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品酒聊人生
本公众号提供关于城市发展与各地房价的信息,透过数百名群友的交流,随时掌握最新房产动态。群主同时是骑行与古典乐爱好者,平时卖卖台湾马祖高粱酒,是直接从平潭免税市场进货,保证真品。我们的群有专业人员维护与管理,入群需要基本费用,无房产中介介入。
51好读  ›  专栏  ›  品酒聊人生

K336 万一今年生育数量真的是1400万人

品酒聊人生  · 公众号  ·  · 2018-05-01 04:24

正文


2015年我在天涯准确预测了开放二胎,然而发生了一件离奇的的事情,宣布开放隔天,二胎概念股大涨,但是竟然只涨了一天,随后开始缓慢下跌。也就是,很可能早已有人知道即将放开,就等着公布那天获利走人。



这个经验告诉我们,很可能目前有些城市虽然也是限购,但是有些人抱着目前限购就是政府帮你压着房价,等到以后放开限购,就一定会反弹这种想法在买房。


我几乎可以肯定的说,部分城市会因为解除限购而开始上涨,部分不会。


一直不能生二胎的,可以累积等十年再生,需求一直压抑,无法释放,但是因为限购,而被压抑的购买需求,却一直在逸失,可能转到附近不限购的地方,可能转去投资股票,可能改成投资别的项目等等等。


结论就是:政府在用时间换取空间,最后可能换来的是让一些不该涨的城市也涨了,因为这些城市的人本来是对自己城市不抱希望的,无奈之下,投一把自己城市算了。


那么,以后怎么收场? 答案是政府必须在这段时间内,把人口补上,除了北京上海。


以用电量来估算,这两年估计杭州增加了30%人口(居民用电增加49%),长沙未查到去年用电情况,至少查到前年的居民用电成长了21%,与合肥相当,武汉更是估算可能增加了50%的人口。(居民用电增加75%)但是,相对的,反过来,很多城市的人口并没有增加。


目前是各个城市的发展出现了极端的差异分化走势,而因为限购,房价并没有与这些现象有什么紧密的关系,因为刚入城的人还没有办法获得购房资格,也暂时没有能力购房,但是至少是在积蓄力量。反之,那些没有大量人口流入的城市,目前和前者城市同样都是在掏本钱买房的同时,后面已经没有接盘侠了。


最近听到一个信息,说贵阳的某个社区,两年内填满了五十万人了,房价也上去了。我好像一点也不意外,当年一线城市不也是这样用十几年时间填进去了合计大约三千万人, 关键在所得差异啊 。十五年前二十年前,外资企业和一些国内的大企业,在一线城市建立的高效的企业运作系统,可以支付高工资,现在呢?本来要去省外的这五十万人,不出去了,全部到贵阳去了,因为现在的贵阳也在进行高效率的企业运作,提升薪资,导致这些贵州人再也没有必要继续外出打工了,在贵阳工作不是更好么?


所以,我们要专注研究的是,究竟有那些城市能做到这些:


  • 快速提升城市竞争力,提高当地员工薪资..

  • 快速吸引人员流入,就算暂时不给买房..


仔细观察两个城市的对比:武汉和厦门。厦门最近两年生活用电仅仅成长22%,年均成长仅有10%左右,而武汉是34%,差距三倍(10%的居民用电成长,估计相当于人口只增加3%)。因此得到如下结果:



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像以前那样保持高速增长,至于说增长到后来为什么后继无力,原因有非常多,比如,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有些城市发展到后来,当地政策变得非常可笑,不断提高入户标准,不断开始挑人,自认为我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城市,怎么可能容许一些没素质的人进来呢?...... 开玩笑,不是这样的,其实就是房价提高了,从此防堵人口继续流入了。


好几个每天号称上海北京只是暂时不涨的人,我在别的群与他们聊起来,基本上无非就是怪政府限购政策太严格以及不放人进来,导致不涨,只要继续放年轻人进来,就一定是涨翻天了。


十几个人集体群租在一套房子里面号称在奋斗,这样能生出小孩吗?对国家未来发展帮助很大吗?当城市房价越来越高,城市的很多管理都跟不上,2500万人会导致一日通勤圈必须局限在某个范围内,最终导致城市混乱,已经有北京和上海验证过,国家也认同了,所以大熊才需要丢到一百公里外,绝对不能在北京和天津之间建立,其实本来可以直接把廊坊北三县拿下,因为这样行政区画线最简单,结果没有。


未来,我自己认定,有几个地方,必然会再度形成一个两千万级别城市,而且政府会有意无意容许发展:


南京、武汉、郑州、杭州、成都、南宁、长沙、昆明、重庆、合肥、济南、西安。(石家庄在雄安成型后,可能才会做第二步的规划,大湾区另外规划)


大连、青岛、宁波、厦门这几个单列城市无法判断,因为原来政府就希望这些城市自己管自己,自己找办法。


福州、贵阳、太原、兰州、南昌、东北西北省会等等一些人口难以过千万的城市,未来只能做省内的规划,难以吸引外省人口前去。


简单的说,政府对与拉动经济与做大各省区域实力的决心越来越明显,意图越来越清晰,有些城市就直接从金融机构的房贷额度开始控制,让你发展不了多大(金融机构异地放款有严格规定)。


以上说这么多,都要求一件事:未来,18年后,谁吸引更多的成年人进入这个城市???


翻看网上对于2018年能出生多少人口,多半持悲观看法,那就用偏悲观的数据来猜测:假设就出生1400万人,刚好是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好了。


假设我们已经根据上面的分析,找出来20个国家重点栽培的城市,哪一个区域,能源源不断的每年继续持续的每年都占全国出生人口的5%以上?(也就是70万人)看来,可能只有大约12个区域能做到每年持续出生人口占到5%。


以能够省市统一计算的地区重庆来说,重庆去年出生34万人,要达到成为20个区域中心的人数远远不足,更不用说重庆本身外流和吸引外人相互之间的博弈力量了。用这个方式再对以上城市进行过滤,各位就能知道那些城市才是未来的发展潜力股了。


当然,如果你买房只是为了五年内就结清出场,那我这篇文章的价值就不大了,你只要分析一下现在那里经济发展状况特别好,直接杀过去,只要他们不限购,都可能搞到一波涨幅,但是却很有可能发生随时逆转的情况。




个人的一个感觉:


所有你网上查到的人口数据都是要调整的,如果没有花过至少二十个小时,你看到的所有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资料都不是准确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口的移动方向和出生率以及各省差异,全部都在这三年产生了逆转,有些城市号称去年常住人口增加多少,实际上真实人口没有增加甚至减少,原因在于累积多年的户口登记在去年进行的加速处理。


即使你查到2017的资料都可能是假的了,还有不少文章不断引用十年前的错误数据持续的告诉你一些他们认为的趋势。


过去,有些城市坚持统计他们只有几百万人的人口下,房价暴涨,而随后他们认定户口已经在增加的时候,房价不涨,不信可以自己搜索某些城市的名字加常住人口或者户籍人口与房价的关系,你会发现,移民型城市公布人口多少,总是当地政府的一个手段而已,总有各种目的, 如果根据政府人口数据进行买房,刚好中了圈套 ,但是从地铁乘客量、用水、用电、手机号、和车次与航班等等多项信息加以核对,就很容易找到答案了。



以下为广告........


由于有群友希望我帮他找房子也要买一套,委托给我,让我帮忙处理手续,他工作忙,并且愿意支付一点费用,其实从各地去北海的班机很多,我一直建议大家自己亲自去跑,我只是推荐一下,不想涉入这些事情,并且推荐了其他北海的几个中介,然而好像效果也不太好。

于是我就只有这个想法:

能不能一次号召十个人一起去买房,集中杀价,当场直播杀价过程?

计划五月十五日前后帮忙去找房子,根据群友提供的想法,找合适的房子,例如希望租金高的,希望看海的,希望靠近核心商业区的等等等条件去找,找到后把所有的手续都给帮忙办了(时限半个月,如果因为委托人的因素超过半个月办不成不能找我)。

在坚决不赚中介费,只会尽量帮忙砍中介费的前提下,协助选购房子(新旧不限)并且办理所有能帮忙办理的手续, 一套2200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