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企网(www.maiqi-ld.com 5月6号上线):并购界第一微信公众号:maiqi-ld-com及maiqi-ld-com6;并购、股权买卖、定增信息速配平台。规则整合、精准对接、协作共赢 。
2017年开年才40天,在元旦、春节两个假期的情况下,A股新增上市公司68家,超过2016年上半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61家),这种扩容速度让市场人士甚为忧虑,市场承受得了吗?
不用担心,从春节前后证监会发言人两次新闻发布会口风分析,证监会为护航IPO,对定增进行调控的政策导向已愈益明显,今后将大幅度减少再融资金额,为市场迎接更多的IPO腾出空间。
2月10日,证监会召开春节后的首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再度强调将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这是自1月20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大股东减持、并购重组等市场关注问题进行回应后的再次回应、强调,对再融资金监管持续高压的政策导向意图已很明白,运行逾十年的再融资制度或将在今年迎来新变局。
在10日的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要抓住市场时机,推动新股发行常态化,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同时,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禁止募集资金用于类金融业务,限制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对上市公司忽悠式融资、跟风式融资严格监管。
现行再融资制度从2006年开始实施,至今已逾十年。其中,非公开发行(定增)在近3年实现爆发式增长,带动再融资总额屡创新高。2016年全年IPO、再融资(现金部分)合计1.33万亿元,同比增59%,再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爆发式增长的背后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有的再融资动辄数十亿、上百亿元,远超单个IPO融资额度,比如2月10日证监会核发批文的12家企业筹资总额不超过70亿元,单家融资额度不超过6亿元。有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到手后,随意更改募资投向甚至购买理财产品,金融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市场批评不绝于耳。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节前的最后一次例会上指出,“上市公司再融资目前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融资结构不合理,募集资金使用随意性大、效益不高等。”
张晓军透露,下一步,证监会将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次融资金额过大,健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现场检查制度,督促保荐机构对在审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进行复核。
证监会方面还称,有必要对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予以优化调整。总体考虑是严格再融资审核标准和条件,解决非公开发行与其他融资方式失衡的结构性问题,发展可转债和优先股品种,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
事实上,对上市公司再融资从严监管的思路贯穿了去年大半年。去年9月,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严格审核并规范募集资金投向,多家上市公司知难而退,撤回再融资申请,调减再融资金额。
实际上,证监会通过定增项目的批文发放节奏明显变慢,市场能够直观感受到监管趋严的风向。
近期证监会发行监管部下发《关于再融资受理环节年报更新要求的函》,明确规定自2017年1月26日起,各品种的再融资申请文件,均须包括申请人2016年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其他财务资料也应更新至2016年度。该文件也是再融资监管趋严的标志,此前仅要求提交最近两年一期的财务数据。这会影响项目推进速度,不过目前只是报会受理环节,而不是在会审核环节,所以影响的还只是出了预案还没有报会的项目。
定增能够成为最主流的再融资方式并实现爆发式增长,宽松的发行条件被认为是主因之一。
在《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关于定增除了规定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发行价不得低于市价的90%,发行股份12个月内(大股东认购的为36个月)不得转让等条件外,即使是亏损企业也可申请发行,相较于配股、公开增发等其他再融资方式门槛低很多。
而从近期趋严的监管风向来看,未来定增或将告别“无门槛”时代。据传言,证监会将有可能暂停一年期定增,未来可能强制锁三年。若真的实施,对那些习惯赚快钱的投资者来说是相当痛苦的。但对真正的产业并购,锁定三年无所谓。
(来源:梧桐树下V)
免责声明:《迈企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感谢原文作者。如有出处一定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