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的福音
提摩太•凯勒牧师“生命的福音”系列讲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红安  ·  古朴而美丽的传统村落——红安祝家楼 ·  12 小时前  
最红安  ·  古朴而美丽的传统村落——红安祝家楼 ·  12 小时前  
重庆之声  ·  二十四节气丨雨水落,万物生 ·  昨天  
福州日报  ·  错过再等一年!周末福州这里人人人 ·  3 天前  
福州日报  ·  错过再等一年!周末福州这里人人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的福音

试炼中得荣耀(二)07 —— 耶稣基督受死(325)

生命的福音  · 公众号  ·  · 2018-01-15 05:41

正文

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我们继续探讨“试炼中得荣耀”系列的第二部分。今天的题目是“耶稣基督受死”。

让我们翻开《彼得前书》第 2 章。我们读第 2 章的最后一部分。另外,第 3 章有一节经文总结第 2 章最后部分有关基督受死的教训。我们看第 2 章的最后部分,也看第 3 18 节,因为这节经文是一个完美的摘要,总结彼得在第 2 章有关基督受死的教训。我会读出《彼得前书》第 2 23~25 节,然后再读出第 3 18 节这一节伟大的经文。

23 祂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

24 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祂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

25 你们从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却归到你们灵魂的牧人监督了。

然后是《彼得前书》第 3 18 节:

18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按着肉体说,祂被治死;按着灵性说,祂复活了。

这是上帝的话语。

《彼得前书》第 3 18 节说: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 这节经文全面地说明了基督受死的真义,不但说明了其神学意义,也说明了其实际意义。这节经文还说明了基督受死的哲学意义,不只是说明它的本质,也说明基督受死在今天和将来给我们带来什么实际影响。这段经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基督受死的本质,我想给大家指出三个重点。这段经文也告诉我们基督受死对我们的生命带来什么实际影响,我会指出两点。我先告诉大家这三个本质和两个结果,然后逐一讲解。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基督受死的本质:第一是法律上的,第二是终极的,第三是自愿的。基督受死是法律上的、终极的、自愿的。经文表明这几个本质。基督受死带来什么结果?一方面,引我们到上帝面前。另一方面,使我们可以在罪上死,并在义上活。让我们逐一看看。

一、 基督受死的本质

1 、基督受死是法律上的。

历代以来,基督徒明白耶稣受死的法律本质。耶稣受死并不只是要留下好榜样。耶稣受死不只是在道德上给我们带来重大影响。耶稣受死有其法律本质,让我来解释一下它的意思。

经文说:“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 ”这与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 5 21 节所说的相同。保罗在那里说:“ 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 ”同样的概念,只是说法略有不同。意思是在一个历史重要时刻,圣经说时候到了,罪债转移了。那一刻,只是那一刻,上帝把一个义人视为不义的人。“义”和“不义”的希腊文有法律的含义,虽然会有所变化,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以及在这里,都有法律的含义。其意思是在法律上是义的,或在法律上是不义的。如果你在法律上是义的,人们不可以向你追讨。你可以自由往来,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如果你在法律上是不义的,这表示你有所亏欠,可能是欠交税款,可能是欠别人一些时间,或在生命中对人有所亏欠。人们可以向你追讨。你并不是自由的。你是不义的。

今天,“义人”一般是指道貌岸然的道德之士。我们不是谈论那种人。经文告诉我们耶稣是义的,但在某一刻,上帝把祂视作不义的。这意味着我们的罪债转到耶稣身上。比方说,税务局向你发出破产令,因为你的欠债超出资产两倍。如果你的朋友在最后一刻走进来,说:“我资产的数目刚好是你欠债的数目。我代你偿还。”情况会怎么样呢?税务局人员说:“很好。如果你想代他还款,没有问题。”于是他们到你的朋友家里没收一切。她的资产的数目刚好是你欠债的数目,这意味着她什么都没有了。税务局人员拿走她的收藏品,拿走她身上的珠宝,也拿走她家里的家具,然后把她扔在街上。她的资产数目刚好是你欠债的数目。这是一个比喻。在税务上来说,她是义的,但她被当作是不义的。你的债务转到她身上,她被毁掉。圣经说时候到了这事必成就。欠债在法律上转移了。

彼得说:“ 义的代替不义的。 ”保罗说:“ 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 ”这并不意味着耶稣基督真的变成有罪的,对吗?不是这个意思。这是否意味着耶稣变得自私?这是否意味着祂突然变得邪恶?当然不是,因为最终耶稣做了什么呢?祂赦免了祂的仇敌。祂把自己的灵魂交在天父手里。第 2 章最后的部分告诉我们,耶稣并没有变得邪恶,也没有变成罪人。耶稣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这并不意味着耶稣实际上变成有罪的人,而是在法律上成为担当罪的人。这意味着祂在法律上成了担当罪的人。祂在法律上成为担当不义的,但实际上是义的。这就是经文所说的。耶稣并不是真的变成不义的。祂在法律上成为担当不义的,祂为了你而被毁掉了。这是什么意思呢?然后发生了什么事呢?经文说:“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 ”而保罗则以另一个方式说出来:“ …… 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

很多人仍然不明白这一点,所以我必须再三说明。如果耶稣不是实际上变成有罪的人,而是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在法律上成为担当罪的人,这意味着当你相信你不是实际上成为义人。你首先在法律上成为义人。这是首先发生的事。人们不明白这一点。很多人常常这么说:“我想成为基督徒,但首先我必须洁净自己。”或说:“我想成为基督徒,但我的动机不正确。”或说:“我想成为基督徒,但首先我必须整理好自己的生命。”你在说什么呢?你想把自己带到上帝面前呢?你无法做到。你想靠自己成为义人吗?救恩不是这样的。当你相信你的罪已经归到耶稣身上,耶稣的义就归给了你。耶稣在法律上为你成为担当罪的人,你藉着耶稣在法律上成为义人。这并不表示随着时间过去你不会真的成为义人。你在信耶稣的一刻已经因信称义。你在法律上已经成为义人,你心里有种子播下了。因此,称义和成圣总是如影随形。圣灵的种子进入你的生命,把爱和感恩的心带进你心里,你感谢耶稣为你成就的一切,并且渐渐成长,成为真正的义人。但起初不是这样的。《罗马书》第 4 5 节说:“ 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 ”世上没有任何宗教能发出比这更彻底的宣告。这是耶稣受死的法律本质。经文说:“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 ”就是指我们在基督里称义。基督受死、基督的作为,使人在法律上成为义。

2 、基督受死是终极的。

经文说:“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 …… ”“一次”。这个信息的第一部分讲述神学理论,稍后我们会讨论实际应用。我会尽量讨论那些历代以来所有基督徒一致共识的教义。强调基本教义是十分重要的。我不会批评其他持不同信念的宗派或教会,但对于这一点,我认为指出天主教和更正教多年来的重大分歧是有益的。我是基督徒。对于这一点,我认为更正教的看法是合乎圣经的教导。让我来详细讲解。

经文说:“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 …… ”留意“ 一次 ”这个词。多年来,更正教和天主教在这一点上出现重大分歧。更正教和天主教的主要分歧涉及得救恩的方法,即救恩的方法。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提出动力因和工具因的分别,他说雕刻家是雕塑或雕像的动力因,而凿子只是工具因。雕塑家是雕像的动力因(包括其力量、工具和目的),锤子和凿子只是工具因。天主教和更正教有相同的理解,他们对于救恩的动力因有一致共识。天主教和更正教都相信上帝是圣洁和公义的;人是有罪的,并且无法达到上帝的标准,也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祂来到地上受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上帝面前。天主教和更正教都相信这一点。因此,我们唯有藉着耶稣基督和祂为我们所成就的工才可以到天父面前。基督所成就的工是动力因。天主教和更正教都同意这一点。

但救恩的工具因是什么呢?这是天主教和更正教出现分歧的地方。天主教说圣礼是工具因。更正教说信心是工具因。天主教认为要不断透过圣礼让上帝的恩典临到。天主教认为要透过守圣餐让上帝的恩典再次临到信徒身上,因为每当信徒守圣餐,基督再次献上为祭。献祭持续不断。你悔改、更新,恩典便临到,你得以与上帝和好,但你必须持守救恩,因为随着时间过去你总会犯罪,所以你必须回来再一次更新。否则,你会失去救恩,基督的牺牲是持续不断的,你要不断悔改和接受救恩。这是持续不断的,你必须保持得救。

而更正教说:“等一下!基督替众人一次受死。因此,当我们信耶稣,接受祂为救主,我们就永远得救了。”这是截然不同的看法。更正教说:“守主餐不是为了更新你的救恩。守主餐是为了更新你与上帝的亲密相交,不是更新你与上帝在法律上的关系。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所以守主餐是为了更新与上帝的亲密相交。”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时候说了什么呢?耶稣说了几句话。我们都听过十架七言。耶稣说了几句话。祂对母亲说:“ 母亲,看,你的儿子! ”又对门徒说:“ 看,你的母亲! ”耶稣说:“ 我渴了。 ”耶稣说了几句话。我要指出的是耶稣在《约翰福音》第 19 30 节说:“ 成了。 ”这是一次性完成的工作。“ 成了( tetelestai ”的意思是:“罪债还清了。我已经满足一切的要求了。完成了。我不用继续这工作了,你也不用继续这工作了。你接受了完全的救恩了。”

这是一次性完成的工作。你相信吗?让我指出实际应用吧。你不可以说:“啊!我不知道这一点。这就是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教义上的分别。”当然,背后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我讲解了两者的分别,我并不是要攻击一个我认为坚持错误观念的宗派。我不是要诋毁天主教。我只想提醒各位朋友,如果你相信基督的工作已经成了,你就不用作什么使自己更蒙上帝接纳了。这一点有重大的意义。各位一直收听这个系列信息的朋友们,但愿到了现在你已经意识到这是关键所在。无论在道德、神学、心理和属灵上,这都是关键所在。我们不断面对问题,因为我们并不明白基督曾一次受死,救赎工作已经成了,我们不用作什么去补足基督所成就的工。我们不明白这个真理,没有因此欢喜快乐,也没有实践出来。

我们来看看其实际意义吧。让我指出几方面的影响。其中一方面涉及我们的良心。你相信救赎工作已经成了吗?你如何面对良心的责备?很多人说:“我相信基督信仰。我相信圣经的话。我相信救赎工作已经成了。”但他们仍然受良心责备。世界有一种方法面对良心的责备,就是设法埋没良心。其中一种方法是给它注射麻醉药,并说:“谁可以判断对错呢?”另一种方法是责怪别人,或谈论自己的软弱。世界的方法是尽量减少良心的责备,但还有另一种方法。宗教的方法是与良心交手。当你的良心对你说:“你自称是基督徒吗?你到教会聚会,但看看你的所作所为。”正如我刚才所说,世界的方法是对良心说:“谁可以判断对错呢?闭嘴吧。”宗教的方法又怎么样呢?律法主义的方法又怎么样呢?你对良心说:“我上个星期的表现很好。我多年来一直照顾我的妹妹。我是一个好人。”换句话说,你开始着眼于自己的良好记录。你的良心总是得胜的。你被击败,因为良心对你说:“是的,你照顾你的妹妹,但看看你如何对待你的弟弟。是的,你上个星期的表现很好,但上个月又如何呢?”你总也不会得胜!世人埋没良心,把事情相对化,逃避良心的责备,并试图麻醉自己的良心。信奉宗教的人又如何呢?他们如何面对自己的良心呢?信奉宗教的人说:“我很好。我的表现越来越好。我在下个星期会做得更好。我上个星期的表现也不错。”这种做法总会把你杀掉。

但福音胜过良心。福音说:“成了。”你可以转身对自己的良心说:“你说得对。我的所作所为坏透了。我很庆幸你在这里。我需要你把我送回天父那里,更新我与天父的相交。但等一下,即使我没有做你指责我的事,即使我做了正确的事,这一切也不会使我更蒙上帝接纳。”

愿那控告的人咆哮,

述说我所犯各式各样的罪行。

我对那些罪一清二楚。

耶和华却毫不知道!

基督徒说:“良心啊,我很庆幸你在这里。我需要你把我送回天父那里,恢复我与天父的相交,但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是你无法告诉我的,就是祂不因我的行为而接纳我或爱我,因为祂为了爱我而作的一切都成了。”一切都成就了。你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良心吗?你说:“我是基督徒,我已经受洗,我到教会聚会,我是教会的成员。”但这并不表示你不会以世界的方法、宗教或律法主义的方法去面对自己的良心。你要以正确的神学、以福音为基础的正确方法去面对自己的良心。基督曾一次为罪受死。这是一次性完成的工作。

让我列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我们面前有世界的方法、律法主义的方法,和福音的方法。耶稣说:“成了。”让我举另一个例子来说明。人们会感到失望。很多人不断在失望中苦苦挣扎。我们因无法达成计划、希望和梦想而失望。我们在失望中苦苦挣扎,几乎绝望了。为什么呢?我们深感失望,因为我们想要完成只有基督可以完成的工作。我们渴望成功,其实是努力去做只有基督才能够为我们完成的工作。换句话说,我们未能达到一种完满的状态。虽然我们在理智上说:“成了。”但在另一个层面上,我们感到自己不蒙接纳。“我仍然在努力去达到完满的状态。如果我能够达到,我就是义人了。”你在内心深处尝试去完成耶稣已经完成的工作。你该怎么办呢?你总也无法以你所采取的方法去达致完满。你总也无法达致完满。你尝试去完成。也许你不是这么想。例如,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个人并不因金钱而忧虑,当家庭出现财政问题,他说:“亲爱的,别担心。一切都会顺利的。”他似乎很坚强,但另一半却因财政问题而惊惶失措。当他们的关系出现问题,其中一个人不知所措,说:“我们的关系出现了问题。我们没有好好倾谈。到底怎么了呢?”另一半说:“别担心。没事的。”到底是什么回事呢?在这一切背后,我们仍然觉得自己要完成耶稣的工作。我们仍然觉得自己不是义的。除非我们有财务保障,否则我们觉得自己不是义的。这样你的财务保障成为你的义,成为你达致完满的途径。

也许美满的婚姻成为了你的义。你一直都认为必须要拥有美满的婚姻,你心目中有理想的婚姻,但你没有美满的婚姻,于是你对配偶感到苦毒,但很多时候你又为此感到内疚。为什么呢?有些人没有美满的婚姻,他们也过得很好。为什么你必须拥有美满的婚姻呢?因为人人都学习不同的方法尝试完成耶稣的工作。但耶稣说:“成了。我已经成就一切。”我们深感失望,因为我们渴望成就大多数都为了让自己达致完满,并完成唯有耶稣基督能为你成就的事。在福音里,你要这样看令人失望的事。你看着那些你未能达成的事,说:“我不需要你。你无法控制我。我不是受本能驱使的动物,也不是受程式操控的机器人。我是人,这一切曾控制我的东西都无法再控制我了,因为耶稣已经成就一切。”如果你明白基督的工已经成了,是一次性完成的事,你就不用靠自己的行为,你不再尝试赚取救恩。这将会改变一切,包括你的良心,以及你对挫折的态度。

让我举另一个例子:幽默的方式。英国著名作家吉卜林( Kipling )提出:“……没有苦泉的欢笑……”吉卜林谈到三种方式。世人有一种源自苦泉的欢笑或幽默。这是一种冷嘲热讽的态度,是充满骄傲的自信。你会发现很多幽默的话都带有贬意。很多时候,喜剧演员采取嬉笑怒骂的姿态,对一切作出批评。他们把自己置于优越地位。很多所谓的幽默都是这样。他们把自己置于优越的地位,对人们一切有关宗教的事作出批评,对人穷追猛打,使人出洋相。这是源自苦泉的欢笑。此外,还有律法或宗教主义的方法,当中没有幽默。你会发现律法主义者并没有幽默感。美国音乐剧《梦幻骑士 / Man of La Mancha 》中有这句对白:“他小心端着自尊心,恐怕把它打碎。”很多宗教主义的人都是这样的,他们努力赚取救恩,因为他们非常脆弱。世上有些人努力赚取救恩,教会里也有人努力赚取救恩,分别在于外面的人把上帝律法中对圣洁的要求相对化,教会里的人却不是这样。一方面,教会里有些人努力要完成耶稣所成就的工,他们努力赚取救恩,要做一个好人;另一方面,他们知道上帝的要求。结果,他们心底里极度缺乏安全感,也没有幽默感。“这并不好笑。”这句话他们不会常常说出口,但心里却是这么想的,身边的人都知道没有什么是他们感到有趣的。基督徒明白基督的救赎大工已经成了,判决已经定了。他不用再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真正的幽默是能够不专注自己。有一种源自苦泉的欢笑,因为你过于专注自己,于是狠狠的批评人。有一种人没有欢笑,因为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

基督徒明白别人怎样看他们并不重要。他们不会专注自己。专注自我总是使人变得冷嘲热讽或缺乏幽默感,但忘记自我使人变得幽默。基督徒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问一个世俗人:“你相信耶稣吗?”他们可能会说:“这是私事。”如果你问一个律法主义者:“你相信耶稣吗?”他们会说:“嗯,当然。”如果你问一个基督徒:“你相信耶稣吗?”他们会如何回答呢?基督徒会说:“我相信耶稣。这实在令人惊讶,对吗?我?我也可以成为基督徒?真是在开玩笑!你看着我!谁会想到我可以成为基督徒?”如果你望着自己,说:“我当然是基督徒。我一直都是基督徒。我自小就是基督徒。我是这种人。”那么,你可能不是基督徒。你没有喜乐。如果你明白基督的救赎大工已经成了,他就不用小心端着自尊心,恐怕把它打碎。然而,你也可以欢笑。

当然,是福音使你有信心。为什么呢?因为判决已经定了。你不用害怕。福音也使你充满怜悯,因为当你在街上看到一个衣衫褴褛、一无所有的露宿者,你心里说:“主啊,如果没有耶稣基督,我的属灵生命看起来也是这模样。”你深深感到那个人是你的弟兄。因此,福音使你充满怜悯,同时又使你意志坚定。福音使你变得幽默,同时又使你变得比世上不认识福音的人更认真。你远比他们认真!你可以谈论死亡。基督徒可以谈论死亡,其他人却时刻为此感到不安。为什么?因为基督徒拥有一些使他们能面对死亡的东西。他们藉着福音被领到上帝面前。如果你可以仰望按公义审判人的上帝,你可以对死亡不屑一顾。“成了。”这是一次过完成的工作。你明白这是何等意味深长的道理吗?

3 基督受死是 自愿的。

耶稣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这是什么意思呢?耶稣是自愿受死的,祂是唯一自愿死去的人。耶稣站在那里,祂不但愿意受威吓,也甘愿承受十字架的苦楚。耶稣本可以离去,但祂没有这样做,祂留在十字架上。祂是唯一自愿死去的人。有人说:“不是啊。有人选择自杀身亡。有人选择舍身救人。有很多这样动人的英雄故事。”我不是说这些。有些人选择自己死亡的时刻,有些人选择他们死亡的方式,没错,但他们无法选择是否死亡,因为他们总有一死。但耶稣是唯一不用死亡的人。死亡是一个刽子手。

我知道很多人不相信这一点。他们说:“死亡是自然的事。”我读过一篇文章,作者强烈反对基督信仰,认为死亡是一种惩罚的概念。他说:“生物学家指出生命不可能没有死亡。除非人死亡,否则活着的人根本无法在世上生活。因此,死亡是自然的事。”但诗人对死亡有更深刻的领会。因此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 Dylan Thomas )说:“我们愤怒地抗拒濒死光焰。”

我读过 18 世纪日本著名诗人小林一茶( Issa )的作品。日本文化相信世界如一颗露珠。个人只是一种幻象,人死了就像一颗露珠归回海洋,完全是一件自然的事。死亡是自然的事。当小林一茶失去了妻子和家人的时候,他认为这并不公平,这是错误的。他写了一首诗:

露珠的世界

是露珠的世界

然而,然而 ……

这意味着失去个人的感觉根本并不自然。这感觉像暴力一样。死亡是敌人。死亡是惩罚。我们知道这一点!人人必有一死,因为我们都是罪人,但耶稣不是罪人。死亡在耶稣身上并没有权柄。耶稣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祂是唯一不是以受害者的身份,而以带着至高权柄的身份而行的。耶稣不一定要留在十字架上。当上帝倾倒祂的忿怒,祂把无止境的痛苦倾倒在耶稣基督身上,因为那是死亡的惩罚。那是无止境的。你说:“怎么可能是无止境的?不是三小时吗?”我只可以说,既然刑罚是无止境的,罪的刑罚就是无止境地与上帝隔绝,以及随之而来的痛苦。因此,耶稣所经历的痛苦必定是无止境的。祂必定感到无止境的痛苦。祂必定是无止境地感到这种痛苦。在十字架上,无止境的痛苦倾倒在耶稣的身心上。

我来问你一个问题:是什么使耶稣留在十字架上呢?是钉子吗?耶稣是宇宙的创造者。是锁链吗?耶稣是宇宙的创造者。祂随时可能停止受苦。祂随时可以离开十字架。是什么使祂留在那里呢?耶稣在十字架上承受无比的痛苦,是什么把祂留在那里呢?这必定是因着祂对你的爱。没有别的。宇宙中没有别的东西足以令祂继续留在那里。你知道受苦的感觉是怎么样的。你知道有人在你身上开刀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必定要有一群人把你按住,说:“我们要把这东西从你的腿拔出来。”你说:“好吧。各人把我按住,因为我知道你们要做正确的事,但这是很难受的。”他们把你按住。是什么把耶稣按住呢?是什么令祂留在十字架上呢?耶稣是自愿受死的。祂在《约翰福音》第 10 章说:“ 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

二、 基督受死所带来的结果

你知道基督受死带来什么影响?带来什么结果?这又如何使你改变呢?让我告诉你基督受死如何使你改变。这两个途径似乎互相矛盾、完全相反,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经文说:“ ……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 ”这是第一个结果,而第二个结果是:“ ……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 ”让我来说明基督受死所带来的结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重庆之声  ·  二十四节气丨雨水落,万物生
昨天
审计之家  ·  中小学校审计应关注哪些问题?
8 年前
科学家庭育儿  ·  夜磨牙、长磨牙、磨牙辅食,不是一回事
8 年前
铅笔经济学  ·  传统武术的经济解释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