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军事及网络
“先进的技术买不来!建设强大国防只能靠自己,靠我们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 这是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劲松挂在口头的话。
刘劲松是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二十多岁刚入所时,刘劲松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常钻进实验室加班也要搞明白,深夜12点还在测试。“突然有人拍我后背,我吓了一身冷汗”,回头一看,原来是所长,两个人相视而笑,刘劲松回忆到。
刘劲松
这个当年自顾自研究到午夜的青年,如今带领了团队,成了骨干,更点亮了天宫一号和无数战斗机的双眼,打破国外禁运和技术封锁,为国家节约外汇数亿美元……
“涉及国家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
2008年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穿的飞天舱外服头盔上的照明和报警系统就是由刘劲松作为项目总指挥,带领团队自主设计研发的特种光源。
大家可不要小瞧这个照明和报警系统,这些关键的技术,国外长期对中国禁运和技术封锁!
2005年2月,刘劲松的研究所接到了舱外照明灯和灯光报警装置的研制任务。因为是首次承担载人航天配套任务,从原理样件到初样电性件,再到正式装备舱外服的正样产品,共经历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这期间刘劲松带领特种光源团队成员进行了多次工艺技术攻关和试验验证,缺少先例来借鉴,为确保宇航产品的高可靠性,在应用环境、可靠性、安全性方面,团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刘所那会儿好多次带领课题组人员进驻配套单位,与舱外服生命系统设计师进行深入交流,就是为了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为了确保产品的原材料质量,他与物质处负责人亲自去各原材料厂家选材,并进行试验验证,确保原材料的高可靠性。”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科技计划处副处长张丽说,“由于研究所当时缺乏载人航天环境试验设备,刘所便亲自带着设计好的试验工装和产品,去航天总体单位开展环境摸底试验,在北京一呆就是一个月。”
两年期间,在刘劲松的带领下,课题组坚持不懈,经由产品方案设计、原理样机、初样电性件、正样等多个阶段的努力,终于在2007年4月完成产品交付工作,产品伴随航天员翟志刚圆满完成了首次出舱任务,直到今天,研究所特种光源生产线还挂着“弘扬航天精神,助我神舟飞翔”的横幅!
“我进所以来,听刘所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装备上的产品交给我们了,就一定要用心把工作做深、做透、做出特色,确保装备的可靠性,涉及国家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所以,一想到刘所都那么拼,我们哪有理由不拼呢?”张丽说。
见证研究成果的成功使用
“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成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太空漫步!”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圆满完成出舱任务。
回忆起当时的画面,一贯沉稳的刘劲松也有点小激动了。“当时我们全所的人都集中在大屏幕前,一直很担心,直到他们安全返回,才把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因为之前无论如何模拟,都无法达到真正宇宙环境中的效果,还是捏了一把汗。”他说。
之所以这么担心,是因为宇航员使用的舱外服照明和报警装置属于特种光源,翟志刚宇航服上配备的产品是国内第一个此类产品,完全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而且它可不仅仅是照明那么简单,还担负着生命报警系统提醒功能,一旦照明灯出了故障,宇航员很可能已经缺氧或受到其他更大身体伤害了,还浑然不觉。
谈到这个自己主持研制的成果,刘劲松说,“照明系统必须保证极低的功耗和太空环境下极高的可靠性,且体积极小,光学性能、抗振性能、寿命等各项指标都必须是国际领先水平。”
特种光源产品的广泛应用
小小的一盏灯,折射的却是国家特种光源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刘劲松参与研制的机载着陆灯、滑行灯、加油灯等系列特种光源产品也已广泛应用于十多项国防重点装备中,而特种光源的意义可不仅限于航天事业,这项技术在民用飞机、探照、野外作业、地质采矿、医疗卫生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既然目标是远方,留个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躬耕光电数载光阴,刘劲松初心未改。宇航员出舱迈出的一小步,却是国产特种光源真正领先世界的一大步。
“你能做,别人也能做,只有不可替代才有话语权”
不知大家看过《歼十出击》《壮志凌云》等讲述飞行员故事的电影没,影片中很多飞行员遇到危险的镜头的时候,仪表盘都是控制战斗机最关键的部分!
这个仪表盘,也称为特种显示器,就是刘劲松参与研制的。
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到扬我国威的歼十飞机,特种显示器的前视红外激光火控系统曾长期落后于世界,导致飞机观测的分辨率和精准度都不能满足国防装备现代化的需求。
想去国外买?不可能!这么关键的技术,国外对中国是长期禁运和技术封锁!难?不怕!面对这个被定位为“国防急需”的关键技术。刘劲松暗暗下了决心,难也要攻下来!他一头扎进8SG91Y1机载高亮度静电聚焦平视管项目的研制工作,迎着最难的产品--用于国家多项重点机型的前视红外激光火控系统的核心显示器件,迎难而上。
刘劲松称这个过程为“自我革命”:“从单色到彩色,到液晶,再到特种显示,‘你能做他也能做’的事,做成了不是你的能耐,必须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必须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东西,在这个领域里才有话语权。‘吃着碗里的’,就得有‘看着锅里的’那种雄心。
”光有雄心不行,还得有恒心。反复试验、反复攻关、成千上万次的调整和改造,这种对精品的极致追求,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在他眼里,工艺上的细微差别就可能导致高下之分,而这一点点小小的差距就可能使自己落后别人一大截:“争取一次性做到极致,考虑清楚再开始,总返工一定会影响状态。”刘劲松说。
就是在这样“极致控”般的坚持下,刘劲松8SG91Y1机载高亮度静电聚焦平视管项目的研制工作一路高歌猛进,成功使国产战斗机具有了全天候作战能力,使地面攻击和时空攻击能力大大加强!该项目打破了国外长期禁运和技术封锁,解决了国防急需,成功地应用到绝大多数国产战斗机上。
戒骄戒躁,不断进步,不做“井底之蛙”
刘劲松的传奇成果还有很多,比如,主持并参与了我国第一只机载高亮度、高分辨率平视管组件、第一只特种彩色显示管、第一只机载头盔显示管组件、第一套舱外航天服照明及报警装置、机载大功率双模行波管及高能点火气体放电器件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工作。再比如,主持建设了国内条件最好、产量最大、品种最丰的机载特种显示技术研制线……
粗粗算来,他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已经完成了6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任务的攻关,配套产品满足了载人航天、歼十飞机等数十项国家重点工程的急需,为提升我国国防现代化装备水平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他所在的研究团队,也已成为我国军用电子元器件队伍中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
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国防功臣,每天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时,依然是平和谦逊的,关于他的段子还真不少,比如“去看望在美国读书的女儿期间,还抽空去参观了科技博物馆,看到了美国最新的科研成果”。
谈到这儿,刘劲松呵呵一笑说,我们不仅要学习西方的文化,也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创新理念,综合我们的创新意识,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产品。
回来之后他经常会感叹:“掌握的信息越多,越感到自己很渺小。我们国家还在讲机械手时,国外的机器蚊子都满天飞了。”他不断告诫团队成员:千万不能当井底之蛙!一定要保持不断创新、不断自我革命的意识,才能在行业内和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现在的刘劲松,已经是国家特种显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微波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他却仍然坚持着关键数据自己核对、带领团队不断进行工艺创新前移。“我们产品的合格率每年都在提高,最近几年已经从88%提高到了92%甚至94%,我们的产品性能则从95%提高到了104%。时刻着眼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不领先,你就没有话语权。”知天命之年的刘劲松,依然目光炯炯。
我想这是真正的“大国工匠”精神!
铁血军事近期好文,关注“铁血军事”回复“数字”即可查看
▼
【1】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会出兵?普京的回应语惊四座
【19】继南海种岛之后,中国布在这里的一手暗棋终于要动了!
【3】美国发布世界强国排名 中国名次太令人震惊!
【8】世界上有六个国家:一旦离开中国就会立马完蛋
【14】1996年中国差点收复台湾 让三个内鬼搅黄了
【7】几年前中国一次秘密军事试验 令美军至今胆寒
【2】别被中国的外交部"抗议"蒙了,其实背后下手狠着呢!
【5】台海之战一旦打响,这七个变数将让整个西方为之一震!
【26】美国再三挑衅,中国迟迟不应战,这背后酝酿的竟是这个......
【18】毁三观!那些年,嫁给黑人的中国女孩,下场怎样了
【31】76年前,日本人在四川偷偷拍下这段录像,看完泪流满面!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铁血军事
辛辣视角解读这些深度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