与高贵。

惜春呢,她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要剃了头,跟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来,要剃了头,可把花儿戴在那里呢?”说着,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收了。说笑中,又多了一层对惜春将来出家为尼“独卧青灯古佛旁”的命运的暗示。

熙凤这边,由平儿处理。平儿便打开匣子,拿了四枝,抽身去了。半刻工夫,手里拿出两枝来,先叫彩明来,吩咐:“送到那边府里,给小蓉大奶奶戴的。”次后方命周瑞家的回去道谢。在王熙凤这里,宫花继续发挥它作为礼物的价值,再送给秦可卿,用于联络感情。有其姑母,亦有其侄女,人情练达即文章,王熙凤最善处事的性格,在两朵宫花的处置上表现。

最后看黛玉。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叫我送花儿来了。”宝玉听说,便说:“什么花儿?拿来我瞧瞧。”一面便伸手接过匣子来看时,原来是两枝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

黛玉同样不在意花,她更在意的是尊重。薛姨妈分派时提及“下剩”字眼,周瑞家的最后才送到这边,黛玉心里,把别人挑剩下的给我,再好,也不高兴。黛玉如此敏感,恰恰反映了寄人篱下的多愁善感与对自尊的维护。这样的做法,写出了她的个性,也写出了她的难堪。你瞧“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一则,她是“不敢说”,像有些版本所写;二则,她不想说,她可以不说。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十二枝宫花,写人情世故,写人物心性,明明接受的人都不会戴,细端详,却有夺目的光彩。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