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加持,自毁形象,国外电影节入围。然而《宝贝儿》自10月19日上映至今,票房却只有2300多万,大大低于预期。
外界看来,直接导致《宝贝儿》票房扑街的是其口碑的崩溃。目前《宝贝儿》的艺恩口碑指数仅为6.64,仅列正在上映电影的第23位,豆瓣评分仅有5.6分,某线上购票平台上的得分甚至只有5.4,购票平台评分低于豆瓣评分,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确实纵观整片,无论是杨幂的演技,还是整个故事的结构都难尽人意,观众吐槽在所难免。如今的电影市场早已不再是请来一两个人气明星就能带来票房的,观众已经不好糊弄了。
但不得不说,在《宝贝儿》票房和口碑的整个变化过程中,还是有几个点值得一说。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宝贝儿》的表现,“数说”影市。
顶着多伦多电影节和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入围的光环,《宝贝儿》上映之前被认为可能会是一部极具艺术风格的电影。加之之前巩俐、章子怡、范冰冰等女星不顾形象出演电影的成功,此番杨幂的出演甚至还被人认为可能会是85后小花转型的开始。
在推广之下,《宝贝儿》早在暑期档就已经在各大院线投放了广告。艺恩数据显示,如此多的因素叠加之下,《宝贝儿》的认知指数一直很高,即便是在上映且票房不佳的情况下,其认知指数也一路上升。目前(10月24日11时,下同)的数据显示,《宝贝儿》在已上映电影的认知指数中位列第二,认知指数为8.33。
从图表中也可以看出,从上映前一周,特别是前3天开始,《宝贝儿》的认知指数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过程。这一方面证明了营销方的成功,同时也是对杨幂人气的肯定。
但高企的认知指数却并没有为影片带来票房,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是其低迷的口碑。上映之后,《宝贝儿》的艺恩口碑指数一直在6.6-6.7之间的低位徘徊,豆瓣评分更是一路走低,从10月19日开盘的6分跌到了5.6分。
与此同时,《宝贝儿》的购票指数也呈现了一个明显的拐头,从10月19日的7.94跌倒了23日的6.83。
从票房分布来看,《宝贝儿》首映日(10月19日)票房为1086万元,占据了目前总票房的46%。这个数字和购票指数、口碑基本吻合。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国庆档《李茶的姑妈》以及暑期档的《爱情公寓》上。
《李茶的姑妈》的购票指数从10月1日上映第二天达到8.78的峰值之后,就开始就一路走低。其口碑指数的走势和《宝贝儿》基本类似,开盘6.08,之后一直稳定的处于6-6.1之间,超低的口碑严重拖累了影片的票房。
《爱情公寓》则更为典型,由于电视剧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其认知指数在上映时达到了9.34,两天后甚至达到了9.47的高峰。但由于口碑指数始终处在3左右,其票房最终在上映前两天冲高,特别是在《一出好戏》口碑发酵之后,迅速回落。其首日票房达到了3.03亿,占据了总票房5.55亿的54%。比起这两部电影,《宝贝儿》在低评价之后的票房低迷,其实并不难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很正常了。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现在口碑对于电影票房不但会起到很大的影响,还衍生了其他几个特点。
首先就是影响的出现越来越快。口碑对票房开始影响,在《宝贝儿》身上前后仅仅一天,《爱情公寓》也只有一天,《李茶的姑妈》也只有两天。这样立竿见影的影响基本都是拜互联网社交平台所赐。通过微信、微博一部电影的口碑很容易被扩散出去。
其次就是负面评价的加成。负面评价的传播速度远远快于正面评价,加之院线也要有一个反应时间,所以良好口碑的影片的逆袭速度会很慢,有些电影也不一定能逆袭。国庆档的《无双》用了3天才完成了对《李茶的姑妈》的单日票房超越,而口碑一直稳定且良好的《江湖儿女》则因为题材限制最终没有完成票房上的崛起。
另外就是认知度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可以看出,由于《宝贝儿》和《爱情公寓》的高认知度,口碑不佳的影片在发酵之后会让观众心理落差更大。这也就是说如果映前的营销大大提高观众预期,特别是有人气明星加持,一旦本身质量无法支撑,其票房成绩可能会更惨。所以对于影片营销来说,让观众保持合理,甚至相对偏低的预期也许会是一个不错的营销方式。
【艺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