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热心肠研究院
我们不研究热心肠,我们热心于肠道事业。《热心肠日报》每天早上精彩推送,让你不错过肠道科学的每一个重大进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热心肠研究院

护卫母婴健康,阴道菌群研究齐发力! | 母婴之声

热心肠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2-08-26 10:2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天是第207期日报。

Cell子刊: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阴道菌群也可“遗传”!

Cell Reports Medicine [IF:16.988]

① 在人群研究中,发现母亲阴道菌群结构与产前母亲健康状况(如过敏、哮喘)、职业、饮食等因素存在关联,并且与后代婴儿1岁时IgE水平有关;② 与婴儿IgE相关的细菌基因的功能包括脂肪酸合成、组胺和色氨酸降解等;③ 在体外实验中,垂直传播的詹氏乳杆菌菌株在人类抗原呈递细胞上可诱导免疫抑制表型;④ 在模型鼠中补充詹氏乳酸杆菌可减少肺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扩增和IL-4+CD4+ T细胞的比例。

Heritable vaginal bacteria influence immune tolerance and relate to early-life markers of allergic sensitization in infancy
08-05, doi: 10.1016/j.xcrm.2022.100713

【主编评语】本研究通过人群样本检测、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系统证明母亲产前阴道菌群在儿童肠道菌群发育、过敏性疾病上潜在的作用。母亲阴道菌群被视为作为“可遗传”的因素,在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中可能发挥巨大作用。(@Epi汪)

阴道加德纳菌与宫颈阴道上皮细胞互作机制揭秘

Microbiome [IF:16.837]

① 利用体外共培养模型,探索宫颈阴道上皮细胞与卷曲乳杆菌、阴道加德纳菌共存时的变化;② 阴道加德纳菌可能以上皮细胞特异性的方式显著增加上皮细胞死亡、降低上皮屏障完整性,而卷曲乳杆菌无此效应;③ 加德纳菌通过TLR2信号通路激活NF-κB通路,促进细胞因子释放和免疫应答;④ 在女性宫颈阴道冲洗液中,炎症因子水平与加德纳菌丰度存在关联;⑤ 宿主-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在调节宫颈阴道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

Gardnerella vaginalis alters cervicovaginal epithelial cell function through microbe-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08-04, doi: 10.1186/s40168-022-01317-9

【主编评语】本研究通过体外共培养系统,揭示了阴道加德纳菌和卷曲乳杆菌与阴道上皮细胞的互作和机制。其为进一步开展阴道加德纳菌的生物学功能挖掘提供了基础。(@Epi汪)

孕鼠动物模型中研究阴道菌群作用?可行!

Microbiology spectrum [IF:9.043]

① 采集怀孕小鼠不同身体部位的样本(阴道、口腔、肠道和肺部),分别在缺氧、低氧、有氧环境下培养细菌并测序;② 除阴道外,其他部位的菌群受培养条件差异而变化;③ 只有阴道菌群的培养与直接DNA测序观察到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其中主要以Rodentibacter pneumotropicus和Rodentibacter heylii两种啮齿杆菌为主;④ 这两株菌也展现出具有良好的降解糖原的能力,与人类的阴道菌群特征具有相似之处。

Microbiota of the Pregnant Mous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Oral Cavity, Lung, Intestine, and Vagina through Culture and DNA Sequencing
08-02, doi: 10.1128/spectrum.01286-22

【主编评语】小鼠被广泛用作产科并发症的动物模型,然而,怀孕期间的小鼠微生物特征有其特殊性,却没有被深入研究。在阴道中,研究者发现怀孕小鼠的阴道微生物群可以在缺氧条件下轻松培养,从而证明小鼠模型的阴道菌群可用于评估阴道菌群结构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尤其是羊膜内感染和早产。(@Epi汪)

预防艾滋病?阴道菌群干预或可行!

EMBO Journal [IF:14.012]

① 通过共培养技术,研究与阴道微生态失调相关的系列阴道细菌对朗格汉斯细胞(LCs)的作用,大部分细菌不会影响LCs对HIV-1的防御功能;② 但是阴道普氏菌(Prevotella timonensis)会诱导LCs大量摄取HIV-1病毒,并且内化的病毒在几天之内仍具有传染性;③ 上述过程不会因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存在而改变;④ 普氏菌暴露的LCs可以将HIV-1运送到靶细胞,增加了HIV-1的吸收和传播;⑤ 针对性治疗阴道普氏菌感染或是预防HIV感染的有效途径。

Vaginal bacterium Prevotella timonensis turns protective Langerhans cells into HIV-1 reservoirs for virus dissemination
08-15, doi: 10.15252/embj.2022110629

【主编评语】既往有较多的研究认为阴道菌群失调与HIV感染可能存在关联,但是其中的机制一直未被揭示。阴道中朗格汉斯细胞,又称为兰氏细胞,是在皮肤和黏膜的树状细胞,在预防HIV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证明,阴道普氏菌(Prevotella timonensis)可能使朗格汉斯细胞成为HIV病毒的“储存库”,并导致靶细胞的感染。这是一个有趣的假说,值得相关领域的专家阅读。(@Epi汪)

Nature子刊:新生儿肠道菌群中耐药基因或起关键作用

Nature Microbiology [IF:30.964]

① 检测2931名有败血症临床症状的新生儿及1.5万余名母亲的直肠拭子样本,其中近一半的样本携带blaCTX-M-15样抗性基因;② 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的细菌显示出高度多样性,包括至少57个不同的物种/属;③ 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泄殖腔复合体是最常见的分离菌;④ 不同样本的菌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表明细菌在新生儿之间以及新生儿和母亲之间可能是传播的;⑤ 抗菌素耐药基因的存在可能是新生儿败血症和不良出生结局的预测因素。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the gut microbiota of mothers and linked neonates with or without sepsis from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08-04, doi: 10.1038/s41564-022-01184-y

【主编评语】本研究通过对大样本肠道菌群的检测和耐药基因的识别,发现新生儿肠道中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耐药基因 的携带与医疗保健/环境因素之间潜在的关联。本研究为常规开展耐药基因的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Epi汪)

剖宫产对婴儿肠道菌群影响知多少(综述)

Frontiers in Nutrition [IF:6.59]

① 检索并筛查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14项研究的证据,以评估剖宫产后饮食因素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② 现有的证据表明,剖宫产以及产时使用抗生素会影响婴儿肠道拟杆菌丰度,并且这种影响并不能通过产后纯母乳喂养得以纠正;③ 此外,纯母乳喂养对剖宫产出生后3个月内的放线菌和双歧杆菌的恢复有积极作用;④ 但是未发现母乳喂养对剖宫产婴儿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的丰度有何影响。

Neonatal Diet and Gut Microbiome Development After C-Section During the First Three Months After Birth: A Systematic Review
07-26, doi: 10.3389/fnut.2022.941549

【主编评语】既往研究认为剖宫产对婴儿的肠道菌群可能存在不利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否可以通过纯母乳喂养得以部分“抵消”,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结论。本综述总结了目前的研究证据,认为纯母乳喂养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部分肠道菌群,但对于拟杆菌的恢复可能无效。(@Epi汪)

脐带血微生物组特征或是不良妊娠结局的标志物

mBio [IF:7.786]

① 纳入60名>20周的死产胎儿、176名活产胎儿,采集脐带血进行菌群检测;② 在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之后,死产组中细菌的检出率和丰度都明显增加;③ 随机森林模型通过脐带血菌群区分死产和活产的准确度为0.76,其中B组链球菌是死产胎儿中丰度最高的物种;④ 而在早期早产胎儿脐带血中,一组口腔厌氧菌丰度增加,包括放线菌属、弯曲杆菌属、梭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卟啉单胞菌属、普雷沃氏菌属等;⑤ 脐带血微生物特征或许是不良妊娠结局的标志物。

Microbial Analysis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Reveals Novel Pathogens Associated with Stillbirth and Early Preterm Birth
08-22, doi: 10.1128/mbio.02036-22

【主编评语】本研究通过对胎儿脐带血的微生物组学测序分析,发现B组链球菌或许与死胎的发生风险有关,而口腔致病菌的感染可能与早产的发生有关。本研究为探索不良妊娠结局的病因提供了新的思路。(@Epi汪)

免疫+微生物,影响儿童哮喘发生

Allergy: Europea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F:14.71]

① 纳入155对母婴,分别在产前、围产期和产后采集样本,对母亲产前免疫、儿童哮喘相关的表观遗传学、微生物组学等进行检测;② 产前免疫状态与非哮喘母亲所生新生儿的甲基化组存在关联;③ 与微生物相关的甲基化CpG位点与儿童哮喘存在关联;④ 在IFN-γ: IL-13比率最低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单核细胞中,对微生物的体外反应受损,表明有哮喘的儿童中,先天免疫缺陷;⑤ 这些婴儿的上呼吸道早期以嗜血杆菌定植,36个月大时转变为以莫拉菌属为主。

Maternal Prenatal Immunity, Neonatal Trained Immunity, and Early Airway Microbiota Shape Childhood Asthma Development
07-16, doi: 10.1111/all.15442

【主编评语】本研究通过对155对母婴样本的检测和随访,发现产前母亲的免疫状态、新生儿表观遗传学改变以及上呼吸道微生物组是存在密切关联的,并且这种关联影响着儿童哮喘的风险。(@Epi汪)

傅君芬:大数据揭示中国儿童的肥胖影响因素

Obesity [IF:9.298]

① 纳入来自我国1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19万余名3-18岁儿童调查数据(PRODY队列);② 分析发现,摄入较多的动物内脏、乳制品、淡水产品、主食、粗粮等因素与肥胖风险降低存在关联;③ 而更高的餐厅就餐频率、更长的屏幕观看时间与肥胖风险增高存在关联;④ 未发现水果、蛋类、蔬菜、海产品等摄入量与肥胖风险的关联;⑤ 运动频率的增加与肥胖风险呈负相关;⑥ 开展中国儿童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行为干预,或可降低他们的肥胖风险。

Risk factors for obesity and overweight in Chinese children: a nationwide survey
08-02, doi: 10.1002/oby.23515

【主编评语】本研究借助我国大型的横断面研究数据开展分析,揭示饮食、运动因素在儿童肥胖中潜在的作用,值得相关领域的专家参考。但是,本研究存在的最大局限性是数据来源于横断面研究,因果推断受限,期待进一步的研究论证饮食和运动干预在预防儿童肥胖上的的公共卫生学意义。(@Epi汪)

Lancet子刊:一大一小的双胞胎,未来生长发育或也不同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IF:37.746]

① 纳入47对双胞胎,其出生时的胎龄中位数为33.9周,出生胎儿中体重较小者的平均体重为1400克,而体重较大者平均为2003克;② 在8-13岁随访这些儿童,发现体重较小者的智商评分低于体重较大者(中位数:94 vs 100);③ 同时,体重较小者诊断为轻度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高于体重较大者(36% vs 11%);④ 但是两组儿童患有严重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⑤ 对生长不协调的单绒毛膜双羊膜的双胞胎,需要长期随访并关注其神经发育情况。

Long-term effects of selective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LEMON): a cohort study of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 in growth discordant identical twins in the Netherlands
07-21, doi: 10.1016/S2352-4642(22)00159-6

【主编评语】双胞胎在宫内的生长如果呈现“不协调”性,即有一个胎儿生长受限,那么其在出生后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是否受影响呢?目前并没有系统的研究来证实这个问题。既往关注胎儿生长受限的研究往往将其与健康胎儿相比,因而不能很好地避免来自家庭环境和遗传方面的混杂因素。因此,本双生子研究克服了这个困难,值得大家细细研读。(@Epi汪)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Epi汪

点击阅读过去10期母婴之声:
0819 | 动起来!准爸爸妈妈们应向肥胖say no!
0812 | 百花齐放:国内母婴研究突破连
0805 | 再探母乳喂养的益处,或使早产宝宝更聪明!
0729 | 国内专家权威共识:小儿龋齿问题管理有讲究!
0722 | 相隔几年要二胎?或影响二宝的肠道菌群!
0715 | 多文阐述:孕妈妈关注的营养问题
0710 | 以毒攻毒?早期引入致敏食物或可预防儿童食物过敏
0703 | 阴道菌群:解锁宫腔粘连问题的新钥匙
0625 | 中国儿童数据警示:孩子手机看太多,恐影响智力发育
0617 | 黄荷凤院士Nature发文,破解糖尿病的代际传播之谜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母婴之声的内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