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幸福之旅:开往春天的专列① 港澳 + ... ·  1小时前  
新北方  ·  再冷一天,辽宁气温即将大反转! ·  6 小时前  
新北方  ·  来东北,不到大连“血”后悔!福利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经济日报|发展土特产要有产业化思维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07-23 10:30

正文




鹅养殖连续多年稳定在300万只以上,年可提供白条鹅1万吨、优质鹅毛5000吨、鹅油鹅血等副产品800吨,鹅产业近年来在黑龙江省依安县搞出了名堂。乡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

发展一个“土特产”,实现一地产业兴。一村一乡一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看点很多,不仅能壮大相关产业,培养出一批发展土特产能手,还引领一地村民走上致富道路。产业兴则乡村兴,在我国农村实现产业振兴,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关键。应注重以一地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及关联产业,实现惠农富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点所在,要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更要有产业化思维。一个地区适合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可充分关注当地传统特产和区位特色,并围绕“做大”和“做深”下功夫。以鹅产业为例,可打造从种鹅繁育、种蛋孵化、商品养殖、精深加工到产品销售的产业发展布局,推动产业链从养殖、屠宰到精深加工贯通,实现产业聚集。同时,推出一批冷鲜分割制品、鹅肉休闲食品、预制菜食品,并积极打造品牌进行推介,以精深加工产品不断丰富鹅产业在当地形成新业态与产业规模。

合作社和企业等主体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关键力量,好政策是激励这些主体开疆拓土、大展宏图的动力源之一。可围绕产业特色,结合地方实际,突出针对性,从土特产的种育、制造等全环节支持各个主体投身产业。如延长产业链,对符合条件的新上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进行补助,通过贷款贴息、特产保险、良种补助等鼓励壮大产业,做细扶持政策,让特色产业补贴机制充分发挥功效。

此外,优质公共服务让土特产经营主体发展有信心,投资更放心。对于打造乡村特色产业而言,“软环境”十分重要。一些地区推出的服务地方特产专项服务,成立产业专班,全程专人驻场、专职负责,打通产业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难点堵点,值得借鉴。专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还应健全协作机制,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一盘棋,齐心协力快速发展。

受多种条件所限,一些地方的土特产还处于产业链上中游地带。如何在利用已有资源优势、提高产品供应量的同时,加快延伸产业链,留住附加值,对于各地乡村特色产业建设是重要课题。比如,可在县域加大力度引入产业链下游加工企业,实现乡村资源就地加工。再如,积极与科研单位对接合作,研发更多精深加工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实现原地创新合作等方式,更多将本地土特产在当地“吃干榨净”,让特色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来源: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打造“久经考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吹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轻化的号角

特稿|预制菜还搞不搞?!政策大起底!2024年风向如何?

特稿 | 车厘子销量暴增50%打败砂糖橘,从年货看消费市场变革

【农参专访】

梁顺俭:创办牛肉拉面大学、产业惠及近10万人,兰州拉面香飘50余国的两大“杀手锏”

头雁故事会 | 张虎:从0到25亿,农业要精耕细作稳步发展

农参专访丨郭旭:齐齐哈尔烤肉要“走出去”才能成为富民产业

“染色剂”“打40多遍药”“转基因”.......看清阳光玫瑰变“毒药”的真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