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日报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93交通之声  ·  突发!俄对乌发动大规模空袭 ·  2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知名男演员参赛!网友:从CCTV6干到CCTV5 ·  4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最低-4℃!浙江人赶紧准备!一路狂跌...…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日报有风来

镇馆之宝│稀世药盒,讲述北宋宫廷药事

浙江日报有风来  · 公众号  · 浙江  · 2017-04-17 15:10

正文

文|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俞吉吉 通讯员 胡慧媚

摄影 | 魏志阳



文物,有的长得并不起眼,却是罕见的稀世瑰宝,揭开工艺之美、制作之道和一个宫廷机构的历史。这一期,让我们走进西湖畔的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端详一件北宋定窑“尚药局”铭药盒,看看北宋宫廷用的药盒长啥样和它背后的宫廷药事。


一件肉眼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白瓷器物却是稀世瑰宝,刻在盒身上的三个歪歪扭扭的字,让它成为珍贵的北宋宫廷用器。


它是一件来自于北宋,在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内烧制,盒身上刻着“尚药局”三字铭文的宫廷定制药盒,国内仅此一件,全世界共两件,一件流失在海外。


它因何而稀,为何是宝?


3月31日,记者走进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的“昆山片玉——古代陶瓷陈列”常设展,第一次细细观察了这件娇小精致的定窑药盒,也专访了博物馆陶瓷部的助理研究员江屿,在展品一侧的休息区内,听她讲述药盒背后的宫廷药事,追溯定窑烧瓷和宫廷医疗机构尚药局的那些事。



走进陶瓷馆内的《昆山片玉——中国古代陶瓷陈列》,拾级来到三层的白瓷展区,在第二个玻璃展柜里,你便能看到这件体型娇小、通体莹洁的白瓷药盒。





它由盒身和盒盖两部分组成,子母口扣合,胎质细腻白净,施透明釉,整器高约六、七厘米。瓷盒的接口处上下,各有从右至左刻划的楷书“尚药局”三字。


再走近些看,可见盒盖的白釉下,刻划着一条由左向右盘旋着的龙纹,刀法犀利流畅。龙纹的头部,张口昂立在盒盖的中部,龙爪为三爪,强健有力。但因为是阴刻,再配上白瓷的白净质地,如果不认真看,这条龙,还真的看不太真切,多少有点“低调的奢华”,也暗示了主人的尊贵地位。


环视两边,它跟一起展出的诸多白瓷杯盘放在一起,多少有点格格不入、鹤立鸡群的感觉。


据江屿介绍,这是一件北宋宫廷药盒,在浙江省博物馆陶瓷类馆藏里仅此一件。这还不够稀奇,“在国内目前出土的完整器里也就这一件”。在全世界范围内,完整的也仅有两件,另一件珍藏于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所以,这件定窑“尚药局”款药盒堪称稀世瑰宝。



这么一件不起眼的小药盒为何会如此珍贵呢?


江屿表示,这件药盒的珍贵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龙纹装饰,因为在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所以龙纹装饰成为宫廷皇室常用的标志之一;二是“尚药局”铭款。中国古代瓷器刻朝廷机构名的很少,目前发现的书宋代宫廷机构名称的主要有尚食局和尚药局两种,“尚药局”款则少得多。事实上,在此前,国内也出土过刻有“尚药局”字样的文物,但多是不成器的瓷片。北宋宫廷药盒也曾有出土,但都没有“尚药局”字样,且如此精致小巧的也很罕见。


所以,这件如此完整的药盒的发现和留存至今就变得分外珍贵,对研究北宋时期同类器物和尚药局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如此一件堪称国宝级的文物是怎么发现的,又是如何来到了浙江省博物馆的展柜里的呢?


江屿表示,这样一件国宝级文物是从杭州的一个墓里被盗出来的。1999年1月份由杭州市公安局从两个文物贩子手中查获,后由省文物局拨交至博物馆。根据瓷器的釉色判定,文物是北宋时期的定窑白瓷。


考虑到碳十四记年测定需要在文物上钻孔取样,可能会损坏文物,目前对这件器物的确切年代判定尚不可知。



这件器物的珍贵和它宫廷药盒的身份,似乎与“尚药局”三个字密不可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跟皇家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尚药局,是古代医疗机构的名称,秦、汉起,历代都有太医令、丞,为主医药之官。尚药局是从宫廷中主管药品的官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的机构,主管药品及药政的官员自东汉以来各代均有所记载。东汉章和(87-88)后,又有尝药监,由宦官任职。魏晋以来的尚药监、药长寺人监等都是与此类似的官职,他们大都归太医令领导。


尚药局是自南朝梁代开始设置的,隋至元各朝也都有该机构的设置,但规模、职能等都有一些变化。隋初,尚药局隶属于门下省。隋炀帝时属殿内省,置奉御二人,直长四人,还有御医,司医,医佐等人员。唐高祖武德六年(618)改殿内省为殿中省,掌供奉皇帝饮食、医药、服御、幄、舆辇等服务。以殿中监为长官,少监为副长官。宫中还设立了六尚局:尚食局掌膳羞,尚药局掌和剂诊候,尚乘局掌乘骑,尚衣局掌衣服冠冕,尚舍局掌次舍幄,尚辇局掌舆辇,尚药局为六局之一。宋代沿置,然无尚乘局,另设尚酝局。北宋时,尚药局一度属宣微院。《梦梁录》卷九《内诸司》中记载:“殿中省:后苑、御膳所、六尚局、翰林司、仪鸾司、八作司、修内司……”。南宋时尚药局仍属殿中省管辖。元代初期仍置尚药局,后因尚食局与尚药局经常在药膳方面发生联系,所以在至元二十年(公元1354年)省并尚药局为尚食局。明、清时期均不设尚药局,其功能由太医院和御药房分担。


所以,刻有“尚药局”铭文的盒子基本都是用来装药的。


再仔细地看这盒身上的三个字,你或许会有跟我一样的疑问:药盒上“尚药局”三个字歪歪扭扭的,怎么跟宫廷器皿的尊贵和出自名窑的质地不太协调呢?





江屿告诉记者,古时在宫廷用的瓷器上刻款有两种,一种是工匠在瓷器装坯烧窑前刻制的,数量很少,如“官”、“尚药局”等,是北宋初官府定烧和宫廷定制的御用品。一种是瓷器运到宫廷后,根据需要后刻上去的,铭文中的多数属于这一类,如“奉华”、“德寿”、“寿成殿”、“皇太后殿”、“内苑”等。


而烧窑前刻制的,由于刻制工序的不同,又有釉上和釉下之分。釉上刻制的铭文主要见于盘、碗、洗底部,铭文是在坯胎上釉阴干前,在釉上连同坯胎一起刻、划而成,刻出的铭文字体露胎,见“乔位”、“官”等。当铭文刻在器身或盘、碗内底时,为了考虑瓷器的美观,铭文刻在半干的坯胎上,然后上釉烧制,使铭文完全被罩在釉下,如“尚药局”。


这件药盒的“尚药局”三字铭文属于后者,是工匠在上釉前亲手刻制的,所以看起来不太正,但更说明了这是宫廷订制后在官窑里烧造的。而送入宫中由专人刻制的则往往字迹工整,有的会由书法家等名人题写。



这个药盒会是哪里制作的,为什么会制作如此器皿,它的主人又会是谁呢?


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制白釉的窑场,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窑场,备受皇室偏爱,也是我国宋金时代北方生产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贡御时间最长的瓷窑场,是中国古代白瓷生产中最具代表性的窑场。窑址在河北曲阳,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白瓷烧造始于唐代,驰名始于北宋。


在江屿看来,北宋晚期,国家安定社会升平,同时为了体现皇家尊贵,这便出现了专为宫廷订烧的瓷器,如刻有“尚食局”、“尚药局”等铭文的器物,河北定窑遗址曾集中大量出土的龙凤纹饰标本也说明了这一点。定窑本是由民窑发展而来,此时出现了官民并举现象。



宋时,定窑的白瓷工艺已达到极高的水平,由于釉料中氧化钛含量较高,加之用氧化焰烧成,故釉色多白中泛黄,呈现出象牙般的质感,给人以柔和悦目、温润恬静之美感,因此也被人誉为:中和之美,有着独特的艺术与美学成就。“尚食局”、“尙药局”从遗址挖掘情况来看,产品做工精致,胎釉结合极好,颜色均呈米黄色,为后人所称的定窑典型色,不同于宋中期以前定窑精品的纯白色,表现了此时皇帝审美情趣的转变及对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影响。


既然定窑白瓷非浙江制造,可以确定的是,这件药盒是北宋王朝南迁后从北方带来杭州的。


文物是盗墓缴获后所得,墓主人是谁已无从考证。江屿表示,因为药盒属于生活器物,陪葬的并不多见,这或许也是与之同类的出土器物发现较少的原因之一。那么,从古人的陪葬物基本是身前所爱之物的惯例分析,墓主人的身份就有两种可能:一,可能是尚药局里的官员,药盒是他职业的象征,有可能是高宗南逃时随身医官所带之物,数量不多;二,可能是宫廷里的贵族,生前使用过该器皿。而且,研究人员经过对器物进行观察分析后发现,这件药盒确实是被使用过。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是使用过的,这个药盒曾经都放了些什么样的药材呢?


江屿告诉记者,药盒出土的时候,盒内并无药材残留,但从它的体型大小和宫廷御用的身份来推断,药盒内曾放置的应该是较为名贵的药材或者药丸,记者想到了丹药,她表示,也不无可能。


现在,对这件文物的研究还不多,这件稀世瑰宝与众多白瓷展品一起躺在展柜里,静候围绕它的谜团在不远的将来一一解开。






本期制作 | 禾耳念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