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龙微观  ·  乌克兰女副总理发声,公然叫板美国 ·  昨天  
九龙微观  ·  美国专家提醒:中国手上还有很多王牌 ·  4 天前  
九龙微观  ·  美国驻华大使最新发声!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人治、双重标准、惯性……这些痼疾在军队改革中咋破解?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6-20 11:59

正文

立法不难,行法为难。推进军队改革、建设法治军营,离不开普通一兵对法规制度的敬畏遵守,更离不开领导机关对法规制度的模范执行。


对于新组建单位而言,固牢强军之基,贵在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贯穿,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方法和要求办事,解决好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中的随意性、变异性等问题,增强依法开展和指导工作的理念与定力。


破除陈规积习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对此,我们既要有足够的恒心耐心,又要有坚定的信心决心;既要大刀阔斧,又要持之以恒,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在润物无声中强化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推动改革强军的时代巨轮在依法治军的轨道上强力开进。

严格对表,

校正“行不依法”偏差


6月中旬,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部队管理科参谋小冯时时处处“如履薄冰”,每接到一份上级传真电报,他都要拿出近10份相关法规和上级要求查阅一番,将拟提意见建议与现有法规制度严格对表后,才小心翼翼地填写在呈批件上。


“吃一堑长一智,我可不想再在交班会上作检讨了。”冯参谋的感慨,缘于一次办文教训。


那天,科里接到了上级从严加强部队管控的通知,冯参谋凭借以往经验,迅速拟制好意见建议,形成呈批件后,上报逐级审批。



“按照规定,战士课余时间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为什么改成了只能周末使用?军车动用原本一律由副旅长审批,为什么改成了必须由旅主官审批……”当天下午,旅长杨金龙看到呈批件后的一连串提问,让冯参谋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加强部队管控,并非逐级层层加码。严格对照法规制度,才能提出科学有效的意见建议。”杨旅长的批评不无道理。旅队刚刚调整组建,大到作决策搞建设,小到定规矩抓管理,必须拿法规制度量一量、用“法治戒尺”卡一卡,才能不断校正“行不依法”的偏差。


该旅领导对严格依法办事格外重视,源于调整组建之初一些“怪象”带来的阵痛。


5月中旬,旅领导在会上要求机关汇总上报矛盾问题,机关干部随即打着“旅领导指示”旗号,要求各基层单位上报有关材料,供其进行汇总梳理。


5月底,刚组建成立的合成三营装甲突击车连“双争”评比结果公布后,3名班长一起找到连队指导员,质疑评比中出现了打“印象分”“人缘分”现象。


几名支委研究后认为,连队没有依据《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细化评分标准,而是仅将思想教育、军事训练、公差勤务、好人好事等项目粗略分类,评选标准不够清晰、细则不够明确,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导致评选结果不够公平公正。


“办事行文如果脱离法规制度这个‘参照系’,不仅容易造成决策上的失准失误,还会给部队建设带来不良影响。”该旅党委一班人达成共识,单位处于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更应该严格对表法规制度,做到交任务有规可循、定指标有法可依、抓工作依令而行。


6月上旬,该旅组织开展“学法、知法、用法、守法”专题教育活动,汇编下发法规制度知识手册,多措并举增强官兵法治观念。他们制定下发《首长机关日常管理规定》《临时调整部署阶段财务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梳理战备值班、行政例会、车辆使用等10类33项日常工作中依法办事的关键要点,形成了依法规范用权、依法科学决策、依法对下指导、依法按纲抓建的浓厚氛围。

(何睦、本报特约通讯员马永生)


一视同仁,

执纪力戒“双重标准”


一个刻着“公”字的石碑,矗立在西藏军区某炮兵旅机关楼旁。镌字立碑的背后,是一个该旅官兵人人皆知的执纪不严案例。



5月26日下午,雨过天晴,营区上空澄碧如洗。指挥连和侦察连两队战士在彩虹下谈笑而行,步履轻盈。


“请接受军容风纪检查!”眼见两名头戴白盔的纠察队队员从马路拐角走出来,两队战士顿时慌了神,正打算纠正着装问题,没想到为时已晚,当场被抓了现行。


纠察队员照章办事,准备对违章战士逐一进行登记备案。


“我是指挥连的,一直住在旅部大院”“我是侦察连的,初来乍到不懂规矩”……当两队战士自报单位姓名后,两名纠察队员区别对待,仅对指挥连战士作出警告提醒,却给侦察连战士留了“案底”。


制度面前不能搞特殊化、人情化,不能因为指挥连官兵一直驻守旅部大院就享有特权,更不能把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当成送人情、搞关系的筹码。”周日晚上,该旅机关通报一周部队管理情况,其中包括侦察连官兵对纠察队员执纪不严、处事不公的检举。


“有法不依、执纪不严,法规制度就可能成为橡皮筋,缺乏约束力和生命力。建旅伊始,更应该不论职务高低、不分亲疏远近、不搞厚此薄彼,坚持‘一碗水端平’!”该旅旅长念红文立即责成机关彻查此事,正风肃纪。


经过多方求证,机关认定纠察队员确实存在执纪不严问题。旅党委一班人态度坚决,果断对管理部门进行问责,并责令两名纠察队员检讨自省。


还有哪些领域开了“天窗”、留了“暗门”?该旅机关继续刨根问底,清理“双重标准”现象。他们发现,训练部门抽考军事课目,选择的往往是新转隶单位,而对原有单位高抬贵手;有的机关人员下基层检查,到了新转隶单位拉下脸来查漏找缺,扎进熟悉的兵群却在棋盘球场“打成一片”;有的值班干部查铺查哨,对发现问题进行选择性上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执纪者为何标准不一、厚此薄彼?该旅党委机关经过调查发现,作为新调整组建单位,该旅所属分队来自四面八方,有的部门论资排辈,把就地转隶的官兵看成“元老”,时时处处小心逢迎;对转岗分流而来的官兵,却动辄板起面孔落下板子,希望能借“下马威”给“外来户”一个警醒。


执纪不能丢了公道、失了分寸,否则就会挫伤官兵士气,影响部队管理。”念旅长指出,只有端掉“山头主义”和“好人主义”,立起一视同仁、违者必纠的法治导向,新单位各项建设才能步入正轨。


连日来,机关率先“对号入座”,带头自查用权是否公允、帮带是否到位等问题,通过自我解剖,树起法治权威。为给执纪者戴上“紧箍咒”,旅党委抽调纪检、保卫、审计等机关职能部门人员,以及来自不同营队的官兵代表,对机关执纪情况进行明察暗访。


如今,该旅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各项建设驶上法治化轨道。

(本报特约记者晏良、通讯员刘恒武)


尊法守法,走出“人治”思维惯性


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组建之初,作训科将《五月份值勤训练计划》下发部队,出人意料的是,机关精心制订的计划,在基层执行时却屡屡“碰壁”。



“根据相关规定,我们营很多岗位都需要官兵24小时在岗值勤,夜班人员要在第二天进行补休,因此无法确保计划中所要求的参训率。”该旅某营负责人李伟向机关反映。


“改革后,官兵任务职责发生了不少变化。凭老经验制订的计划,还能够有效指导基层吗?”旅党委事后认真进行了反思,机关靠经验作指导、拍脑袋作决策的工作方式,实际上是“人治惯性”在作祟。


经调查发现,训练计划在基层“碰壁”并非偶然,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等违背法治精神的“人治惯性”还不同程度存在——


财务大检查前,保障部李助理从某连队抽调2名战士,帮助整理财务凭证,该连队只得重新调整值勤班次。


某大项活动结束,保卫科刘干事撰写情况报告前,给各基层单位打电话,要求汇总上报相关资料,让不少基层干部加班到深夜。


随意要公差、随时派任务、随便改计划……机关的“任性指导”在基层引发不少怨言:“机关动动嘴,基层跑断腿”“决策一出台,问题跟着来”……


只有跳出人治的传统窠臼,让‘法’回归治军主导地位,才能推动部队转型发展。”该旅主要领导如是说。


依法指导,首先要有法可循。面对类型多样、任务各异的新情况,该旅领导机关多次深入一线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在制定《战备工作规范》基础上,还分门别类制定下发《通信值勤管理规定》等手册,确保机关在指导基层工作时统分结合、权责清晰。


为将“人治惯性”牢牢关进法规制度的笼子,该旅领导机关第一次集中组织学习,就把法规制度列为重点内容,全体机关干部集体研究讨论工作怎么干才符合规定、合乎程序、利于基层……


目前,注重从法定的工作职能和法规制度出发行使职权、谋划建设已在该旅蔚然成风:《军事训练大纲》《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等条令法规,以及旅本级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被机关干部当作“法宝”摆上案头,“撰写材料时翻一翻,向下发文时对一对,电话通知前看一看”成为普遍自觉。


随意派遣公差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因为旅《调整改革期间兵员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各单位不得随意借用士兵,确保转隶前后岗位一致。


随意下派任务的现象也不再“时有发生”,因为旅《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施意见》中规定:不得随意向基层索要材料。


该旅由10个不同类型单位组建而成,虽然部队种类不同、人员成分多样、担负任务各异,但有了法规制度这个“纲”,全旅工作“类型多样而统筹有方、任务繁重而运转有序”得以实现,官兵顺利完成了调整移防、人员定岗、协同训练等大项任务。

(杜融、本报特约记者孙利波) 

本文刊于2017年6月20日解放军报

“法治军营”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