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狂飙式改革,能否带领阿根廷走出多年来的路线摇摆和经济泥淖?
“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模式,阿根廷就没有未来。”——当地时间2024年3月1日晚,阿根廷新任总统哈维尔·米莱在国会发表了首份国情咨文演讲,“我们将彻底改变这个国家⋯⋯无论政治特权阶层是否支持。”
在2023年11月的阿根廷大选决选中,自诩“无政府资本主义者”、主张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的米莱,以激进的自由化改革为号召,争取到了对阿根廷多年经济沉疴不耐的失望选民,最终以超过10个百分点的差距击败主要对手当选。这位2019年才甫入政坛、把自己打扮成某种政坛狂人的经济学家兼电视名嘴,一夕间执掌了南美第二大经济体。
在他于2023年12月10日就任总统之际,阿根廷的通胀和外债高企、外储严重不足、贫困率持续攀升。“形势危急,我们不能只采取不温不火的折中措施。”在胜选演讲中,米莱宣称,“今天,是阿根廷堕落时代结束的开始。”
迄今,米莱政府上任已逾五个月。大幅贬值本币比索,削减政府部门开支,叫停公共工程项目和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等,米莱的变法手段气势磅礴,但也损益互见。
从当前阿根廷的财政状况和贸易收支变化看,新政已有一定效果。但在改革手段冲击下,阿根廷的通胀在小幅回落后仍持续高企。国内消费活力日益下降,贫困率更飙升至近60%。在传统上拥有强大势力的工会带领下,反对米莱新政的民间抗议蜂起。在朝小野大的国会,米莱誓言“让阿根廷再次强大”的标志性综合法案,因被指违宪等争议屡屡受阻。中央政权主导的一系列紧缩性政策,还面临地方政府顽强抵制。
不过,与2023年胜选时55.95%的得票率相比,眼下米莱的支持率,并未因街头大规模示威的爆发而崩盘。咨询公司Opinaina今年2月的民调数据显示,米莱仍拥有超过半数的52%民众支持。其他机构给出的民调支持率数据,也大多在42%以上。
现年32岁的阿根廷人福斯托·亨利(Fausto Henry)告诉财新,米莱刚上任时,他曾期待阿根廷终于出现了一位能带领国家走出长年经济低谷的领导人。但如今,他对米莱可能会做的事情却愈发感到“不确定”和“恐惧”。亨利称,在他周围有很多阿根廷人持类似的看法——他们当中很少人从未支持过米莱,但现在也很少人盲目信任米莱的新项目。
本文为节选,请点击
左下角“阅读原文”
,订阅后可直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