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凯,思必驰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研究员。2007年,俞凯与高始兴一起在英国创立思必驰,起初专注于英汉口语教育。2012年,思必驰整体方向转移向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硬件,目前定位于做以口语为主体的自然人机交互的智能解决方案的平台。
本期《亿欧视也》专访“人工智能30人”之思必驰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俞凯。
应该去创造自己特有的理念,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引进
俞凯在清华待了八年,在剑桥待了十年,对国内外的学术氛围差别颇有感触。他认为,最明显的差别在于思维方式。国内的创新偏集成性、改良性,在已有框架下戴着镣铐跳舞,而国外偏基础性、颠覆性,这其中隐含着文化、体制等背景因素。但俞凯觉得将来差距会缩小,“迟早有一天我们必须得从这一点上能赶上,才能真正使得中国创新有比较重要的基础。“
思必驰诞生于英国,似乎可以顺理成章地汲取更多国外的理念,然而俞凯并不赞同。他认为,一个公司应该去创造自己特有的理念,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引进。谈到思必驰的公司理念,俞凯归纳了三点:第一是义无反顾的投入——不是单纯为了挣取工资,而是为了创造事业。第二是以研究态度来看待技术——力求做到扎实可靠、精雕细琢。第三是在产品层面的专业——通过管理制度的调整,让公司运作灵活而高效。
人机交互的最高境界——智能设备与环境融为一体
研究人工智能的学者总是经常被问到对行业发展状况的评估打分,但俞凯不赞同用“年龄”“分数”等指标将人工智能标签化。在他看来,人与生俱来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在他固化的生物结构里就已经具有特定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人和机器是没法比的。而目前人工智能的感知能力、认知学习能力、数据处理和推理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人了。
对于思必驰所专注的人机交互领域,俞凯做出了较为清晰的界定。他认为,人机交互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PC互联网阶段:设备是摆在家里的,人机交互也面临局限;第二个阶段是移动互联网阶段:人们可以将设备放在包里方便移动,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第三个阶段是物联网阶段:人们连包都不必带了,而是把设备戴在身上。
俞凯预计,在第四个阶段,设备会彻底环境化。“也就是说你可能真的什么都不带了,设备嵌入到环境当中。比如我们之前是给汽车配置设备,可能再几年、十几年,配置对象会变成马路。如果路上都已经配备智能了,车里面还需要智能设备吗?不需要了。“这便是人机交互的最高境界——智能设备与环境融为一体。
人机大战一直是引起讨论的焦点。俞凯认为,机器和人在未来将是融合在一起的,很难做明确的区分。“假如一个人腿摔伤了,医生给他的腿植入一个特殊金属,他是机器还是人?假如一个人遇到车祸脑子碰伤了,医生给他的大脑植入了一个感光芯片,原来他看不见的,现在能看见了,他是机器还是人?假如这个人撞得更严重一点,他大脑里有一部分无法运转,医生把他的神经用电的方式接起来,帮他实现神经驱动,他是机器还是人?”俞凯一点一点递推,像是描述出一个机器人,但那很可能是未来人的形态。
在他看来,机器不可能在未来异化,脱离人的控制,走到人类的对立面。一方面,从技术角度无法实现,当前的技术手段无法使机器完全意义上产生自主的性情和思维。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在治理和进化的过程中,规则制度也会有相应的完善。
当前总有些人担心人工智能将来会抢了人类饭碗,俞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我认为这是必然现象,不需要做过多讨论。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会使得某一些行业消失或者变小。但一般来说技术发展又都会创造出新的行业。当基本的重复性劳动可以被替代的时候,与人紧密相关的、个性化的劳动就更难被替代,这是非标准的。”
例如,月嫂就是一种非标准化的工作。对机器来说,不在于能否完成喂奶等任务,而在于能否在难以预料的突发状况下迅速做出反应。更重要的是,婴儿还需要关爱。就目前而言,机器还难以在短时间内对人性中关爱的模拟。
俞凯还补充道:“机器必须得有应用环境,那么未来应用环境没电了怎么办?现在的机器依赖大量数据做出统计分析,得出可靠的结果固然很好,但假如没有数据中心呢?如果数据达不到怎么办?在这些情况下仍然还是需要有其他的手段,甚至包括人的手段仍然需要有的。”
流水只有遇到石头的时候才能激起浪花
思必驰如今已走过了十个年头,经历过转型,也遇到过瓶颈。
2012年之前的思必驰致力于口语教育,之后独立成公司被收购;2012年到2014年的阶段主要做手机层面智能语音应用;2014年之后转向智能硬件。这三个阶段当中前两个阶段都有困难和挣扎的时候。“看来挺简单的事,你真正作为当事人进去的时候,判断不一定是准确的。”
面对不同业务方向的冲突和选择,俞凯追求一种搭配和契合。“作为企业来讲,这种方向的选择其实要面临蛮严峻的挑战,它不是说你本身在商业上有没有价值,还包括和你整个团队基因配不配。”
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如何校准发展方向?俞凯给出的答案是市场反应。“你的东西有人要、卖得多,那就是对的。卖得少,客户量减少就说明错了。商业上的状况还是通过商业信号来判断,这是最根本的。但在此之上,同样是出现了一些信号,有些人判断得快,有些人判断得慢,这需要团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复盘能力。”
谈到思必驰面临的瓶颈,俞凯认为是人才还不够。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不止是技术人才,也包括管理人才、推广人才等。纵观人工智能市场薪酬就会发现,人才短缺的现象普遍存在。“因为人够了起码会供求相当,薪酬水平能够反映出来。现在还是期望比较大,但是能够真正做事的人比较少。所以我不觉得现在主要是技术瓶颈,人才瓶颈和应用瓶颈才是比较主要的。”
俞凯和高始兴两个创始人之间也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面对分歧,如何协调,如何相处?俞凯回答道,当公司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和高始兴都抵押了房产。“我从来没问过他怎么搞定,他也从来没问我怎么搞定,有必要问吗?在整个做得过程当中,尽管有意见的不同,但是当你发现上本质上价值观和对最根本问题判断是一样的话,就不会有实质性的分歧。”
“流水经常只有遇到石头的时候,它才能激起浪花,你才觉得它美,人也是一样,事也是一样,你只有遇到困难的时候,碰到一些挫折的时候你才能真正看出来到底大家是什么态度,你才能真正感觉到自己把这个事做成是有成就感的。如果说你不费劲就把这事做成了你能有成就感吗?不可能的。“(编辑:视也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