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当企业处于生存期(1~5岁):企业家花在社交活动上的时间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企业家应重视社交活动、促进企业发展;
当企业处于发展期(6~8岁):企业家花在社交活动上的时间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企业家应避免过度社交带来的消极影响,要“苦练内功”。
时间,是一种重要和稀缺的经济资源,对于新创企业家尤其如此。新创企业是指创立时间不长、成长、还不成熟的企业,一般企业年龄在8岁及以下。新创企业家就是这类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
新创企业家往往身兼多职,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
如果可以将新创企业家的管理活动和方式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内管理,为“大内总管”角色;第二类为对外拓展,为“外交家”角色。
为了维持企业的基本运转,对内的日常管理活动不可或缺,但是对外活动是管理者可以根据情况做出较大调整。况且对外联系、洽谈生意、公关和招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这两种活动都很重要,但是资源非常有限。那么,哪种活动或者管理方式更能产生企业效益呢?
我们获得了由中华全国工商联、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等组成的课题组完成的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数据。在剔除那些在我们感兴趣的变量问题上信息不完整的企业,最后有1311个信息完整的新创企业构成最后分析的样本。
在所有1311个样本企业中,新创企业家花费在工作上的时间平均为54%(其中花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上的时间约37%,花在社交(包括外出联系生意、开会和公关招待)上的时间约17%),花在各种学习上的时间约9%,剩下时间花在休息和其他活动上。
如果转换成绝对时间,这相当于中国新创企业家每天平均工作约13个小时(其中约9小时在对内日常经营管理上,4小时在对外社交活动上),约2小时在学习上,约9小时在休息和其余活动上。
当新创企业处于生存期时(1~5岁),企业家花在社交活动上的时间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然而当新创企业已经度过生存期进入发展期时(6~8岁),企业家花在社交活动上的时间却对企业绩效的贡献产生了负作用(见图2)。花在社交活动上的时间越多,企业绩效越差。
这可能是因为当新创企业度过了生存期,取得了显著的合法地位以后,社交活动的增加也意味着企业成本的增加,因为对外联系生意、公关和招待无疑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同时,从以注意力为基础的分析视角来看,这些活动也会分散企业家对于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使企业绩效受损。
另外,对于处于生存期的新创企业来说,在维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新创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很强时,花在社交活动上的时间能够给企业绩效带来更快的增长(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