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线公园,我遇到了一位澳大利亚摄影师,他拍下了坐在路边休息的我
每年我都会写一篇年终总结,2017年底沉浸在写书中,所以落下了。过年期间,自我反思,回顾过去5年的经历:从华尔街到洛杉矶、深圳,圆了"硅谷梦",到现在的自由职业。 我一直试图平衡职场和一颗艺术家的心,无意中成了"斜杠青年" ,而对我最大影响的是#创业巨人#系列画 — 它们是自我表达的载体:对创业精神和画画的热爱。
如果我给5年前的自己写封信,我想对2013年那个刚工作一年的姑娘说:
" 谢谢你有勇气做一件忠于内心的事情,它化作一股力量鼓舞了很多人。"
那时我做了一件"疯狂"的事情: 周一到周五在纽约的投资银行上班,周末在纽约的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 Park、旧金山的Dolores Park当街头艺人,过着双重身份。
▲
我在纽约高线公园的定点摊,连续展画12个星期,从秋天一直到冬天
2013年,做着"硅谷梦"的我,下班后,没日没夜的用100天画了15位硅谷创始人的肖像,写下了他们触动我的用科技创新的故事。纽约寸土寸金,我住在生活便捷的东村,没有画室,就在客厅的衣柜门上画画,右边就是公寓的大门。
▲
我的画板是回收的酸奶盒
周末带上一个绿色布包(来自大都会博物馆),坐地铁穿梭在纽约的大街小巷。最后我选择了每周末去The High Line Park展画。因为那是纽约知名的公共场所,有品位的游客前来拔草,当地潮人周末来吃Brunch, 散散步。
▲
我的画都装在这个绿色的手袋中,坐地铁来去自如
每周末坚持展画的过程,和住民宿一样,让我遇到了很多神奇的人。 5年后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没有走上大街的勇气,如今的我或许不可能如此折腾。
▲
短片介绍
01
我都遇到了谁呢?
我遇到了Facebook联合创始人之一的父亲,他把我拉到一边和我说起他儿子的创业故事。
▲
每周末,游客和当地人路过我的画展,会停下来读读每个创业者的介绍
还遇到Airbnb创始人的妹妹,她走到画前,惊喜地说道 "哎呀,那不是我哥哥吗?"
▲
Allie and Brian Chesky
一位风投经理说, "You inspired today. You should give a TED talk. " 没想到一年后,我在深圳做了第一场TEDx演讲。
▲
深圳大学TEDx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看到Airbnb创始人的头像说, " I am a host. They are good guys. It changed my life. " (我是一位房东,这三个小伙子很不错。Airbnb改变了我的生活。)
▲
我把照片上传到Twitter上,Airbnb的创始人转发了,形成线下线上互动
一位8岁的小摄影师,向我推荐Vine短视频社区,说用Instagram已经Out了。(不过今天看来,instagram发展的很好,也走向了视频社区。)
让美国人体验"扫一扫"的便利,我去当淘宝地推,肯定也称职:
▲
高线公园"地推" 扫一扫功能
传递硅谷精神,路过的行人,可以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创业者合影:
一位高线公园的管理人员,前来问我是否是卖画的,我说, " 不是,就是来分享艺术和故事。"
在高线公园接受了一次专访:
02
我的足迹遍布纽约的公共设施
地铁站口,巧遇一位用户运营专家,至今保持联系:
▲
纽约东村Astor Place地铁站
当然也碰过一鼻子灰,在纽约的Flat Iron Building (熨斗大厦)的画廊门口,待了15分钟,城管来告诉我:"这是历史建筑,上面不能倚放任何物品。"
因为画展,接受到了NY Tech Women的邀请,做演讲嘉宾。
03
见到了画中的创业者
▲
Dropbox的CEO Drew Houston
▲
Airbnb的联合创始人Nate
▲
在Techcrunch的峰会上,遇见硅谷风投教父 Ron Conway
▲
Foursquare创始人 Dennis Crowley 在纽约大学的演讲
在旧金山,我"遇到"了很多当时不知道的神人。
▲
左:Dolores Park 右: Blue Bottle Coffee
比如Airbnb的产品VP, 4年后和他一起上画画课,他从手机中掏出我的画 " 那天我走出家门,就看到了这些画。" 没想到这张照片他在手机上保存了4年多。
在蓝瓶子咖啡馆门口,遇到了当时PingWest驻美国记者,之后Whisper CEO来华访问,安排了采访;
在The MIll咖啡馆门口,一位戴墨镜的男士问我(半开玩笑): "这幅画怎么卖? 原来他是其中一位创业者的同事。"
04
把画展带到大学校园
后来,我把画展带到了美国和中国的大学校园、 黑客马拉松Hackathon、科技大会Techcrunch:
▲
MIT麻省理工学院
▲
哈佛商学院Spangler楼
▲
普林斯顿大学学生中心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我邀请学生们,拿着自己最喜欢的创业者头像合影。有一位深大的同学和我说,"从小的偶像就是Elon Musk, 虽然没有见到真人,看到头像也很受鼓舞。"
▲
复旦大学
画展的高潮是第一次室内展出,在红杉资本的工程师大会上,后来也就有了很多网友知道我的故事改变人生的一幅画"
▲
纽约Grand Central火车站旁的Grand Hyatt Hotel (2013.10.5)
那次大会后,2013年底我加入了匿名社交的鼻祖Whisper,飞去了阳光的洛杉矶,拥抱创业生活。 在Whisper的两年半,我看了无数张「树洞」
帖子,每天坐着人性的过山车: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每天看英文帖子,也让我快速理解了美国的幽默和文化。
或许,是
Whisper的工作锻炼了
同理心和洞察力。
▲
这个帖子说" 我是咖啡师,如果客人对我不礼貌,我就给它decaf的咖啡。"
并在25岁,被赋予重任,搭建
Whisper中国分部,
有了回国"创业"的机会。这次"创业"没有成功,却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能力。"当你接到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那是成长的最佳机会。" 很想念那段纯粹做事的日子,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
▲
永远记住深圳美嘉广场的日子,墙上贴的是我们的Manifesto
2014年10月5日,36Kr独条推送了画画改变人生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互联网的传播力。我把微信号放在文章里,当天微信好友申请就爆了。
14-15年回国,很荣幸地接收到了来自腾讯、阿里、百度、美图秀秀、知乎等国内优秀互联网公司的邀请,分享"用互联网思维画画"这个有着互联网基因的"行为艺术"项目,接触到了中国互联网大咖们。
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把画展开到腾讯大厦的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