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距离对话创业精英,1 小时成长经验分享。
第 169 期 「MindTalk 线场」我们邀请好奇心日报总编辑杨樱,于 8 月 31 日(周三)晚上 20:00 – 21:00 分享好奇心日报与好奇心研究所是怎么运营的。
订阅 MindStore(微信搜:mindstoredyh),并输入“好奇心”,即可参与。
MindStore:简单地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我是杨樱,好奇心日报的总编辑。
2008 年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进入刚创立不久的第一财经周刊。大概做了 2 年半记者,然后是编辑,直到创业了,变成了一个职责更复杂的编辑。
与别人联合创立好奇心日报,是我一个重要的职业决定,它基本上包括了我对国内媒体行业的一些看法和不满。
我的职业履历非常简单,不过也并非很常规。我认为,在工作这个层面上,和谁一起工作是最重要的。
MindStore:对于你现在的工作,你有什么特别想说的吗?
首先作为一个新媒体,它改变了以往杂志给我设定的作息,也让我得以更密集地观察这个世界。
其实好奇心的流程和普通的媒体采编并无本质不同,但是互联网让交流随时随地发生,也让一切迭代更迅速。
所以我倾向于把自己的工作定义为物色更好的人才,定义好奇心日报为这个市场提供的价值并且把它变成产品。
简单来说,就是如何以一种比较优雅的方式,制作不会浪费别人时间的信息。
MindStore:工作当中,最让你自豪的成果是?
好奇心用两年的时间,构造了自我造血的机制,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互联网广告的一个空白。我们发现人群的价值,并且强化它。
从内部管理的角度,首先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设定了原创 + 团队合作的工作机制。好奇心的生产量相对于聚合类阅读产品虽然不大,但是已经算是三天制作一本杂志的程度。如何快速培育适合我们工作节奏的年轻人很重要。
从大的角度说,好奇心日报的调性得到了读者的肯定,并且聚拢起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综合类媒体,当然如何界定这个“最好”,我相信这个标准已经存在很久了。
MindStore:你为什么会从事这份工作?
兴趣。
我喜欢观察这个世界,也比较擅长把这些观察表达出来。
另外,第一财经周刊的工作启发了我对商业世界的认识,它很迷人。
MindStore:在工作当中,你如何一直让自己保持进步?
读很多书,看一些厉害的同行产品,不过它们基本上都来自国外。
还有一个好办法是认识一些厉害的人并且和他们一起工作。
MindStore:这一次 MindTalk 线场活动,你打算分享的内容是什么?
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有什么缺点,好奇心日报针对这些缺点做了什么改进?
在改进内容生产方式过程中,好奇心日报如何提出了「好奇心研究所」这个受欢迎的产品?
「好奇心研究所」这个有 UGC 色彩的产品是如何发展的?(如何解决冷启动问题?如何保证用户留存?内容如何策划?等等)
「好奇心研究所」已经运营一段时间,这过程有什么经验的总结?
下一步,「好奇心日报」和「好奇心研究所」会有怎样的发展?
MindStore:你希望听众们,可以从这场活动当中,学习到什么?
各取所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