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鱼羊史记
「鱼羊」意为「鲜」,鱼羊秘史,访远古之鲜,揭万世之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新鲜!艾灸做成了液体!轻轻一抹,无烟无火,逼 ... ·  3 天前  
历史大学堂  ·  女人动情后,才会有的表现 ·  2 天前  
鱼羊史记  ·  女人动情后,控制不住的6个生理反应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鱼羊史记

石碑中的千年诅咒,竟成了从列强铁蹄下保护国宝的「利器」?

鱼羊史记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6-04 20:15

正文

点击上方「 鱼羊秘史 」关注,每晚八点推送

回复「 揭秘 」,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图)俞樾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


▼点击下方音频主播陈卓为你讲古▼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消息传到苏州后,当时盘踞在那里的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大将兴奋不已。他马不停蹄赶到著名的寒山寺,在《枫桥夜泊》诗碑前合影,这块诗碑是由清代著名学者俞樾(章太炎的老师)手书的。


松井大将知道自己的老板裕仁天皇很是喜欢《枫桥夜泊》一诗,便将自己和诗碑的合影寄给了裕仁。裕仁看到照片后,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不停地对手下说自己也想一睹寒山寺诗碑的真容。当然,天皇去中国是不太可能的,于是为讨天皇高兴,日军参谋次长多田骏中将建议道,陛下想看诗碑,这好办,咱们让松井把它从苏州运过来不就行了?天皇听闻此言大喜,立即发电报让松井把诗碑运到日.本。


日寇的算盘


松井接到天皇的命令后犹豫不决,他明白,这块诗碑在苏州乃至中国民众心中的地位和意义不同寻常,如果强行掠夺,恐怕行不通。怎么办?松井思前想后,找来了大阪朝日新闻社随军记者长谷川信彦,和他商议如何“巧取”诗碑。


经过一番密谋,诡计出笼:他们在《苏州新报》上发表了一则消息,以大阪朝日新闻社要举办东亚建设博览会的名义,将寒山寺诗碑运至大阪陈列。随后,松井命部下特高课(“特别高等警察课”的缩写,为日军间谍机构)课长小丘策划了一个“天衣行动”,组织精干特工乔装成海盗,随时待命,另派干练特工在日.本本土博览会结束时对《枫桥夜泊》诗碑进行掉包,用假碑换下真碑。待运碑船启程返回途中,由待命的“海盗”发动袭击,使运碑船和假碑同沉大海,而真碑则被留在日.本。


(图)松井石根(日语:まつい いわね,1878年7月27日-1948年12月23日),日.本陆军大将,皇道派将领,甲级战犯,驻扎中国13年的中国通,大亚细亚主义的鼓吹者,南京大屠杀主要责任人之一。


汉奸走漏风声

果不出松井所料,刊登在《苏州新报》上的有关诗碑的消息一经报道,就引发了中国民众的轩然大波。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诗碑只要离开苏州,那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寒山寺住持静如法师看到报道后心急如焚,为不使国宝流失海外,他邀请苏州石刻大师钱荣初到寺。静如送给钱荣初20根金条,请其刻一假碑,以瞒日寇。钱荣初一听当即答应,并表示保护国宝人人有责,无须给钱,自己一文也不收。


为赶在日军搬运诗碑之前将真碑救下,钱荣初白加夜连轴转,用了两天时间将《枫桥夜泊》诗碑仿刻成功。不想,就在这时,他却被大汉奸梁鸿志的远房表弟、特务头目朱君仁盯上了。原来,梁鸿志这个败类为向日.本人邀宠,怕诗碑被人掉包,便派朱君仁密切监视寒山寺。钱荣初仿刻诗碑之举被朱君仁看得一清二楚,随即转告给了梁鸿志。


梁鸿志得到消息后,派特务突袭寒山寺,找到了那个仿碑,并将其运到南京。他向松井石根献媚,建议日军悄悄将苏州寒山寺内的《枫桥夜泊》诗碑用商船运往日.本,与此同时,将钱荣初刻制的仿碑当作真碑在南京总统府内展出,这样可保真碑顺利抵达日.本,万无一失。


然而松井却认为,梁鸿志此举是想在天皇面前邀功,于是他否决了这一计划,转而命令小丘提前执行“天衣行动”。


可是,就在“天衣行动”启动的前一天,一桩诡异的命案发生了,这迫使松井立即下令停止行动。究竟怎么回事呢?


(图)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


石刻大师殒命

1939年3月20日早晨,一批到寒山寺进早香的香客,在山门外发现了一具尸体。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苏州城。随即,日军大批军警赶到现场,封锁了寒山寺。经工作,尸体身份确定了,竟然是仿刻诗碑的钱荣初!松井听到消息后,立即命令日.本宪兵队将尸体运回,并让法医对死者进行验尸。法医发现死者上衣口袋内有张纸条,就转交给松井查阅。


松井打开纸条一看,顿时面如土色,原来这张纸条用鲜血赫然写着:“刻碑、亵碑者死!吾忘祖训,合(活该)遭横事!”


这话什么意思?这分明是个诅咒:无论是谁、无论有何原因,只要敢打诗碑的主意,就不会善终。看到纸条,松井惊出一身冷汗。但是在内心里,松井还是很疑惑的,这个纸条真是钱荣初死前所写?还是有人杀死他后,将预先准备好的纸条放入了他的上衣口袋?如果真是他死前所写,那这个诅咒就太可怕了,“天衣行动”就不能再执行了。


松井石根立即放下军务,一头扎进书中,查阅有关《枫桥夜泊》诗碑的历史记载。随着他对《枫桥夜泊》诗碑研究的不断深入,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原来,据野史记载,关于诗碑诅咒的传说确实存在,而且,这个诅咒竟然是唐朝皇帝唐武宗发出的。


(图)唐武宗(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本名李瀍,后改名炎。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异母弟。初封颍王,累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


流传千年的诅咒


相传,唐武宗李炎酷爱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迷信长生的他在死前一个月,敕命京城第一石匠吕天方精心刻制了一块《枫桥夜泊》诗碑,并表示自己升天之时,要将此诗碑一同带走。唐武宗临终前还颁布遗旨:《枫桥夜泊》诗碑只有朕可勒石赏析,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乱臣贼子擅刻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


虽然这只是传说,但也并非空穴来风。经查证,相对于帝王之家而言,《枫桥夜泊》诗碑在民间始刻于北宋,作者为翰林院大学士、郇国公王珪。王珪自刻碑后,家中连遭变故,王珪本人也暴病而亡。第二块《枫桥夜泊》诗碑的作者便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大家、号称“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诗碑“玉成”不久,文徵明亦身染重疾,突然辞世。清代大学者俞樾是第三块《枫桥夜泊》诗碑的作者,当时的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请俞樾手书了这块石碑。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