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战略需求是,要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是说,创新已进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成为立国、兴国和强国的核心。
深圳要强大自己,就要为国分忧,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抓手,努力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我们最近在起草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方案。在研究国内外城市发展路径和产业转型升级经验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目前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广东省在全国的地位有待提高、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特别是在中国发展三大引擎中,随着长三角规划和雄安新区的出现,珠三角的风头不足,有落后的风险。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竞争格局中,深圳下一步要抓什么,靠什么脱颖而出,是一个值得决策者和思考者高度重视的问题。
只有从抓创新入手,才能使深圳保持现有地位,并跻身于全球城市行列。只有抓创新,而不是别的任何一条路子,才能保证深圳不掉队。从深圳三十年的发展来看,确实顺应了习主席的那句话“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深圳作为一个行政级别不是很高的城市,没有直辖市的各种政治地位和要素布局的优势,要想获得各种高端资源并不容易,参与国家存量资源的争夺存在着巨大的体制障碍。
这就意味着深圳要走高端路线,就必须跟其他的城市不一样的路子,也就是抓创新。只有抓创新才能把最高端的国际国内资源引进来,并在创造增量资源中做大“蛋糕”,减轻受制于行政级别低的局限。
深圳的创新要有自己的特色,具体是三个关键词:“应用导向”、“企业主体地位”、“产业创新”。
首先,我们的科技创新,方向跟北京、上海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不一样。他们发展的是大科学、高精尖、国际一流,我们没有实力和必要去研究“马尾巴的功能”,我们要的是能有生产力的创新,要走应用导向的路子,“功利一些”没有错。其次,我们已经为国家在坚持创新中的企业主体地位这条路子上做出了榜样,还可以做出更多的贡献。此外,我们要着力于产业创新。产业创新在我国过去注意得不够,挖掘得不深,经验很少。目前国内创新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以及创新与产业的对接都做得不太够。深圳可以说是国内最有潜力、最有条件走出一条产业创新路子的城市。美国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拓展了企业和政府合作的模式,打通了先进制造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的创新链条,为突破科研和生产“两张皮”找到了有效的路径,深圳在这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