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日报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日报  ·  -9℃!9级大风!杭州人挺住,蛇年首场寒潮正 ... ·  13 小时前  
杭州日报  ·  刚刚确认:杭州持续3天! ·  3 天前  
钱江晚报  ·  确认遇难!“天才少年”才16岁…… ·  5 天前  
杭州交通918  ·  突发!一罐车侧翻,粗苯泄漏!最新通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日报有风来

吴越吴越︱灵动千年的“秘色”

浙江日报有风来  · 公众号  · 浙江  · 2024-08-19 09:57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的‘江南秘色——浙江古代青瓷陈列’展览,特别是吴越国时期的秘色瓷。秘色瓷作为古代制瓷工艺的巅峰,代表了当时的经济和文化水平,是浙江青瓷艺人炉火纯青的技艺的展现。文章还提到了秘色瓷的历史背景、重要性和生命力,以及浙江对越窑青瓷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的‘江南秘色——浙江古代青瓷陈列’展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展览展示了浙江古代青瓷,特别是吴越国时期秘色瓷的精美和技艺。

关键观点2: 秘色瓷是古代制瓷工艺的巅峰,对浙江青瓷艺人来说,代表了炉火纯青的技艺。

秘色瓷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是经济支柱之一,还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关键观点3: 秘色瓷的生产工艺和产地神秘面纱的揭开,拉近了我们与吴越国的距离。

通过秘色瓷,我们可以了解吴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

关键观点4: 浙江对越窑青瓷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努力。

近年来,浙江复原越窑青瓷烧制技艺,推广秘色瓷文旅线路,强调保护和创新的结合。

关键观点5: 秘色瓷的生命力在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尽管数量有限,但秘色瓷仍然是浙江青瓷艺人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对象。


正文

8月,之江文化中心“四馆一中心”之一的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亮相将满一周年。明净宽敞的展馆间,人们的目光很难不被一抹灵动的翠色吸引。


作为浙博之江馆的开馆大展之一,“江南秘色——浙江古代青瓷陈列”展开展近一年,已吸引超过46万人次参观。布置精巧的展厅内,或温润如玉,或清冷翠色的瓷器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今天的我们讲述“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的青瓷故事。


图源 潮新闻


“说到浙江的青瓷,吴越国是绕不开的里程碑。”跟随浙大城市学院考古系主任杜正贤的脚步,我们在吴越国时期的“越窑青瓷褐彩云纹罂”前停留。他形容,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的上品。“秘色瓷的重要性之于吴越国,就像瓷器与浙江的关系,举足轻重,影响深远。”


 01 

我国古代制瓷工艺的巅峰


“发端于中晚唐,繁盛于吴越立国之后,可以说,秘色瓷代表我国古代制瓷工艺的巅峰。”杜正贤向我们“解构”眼前这件五代越窑青瓷重器,青黄色瓷体、淡雅的如意云纹间,足以窥见近千年前青瓷匠人炉火纯青的技艺。


吴越国时期的秘色瓷,对成品质量极为考究。“首先,瓷器讲求薄胎,修坯也要求十分规整。上釉的配料取材严格,不得有任何的杂质。烧制的窑温也堪称‘严控’。”杜正贤认为,在当时,秘色瓷多产于贡窑,出品少而精,或许可以将秘色瓷的“秘”理解为“秘方”。也正是这般精益求精的烧制技艺,对提升中国古代青瓷的整体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在浙博之江馆二楼,“吴越胜览——五代十国时期的浙江”展厅,将久远的故事娓娓道来。


在历史中徜徉,我们仿佛看到那个纷争不息的五代十国。“吴越国的开国君主钱镠,为了保境安民,通过赠送秘色瓷等珍贵物品加强与邻国的友好关系。”杜正贤说,吴越国就在此时走入了越窑青瓷烧造的春天。


越窑秘色瓷龙纹罂。图源 视觉中国


眼前,是一件名为“越窑秘色瓷龙纹罂”的文物,出土于杭州玉皇山钱元瓘墓中,是秘色瓷中的精品。凑近了看,我们清晰地看到器身上浅浮雕的双龙戏珠。杜正贤说:“吴越国的秘色瓷常用金银镶边,这件器物出土时龙鳞上残附着三片金箔,印证了文献中‘金银陶器’‘金陵秘色瓷器’的记载。”


 02 
拉近了我们与吴越国的距离


盛夏,慈溪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光山色依旧。一片翠绿之中,我们来到后司岙窑址,层层叠叠的瓷片从湖底铺往岸上,直通吴越历史深处。


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杜正贤说起37年前同行们发现秘色瓷的历程,依旧感慨不已。1987年,法门寺地宫的唐代秘色瓷出土,让古人诗词中的“千峰翠色”“月染春水”“捩翠融青”之绝色,从纸面跃然而出,这一千古名瓷方重见天日;30年后,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秘色瓷生产工艺和产地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


秘色瓷碗 唐代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图源 视觉中国


沉睡已久的吴越秘色,就此被唤醒。“秘色瓷像一条纽带,拉近了我们与吴越国之间的距离。”杜正贤说,秘色瓷不仅代表了当时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也反映了吴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可以推测,神秘又珍贵的秘色瓷不仅在吴越国境内堪称精品,是吴越国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它们还漂洋过海,成为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代表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穿行于上林湖西南岸边的荷花芯窑址,一条形似卧龙的瓷窑依坡而建,生动呈现了越窑完整的作业图景——练泥、修坯、上釉、装匣,千年前工匠们娴熟的手法在我们眼前浮现……


“夺得千峰翠色来”,在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笔下,秘色瓷犹如层层叠叠的峰峦之色。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被这样的诗句打动,就像千年过去,这抹秘色,仍是风华正茂。


 03 
秘色瓷的生命力

在杜正贤的“考古地图”上,有不少中国古代的青瓷窑址,令他惊喜的是,虽然越窑的数量产量都算不上太多,但他仍能感受到秘色瓷的生命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